中班数学快乐蛋糕房厚薄比较并排序教案反思

栏目: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09-09 15:44:38
文章: 分享

《中班数学快乐蛋糕房厚薄比较并排序教案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中班数学快乐蛋糕房厚薄比较并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1) 幼儿对数学数字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通过比较,让幼儿再次感受5以内的数。

  (2) 数学离不开生活,通过厚与薄的比较,让学生感受数学贴近生活。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对5个以内的物品进行厚薄比较并排序。

  (2) 提高幼儿分析、比较的能力。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7) 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认识物品的厚薄,并进行比较。

  难点:通过实物验证法去比较,让幼儿学会观察。

  活动准备

  (1) 几本厚薄不同的图书。

  (2) 蛋糕的图片。(蛋糕的厚薄不同)

  活动过程

  (一)比一比厚与薄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本书,请大家比一比哪本书厚?哪本书薄。

  2、引导幼儿在同一平面上进行厚薄比较。

  3、请幼儿按从厚到薄或从薄到厚的顺序排列。

  (二)蛋糕房的蛋糕

  1、教师:快乐蛋糕房的蛋糕好了,它们一样吗?(出示蛋糕图片,请幼儿比较)

  2、引导幼儿按从厚到薄或从薄到厚的顺序排列图片。

  (三)在生活中比较厚薄

  1、请幼儿自己选择物品进行比较。

  2、引导幼儿对物品进行正逆排序。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让幼儿比较几本书的厚薄,及认识蛋糕图片,都是为了让幼儿明白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知识,让他慢慢接触生活认识生活再进一步了解生活常识。但是让幼儿自己选择物品进行比较的时候,他说出的不多,说明他们的认识还不够。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活动,学什么知识,要给幼儿多提供生活中的场景,以此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视野。让幼儿自己去比较去说,培养观察能力,动脑思考能力及大胆表达的能力。发表不同的意见,并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事实上,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把握孩子的所思所想,能够懂得什么才是孩子有意义的学习,才是主要的。我们在活动中追求孩子能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要有快乐的情感体验,但是万万不能忽略孩子的发展,包括情感态度、知识经验、技能技巧等多方面。当然此活动中需要思考、改进的地方还很多,还需要继续去努力!

2、中班优质数学活动学习按厚薄、高矮、粗细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厚薄、高矮、粗细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7张厚薄不同的图书图片;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1、厚薄的排序

  (出示厚薄不同的图片,7张)。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可是他们没有名字,很伤心,我们来帮他们把名字起了好吗?<>

  你们看看那一本书是最薄的?它就叫老小。

  我们把老小送回家,剩下的谁是最薄的?那它就是老六。

  再看看剩下的谁是最薄的?……

  下一个应该是谁呢?……

  依此类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能够找到一个既快又准确的方法。

  他们又要出来玩了,这次他们是老大现出来的(让幼儿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选出最厚的方法按从厚道薄的顺序排列)

  2、粗细的排序

  这些书门出来玩,感到很累,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些树桩。他们就商量在树桩上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可是他们应该怎样安排呢?

  (出示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他们想把这些树桩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怎样排?

  引导幼儿用前边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细的方法进行排序.

  这时,他们想换换位置,把这些树桩从粗到细排,哪有怎样排?

  请几个幼儿用相同的方法上来亲自操纵,进行排序。

  高矮排序

  他们玩得很开心,你们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们要排队才行。

  将全班幼儿按人数分成六组,进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序

  结束部分

  排好队,和幼儿一齐开火车出去。

  活动反思:

  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中班数学快乐蛋糕房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1) 幼儿对数学数字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通过比较,让幼儿再次感受5以内的数。

  (2) 数学离不开生活,通过厚与薄的比较,让学生感受数学贴近生活。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对5个以内的物品进行厚薄比较并排序。

  (2) 提高幼儿分析、比较的能力。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认识物品的厚薄,并进行比较。

  难点:通过实物验证法去比较,让幼儿学会观察。

  活动准备

  (1) 几本厚薄不同的图书。

  (2) 蛋糕的图片。(蛋糕的厚薄不同)

  活动过程

  (一)比一比厚与薄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本书,请大家比一比哪本书厚?哪本书薄。

  2、引导幼儿在同一平面上进行厚薄比较。

  3、请幼儿按从厚到薄或从薄到厚的顺序排列。

  (二)蛋糕房的蛋糕

  1、教师:快乐蛋糕房的蛋糕好了,它们一样吗?(出示蛋糕图片,请幼儿比较)

  2、引导幼儿按从厚到薄或从薄到厚的顺序排列图片。

  (三)在生活中比较厚薄

  1、请幼儿自己选择物品进行比较。

  2、引导幼儿对物品进行正逆排序。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让幼儿比较几本书的厚薄,及认识蛋糕图片,都是为了让幼儿明白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知识,让他慢慢接触生活认识生活再进一步了解生活常识。但是让幼儿自己选择物品进行比较的时候,他说出的不多,说明他们的认识还不够。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活动,学什么知识,要给幼儿多提供生活中的场景,以此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视野。让幼儿自己去比较去说,培养观察能力,动脑思考能力及大胆表达的能力。发表不同的意见,并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事实上,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把握孩子的所思所想,能够懂得什么才是孩子有意义的学习,才是主要的。我们在活动中追求孩子能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要有快乐的情感体验,但是万万不能忽略孩子的发展,包括情感态度、知识经验、技能技巧等多方面。当然此活动中需要思考、改进的地方还很多,还需要继续去努力!

4、中班数学比较厚薄教案反思

  目标:

  1、通过不同的方法,区分2-5样物体的厚薄,并对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通过分类合作比较,体验快乐。

  准备: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

  过程:

  (一)目测

  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

  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

  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这块木板厚的(用眼睛看)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3、出示书师:那请你们再来说说这两本书谁厚谁薄师:请你上来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

  4、出示鞋盒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这么办法啊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二)触摸

  1、教师出示围巾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

  2、教师请幼儿上来摸,上来区分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篮子里的东西,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教师检验2-3样物品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二)、并放比

  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

  师:恩真棒你的办法真好,是把两块肥皂,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师:咦,那里又有一块肥皂,跟这里的肥皂比是厚的还是薄的啊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讲述比较厚和比较薄

  2、出示饼干盒师:现在的这三盒饼干谁最厚谁最薄,请你也来比一比师: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小结:对于有些物体厚薄不明显的,我们可以用并放比较的方法

  三、超市

  1、出示不同厚薄的东西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并放比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货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原来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东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区,饮料区,食品区,玩具区师:等一下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们的家,然后再进行比较,你可以从厚到薄,也可以从薄到厚的给他们排排队。

  检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这一组,这是最薄的,这是最厚的,。

  教师依次检验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种办法去比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四、寻找,操作师:我们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比厚薄,那现在我们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后,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采用了情景导入的方法;小兔去买衣服,请小朋友们帮小兔选一件薄厚合适的衣服。果然,表演一开始就牢牢的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开始积极地给小兔帮忙,甚至在活动结束后一位小朋友还意犹未尽的和我说:“老师,我觉得你今天的表演太有意思了。”

  但是也有美中不足,我比较了三件衣服的薄厚,缺少严谨的数学语言去归纳,如哪件最薄、哪件最厚,哪件介于两者之间。同时,由于三件衣服比较之后已经是按顺序排好了的,所以再让小朋友们来排序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就没有让孩子们正逆排序,这里就忽视了目标2,其实可以问问孩子们:“衣服是按什么顺序排好的,还可以怎么排?”这样就会引出正逆排序。看样子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考虑的还不够周全,在处理课堂随机应变的方面还需要再加强锻炼。

  接下来我请孩子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薄厚,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我也没有提供大需范例,所以一下子就把孩子们考住了,看样子平时生活中的教育还需多关注,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扩充孩子们的知识面。

  最后在分组操作的比较中,我将孩子们分成四个组,第一组比较书的薄厚,第二组比较衣服的薄厚,第三组比较板子的薄厚,第四组比较纸的薄厚。因为前面忽视了正逆排序,所以这里我直接让孩子们按照物体薄厚排排队,却没有先让孩子们比一比薄厚,直接过快的过度导致能力强的孩子独揽大局,能力弱一些或内向一点的孩子无所事事。其实如果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一件物品之后再和同伴们比一比,再来排排队,就会让孩子们动起来,再让孩子们交换组试一试,活动将会更加有趣。

5、中班数学活动比较厚薄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会区分物体的厚薄,并会正确运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

  2、能从3——5个厚薄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

  3、能对3——5个物体进行正逆排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黄瓜、胡萝卜、百萝卜、书、积木等若干。

  活动过程:

  1、引题。教师出示厚薄不同的两本书,请幼儿比一比、说一说,哪本厚?哪本薄?

  2、通过游戏“比一比”感知物体的厚薄。

  (1)引导幼儿从座位底下拿出书和旁边的幼儿进行比较,并能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

  (2)找一找:请幼儿在3——5本书籍中找出一样厚或者一样薄的书。

  2、小组操作活动。

  (1)排一排:提供厚薄不同的黄瓜片、胡萝卜片、书、积木等,引导幼儿将每类物品按从厚到薄或从薄到厚的顺序排序。

  (2)涂色:按图示给图中的物体根据厚薄的不同涂上不同的颜色。

  3、运用多媒体展示幼儿操作作品。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益智区提供厚薄不同的物体请幼儿排序;并能根据图示进行涂色。

  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引导幼儿寻找幼儿园、家里和周围环境中厚薄不同的物体。

  活动反思:

  《比较厚薄》是中班的数学活动,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区别物体的厚薄,并能用正确的词语表达出来,知道比较物体的厚薄是具有相对性的。让幼儿通过进行物体和物体之间的比较发现问题,了解一些逻辑知识,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他们对一些简单的逻辑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高低、大小等,所以我觉得选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物体厚薄的比较是具有相对性的是很有必要。

6、中班数学公开课比较厚薄教案反思

  比较厚薄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方法,区分2-5样物体的厚薄,并对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通过分类合作比较,体验快乐。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活动过程:

  一、目测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2、出示木板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

  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

  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3、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这块木板厚的(用眼睛看)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4、出示书师:那请你们再来说说这两本书谁厚谁薄师:请你上来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5、出示鞋盒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这么办法啊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二、触摸1、教师出示围巾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2、教师请幼儿上来摸,上来区分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篮子里的东西,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教师检验2-3样物品。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三、并放比较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

  师:恩真棒你的办法真好,是把两块肥皂,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师:咦,那里又有一块肥皂,跟这里的肥皂比是厚的还是薄的啊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讲述比较厚和比较薄2、出示饼干盒师:现在的这三盒饼干谁最厚谁最薄,请你也来比一比师: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小结:对于有些物体厚薄不明显的,我们可以用并放比较的方法四、超市1、出示不同厚薄的东西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并放比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货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原来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东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区,饮料区,食品区,玩具区师:等一下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们的家,然后再进行比较,你可以从厚到薄,也可以从薄到厚的给他们排排队。

  检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这一组,这是最薄的,这是最厚的,教师依次检验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种办法去比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五、寻找,操作师:我们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比厚薄,那现在我们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活动延伸:

  找一找自己的衣服,把薄的和厚的区分后放好。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后,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采用了情景导入的方法;小兔去买衣服,请小朋友们帮小兔选一件薄厚合适的衣服。果然,表演一开始就牢牢的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开始积极地给小兔帮忙,甚至在活动结束后一位小朋友还意犹未尽的和我说:“老师,我觉得你今天的表演太有意思了。”

  但是也有美中不足,我比较了三件衣服的薄厚,缺少严谨的数学语言去归纳,如哪件最薄、哪件最厚,哪件介于两者之间。同时,由于三件衣服比较之后已经是按顺序排好了的,所以再让小朋友们来排序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就没有让孩子们正逆排序,这里就忽视了目标2,其实可以问问孩子们:“衣服是按什么顺序排好的,还可以怎么排?”这样就会引出正逆排序。看样子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考虑的还不够周全,在处理课堂随机应变的方面还需要再加强锻炼。

  接下来我请孩子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薄厚,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我也没有提供大需范例,所以一下子就把孩子们考住了,看样子平时生活中的教育还需多关注,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扩充孩子们的知识面。

  最后在分组操作的比较中,我将孩子们分成四个组,第一组比较书的薄厚,第二组比较衣服的薄厚,第三组比较板子的薄厚,第四组比较纸的薄厚。因为前面忽视了正逆排序,所以这里我直接让孩子们按照物体薄厚排排队,却没有先让孩子们比一比薄厚,直接过快的过度导致能力强的孩子独揽大局,能力弱一些或内向一点的孩子无所事事。其实如果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一件物品之后再和同伴们比一比,再来排排队,就会让孩子们动起来,再让孩子们交换组试一试,活动将会更加有趣。

7、中班数学认识厚薄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6以内的数。

  2、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认识和区分物体的高矮和厚薄,能将物体按高矮和厚薄排序。

  3、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厚薄不一的书5本。

  学具:幼儿用书第32页,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 巩固认识高矮,按高矮排队。

  请三位高矮不同的幼儿站到前面来,让大家观察比较,可以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有序地排队。

  再请5——6位高矮不同的幼儿上来,让他们目测比较高矮排序。

  (2) 认识厚薄。

  出示厚薄不一样的书本,提问:这里有什么?有多少?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用比较和目测的方法认识书本的厚薄,再请幼儿上来比一比排一排,学习按厚薄给书本排序。(从薄到厚、从厚到薄。)2、操作活动。

  (1) 引导幼儿看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哪个厚?哪个薄?并认读汉字:厚薄,并在厚书旁边的圆圈里图上黄颜色。

  (2) 观察比较彩色格子的长短,说说:哪个颜色的格子最长?哪一种最短?并按从长到短的顺序在右边的格子里写上写上数序。

  (3) 启发幼儿按数序提示给格子涂色。

  3、活动评价。

  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教师表扬正确排序并大声讲述的幼儿。

  活动反思:

  《比较厚薄》是中班的数学活动,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区别物体的厚薄,并能用正确的词语表达出来,知道比较物体的厚薄是具有相对性的。让幼儿通过进行物体和物体之间的比较发现问题,了解一些逻辑知识,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他们对一些简单的逻辑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高低、大小等,所以我觉得选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物体厚薄的比较是具有相对性的是很有必要。

8、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厚薄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6以内的数。

  2、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认识和区分物体的高矮和厚薄,能将物体按高矮和厚薄排序。

  3、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厚薄不一的书5本。

  学具:幼儿用书第32页,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巩固认识高矮,按高矮排队。

  请三位高矮不同的幼儿站到前面来,让大家观察比较,可以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有序地排队。

  再请5--6位高矮不同的幼儿上来,让他们目测比较高矮排序。

  (2)认识厚薄。

  出示厚薄不一样的书本,提问:这里有什么?有多少?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用比较和目测的方法认识书本的厚薄,再请幼儿上来比一比排一排,学习按厚薄给书本排序。(从薄到厚、从厚到薄。)2、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看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哪个厚?哪个薄?并认读汉字:厚薄,并在厚书旁边的圆圈里图上黄颜色。

  (2)观察比较彩色格子的长短,说说:哪个颜色的格子最长?哪一种最短?并按从长到短的顺序在右边的格子里写上写上数序。

  (3)启发幼儿按数序提示给格子涂色。

  3、活动评价。

  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教师表扬正确排序并大声讲述的幼儿。

  活动反思:

  《比较厚薄》是中班的数学活动,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区别物体的厚薄,并能用正确的词语表达出来,知道比较物体的厚薄是具有相对性的。让幼儿通过进行物体和物体之间的比较发现问题,了解一些逻辑知识,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他们对一些简单的逻辑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高低、大小等,所以我觉得选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物体厚薄的比较是具有相对性的是很有必要。

9、大班数学宽窄厚薄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 让幼儿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 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4.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学习按照物体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长短、宽窄、厚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

  活动准备

  1. 活动室布置:摆放一些宽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围巾、毛巾、皮带、桌子、凳子、积木、书、毛衣、衬衫等。

  2. 教具: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如图1-图7);录音机、磁带。

  3. 学具:每人一个信封,信封内有两张形状相同、厚薄不同的纸片;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垫板若干;宽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数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质料、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颜色、同宽窄、不同长度)。

  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长度)。

  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颜色、质料、厚薄均不同);长短排序材料(颜色、质料、长短均不同)。

  1. 集体活动:

  1. 游戏:说相反。

  2. 区别宽窄:老师启发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别宽窄。

  3. 找一找屏幕中或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4. 幼儿练习按宽窄排序。(老师重点指导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分纸条的宽窄。)幼儿操作,老师检查。(幼儿边操作边讲述:从怎样排到怎样。)

  5. 教师在幼儿摸索按宽窄排序的基础上概括按宽窄排序的方法。(再让幼儿在屏幕上操作不同的排序方法,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6. 区别厚薄:

  1. 摸一摸信封里哪一块片片厚,哪一块片片薄。

  2. 玩踩垫游戏。(体验哪块垫厚,哪块垫薄)

  3.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宝。

  1. 小组活动:

  按不同难度分成三个小组。(要求边操作边讲述)(争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种活动)

  2. 活动评价

  1. 在实物投影仪中出示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集体检查。

  2. 小结。

  1. 游戏活动

  彩布排序。

  活动结束]

  音乐起,小朋友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0、大班数学长短宽窄厚薄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 让幼儿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 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4.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照物体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长短、宽窄、厚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

  活动准备1. 活动室布置:摆放一些宽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围巾、毛巾、皮带、桌子、凳子、积木、书、毛衣、衬衫等。

  2. 教具: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如图1-图7);录音机、磁带。

  3. 学具:每人一个信封,信封内有两张形状相同、厚薄不同的纸片;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垫板若干;宽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数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质料、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颜色、同宽窄、不同长度)。

  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长度)。

  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颜色、质料、厚薄均不同);长短排序材料(颜色、质料、长短均不同)。

  1. 集体活动:

  1. 游戏:说相反。

  2. 区别宽窄:老师启发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别宽窄。

  3. 找一找屏幕中或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4. 幼儿练习按宽窄排序。(老师重点指导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分纸条的宽窄。)幼儿操作,老师检查。(幼儿边操作边讲述:从怎样排到怎样。)5. 教师在幼儿摸索按宽窄排序的基础上概括按宽窄排序的方法。(再让幼儿在屏幕上操作不同的排序方法,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6. 区别厚薄:

  1. 摸一摸信封里哪一块片片厚,哪一块片片薄。

  2. 玩踩垫游戏。(体验哪块垫厚,哪块垫薄)3.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宝。

  1. 小组活动:

  按不同难度分成三个小组。(要求边操作边讲述)(争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种活动)2. 活动评价1. 在实物投影仪中出示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集体检查。

  2. 小结。

  1. 游戏活动彩布排序。

  活动结束]

  音乐起,小朋友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1、大班数学长短厚薄宽窄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 让幼儿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照物体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长短、宽窄、厚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

  活动准备

  1. 活动室布置:摆放一些宽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围巾、毛巾、皮带、桌子、凳子、积木、书、毛衣、衬衫等。

  2. 教具: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如图1-图7);录音机、磁带。

  3. 学具:每人一个信封,信封内有两张形状相同、厚薄不同的纸片;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垫板若干;宽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数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质料、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颜色、同宽窄、不同长度)。

  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长度)。

  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颜色、质料、厚薄均不同);长短排序材料(颜色、质料、长短均不同)。

  活动过程

  1. 集体活动: 游戏:说相反。

  2. 区别宽窄:老师启发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别宽窄。

  3. 一找屏幕中或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4. 幼儿练习按宽窄排序。(老师重点指导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分纸条的宽窄。)幼儿操作,老师检查。(幼儿边操作边讲述:从怎样排到怎样。)

  5. 教师在幼儿摸索按宽窄排序的基础上概括按宽窄排序的方法。“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再让幼儿在屏幕上操作不同的排序方法,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6. 区别厚薄:

  1. 摸一摸信封里哪一块片片厚,哪一块片片薄。

  2. 玩踩垫游戏。(体验哪块垫厚,哪块垫薄)

  3.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宝。

  小组活动: 按不同难度分成三个小组。(要求边操作边讲述)(争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种活动)

  1. 活动评价 在实物投影仪中出示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集体检查。

  2. 小结。 游戏活动 彩布排序。

  活动结束:音乐起,小朋友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2、大班数学活动长短、宽窄、厚薄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 让幼儿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 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照物体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长短、宽窄、厚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

  活动准备

  1. 活动室布置:摆放一些宽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围巾、毛巾、皮带、桌子、凳子、积木、书、毛衣、衬衫等。

  2. 教具: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如图1-图7);录音机、磁带。

  3. 学具:每人一个信封,信封内有两张形状相同、厚薄不同的纸片;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垫板若干;宽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数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质料、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颜色、同宽窄、不同长度)。

  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长度)。

  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颜色、质料、厚薄均不同);长短排序材料(颜色、质料、长短均不  同)。

  活动过程

  1. 集体活动: 游戏:说相反。

  2. 区别宽窄:老师启发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别宽窄。

  3. 一找屏幕中或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4. 幼儿练习按宽窄排序。(老师重点指导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分纸条的宽窄。)幼儿操作,老师检查。(幼儿边操作边讲述:从怎样排到怎样。)

  5. 教师在幼儿摸索按宽窄排序的基础上概括按宽窄排序的方法。(再让幼儿在屏幕上操作不同的排序方法,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6. 区别厚薄:

  1. 摸一摸信封里哪一块片片厚,哪一块片片薄。

  2. 玩踩垫游戏。(体验哪块垫厚,哪块垫薄)

  3.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宝。

  小组活动: 按不同难度分成三个小组。(要求边操作边讲述)(争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种活动)

  1. 活动评价 在实物投影仪中出示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集体检查。

  2. 小结。 游戏活动 彩布排序。

  活动结束:音乐起,小朋友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3、小班数学学习按厚薄、高矮、粗细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厚薄、高矮、粗细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7张厚薄不同的图书图片;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1、厚薄的排序(出示厚薄不同的图片,7张)。

  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可是他们没有名字,很伤心,我们来帮他们把名字起了好吗?<>

  他们又要出来玩了,这次他们是老大现出来的(让幼儿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选出最厚的方法按从厚道薄的顺序排列)

  2、粗细的排序

  这些书门出来玩,感到很累,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些树桩。他们就商量在树桩上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可是他们应该怎样安排呢?(出示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他们想把这些树桩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怎样排?引导幼儿用前边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细的方法进行排序.这时,他们想换换位置,把这些树桩从粗到细排,哪有怎样排?请几个幼儿用相同的方法上来亲自操纵,进行排序。

  高矮排序

  他们玩得很开心,你们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们要排队才行。

  将全班幼儿按人数分成六组,进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序

  三、结束部分

  排好队,和幼儿一齐开火车出去。

  活动反思:

  一环又一环的情境创设抓住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兴趣中学会了能按从大到小排序或从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本节课幼儿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儿有的操作没能完成,这需要教师课下帮助幼儿完成,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4、大班数学活动按厚薄、高矮、粗细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厚薄、高矮、粗细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7张厚薄不同的图书图片;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1、厚薄的排序

  (出示厚薄不同的图片,7张)。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可是他们没有名字,很伤心,我们来帮他们把名字起了好吗?<>

  你们看看那一本书是最薄的?它就叫老小。

  我们把老小送回家,剩下的谁是最薄的?那它就是老六。

  再看看剩下的谁是最薄的?……

  下一个应该是谁呢?……

  依此类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能够找到一个既快又准确的方法。

  他们又要出来玩了,这次他们是老大现出来的(让幼儿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选出最厚的方法按从厚道薄的顺序排列)

  2、粗细的排序

  这些书门出来玩,感到很累,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些树桩。他们就商量在树桩上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可是他们应该怎样安排呢?

  (出示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他们想把这些树桩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怎样排?

  引导幼儿用前边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细的方法进行排序.

  这时,他们想换换位置,把这些树桩从粗到细排,哪有怎样排? 请几个幼儿用相同的方法上来亲自操纵,进行排序。

  高矮排序

  他们玩得很开心,你们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们要排队才行。

  将全班幼儿按人数分成六组,进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序

  活动反思:

  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5、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排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发现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学习不同的排序方法。

  2、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的规律美,增强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几何积木、吸管等操作材料;展示版块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1,寻找“ABAB”的规律。

  1.进入活动室

  “今天森林体育馆里要举行动物运动会,邀请小朋友们去当小观众,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了。”

  2.幼儿入坐

  “小朋友们,体育馆到了,请找一个座位坐下来吧!”

  “运动场布置的真热闹,你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是怎么排队的?”

  3、幼儿观察并进行表述,如运动器械皮球(同色)是按照“大的、小的、大的、小的……”规律排列的;气球是按照“红的、紫的、红的、紫的……”彩旗是按照“三角形、长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规律排队的等。

  小结:

  运动会场地布置的可真漂亮,所有材料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的,有按照长短排列的、有按照大小排列的、还有的按照颜色进行排列,这种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方法我们称为排序。

  (二)观看PPT2,探索运动员进场的各种排队规律。

  1、运动会要开始了,小动物们个个精神抖擞地进入场地了,瞧,首先进场的是跑步运动员,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有精神地向我们走来。都是什么小动物?(兔 羊 羊 ∣ 兔 羊 羊∣ )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如果再来一些小兔小羊,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2、接下来进场的是爬树运动员,它们也微笑着向我们走来。(教师逐组出示:“松鼠 松鼠 猴” “ 松鼠 松鼠 猴 ” 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排队的?如果再来一些松鼠 松鼠 猴,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3、最后进场的是举重运动员,只见它们一个个迈着稳健的步伐徐徐向我们走来。(象 熊 河马 象 熊 河马 )这些大力士是怎么排队的?如果再来一些象 熊 河马,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三)制作奖品,再现物体的序列。

  1.小朋友们真会观察,发现了藏在小动物们队伍里的规律。真棒!现在动物运动员们正在紧张的比赛,马上要到发奖的时间了,大老虎给我们传来了一个紧急消息,奖品还没准备好,要请我们来帮忙,你们愿意吗?不过,他有一个要求,要将指定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来制作奖品,你们可以吗?

  2、引导幼儿在五组操作材料中自选一种材料,自定序列或根据序列指示制作奖品。如:A、用塑料珠制作项链;B、用吸管制作项链;

  3、请幼儿展示自制的奖品。

  孩子们,把你们制作的奖品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看吧,并向大家说说奖品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4.孩子们真棒!帮助大老虎解决了大难题,还学习了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排序的方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多注意多观察,还有很多很多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排序的。

  (四)按男女规律排队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五)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的一些规律,如排队时、做动作游戏时进行。

  2、在结构游戏和美术活动中迁移经验,自创一些简单的规律拼搭物体和装饰画面,体验规律的美感。

  课后反思:

  我本来想达到这样的目标,让孩子主动发现ABAB和ABBABB的排序规律,于是我依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以“小动物召开运动会”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运动会布置的会场和动物排队进场的规律,让孩子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发现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利用课件与情境的设置和层层递进的环节有关系,而且孩子们也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但在让孩子操作这个环节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孩子操作”的环节,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要根据项链上的规律继续往下穿。

  2、老师提供的材料过于单一,都是穿的,可以是贴的等。

  我想这节课的教案是比较完整的,在材料上在加以调整,活动效果一定会更好。

16、中班数学教案:长短宽窄厚薄排序

  中班数学教案:长短宽窄厚薄排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让幼儿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游戏:说相反。

  2.区别宽窄:老师启发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别宽窄。

  3.找一找屏幕中或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4.幼儿练习按宽窄排序。(老师重点指导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分纸条的宽窄。)幼儿操作,老师检查。(幼儿边操作边讲述:从怎样排到怎样。)

  5.教师在幼儿摸索按宽窄排序的基础上概括按宽窄排序的方法。

  6.区别厚薄: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薄。

  7.小结。

  8、游戏活动 :彩纸排序。

相关内容
  • 中班科学活动:葡萄干跳舞的秘密
    中班科学活动:葡萄干跳舞的秘密

    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知道葡萄干在雪碧里跳舞的秘密。2.学习用观察的方法,发现葡萄干在水里和雪碧里的位置变化。3.积极参与交流,乐于对活动结果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测。 活动准备: 1. 每位幼儿一杯雪碧(用绿色标记表示)和一杯水(用红色标记表示);每桌都放置若干葡萄干 2. 一段好听的音乐 3. 实验记录表格一张 4. 相关的科学视频 5. 幼儿实验记录表格(数量大于幼儿人数);每人一小袋葡萄干 活动过程: 一、猜猜哪杯是水,哪杯是雪碧 1.师:

  • 中班角色区教案100篇
    中班角色区教案100篇

    1、中班角色区教案100篇游戏目的:  1、能较形象地模仿医生和护士的语言和行为,反映他们的工作职责。  2、增强规则意识,懂得表演角色和使用物品、场地等应遵守游戏规则。  3、运用礼貌用语和同伴进行交往。  4、

  • 中班生活教案50篇
    中班生活教案50篇

    1、中班生活教案50篇  目标:  1、在游戏的情景中,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  2、通过活动懂得不乱扔垃圾。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准备:木偶(小

  • 中班优秀健康教案50篇
    中班优秀健康教案50篇

    1、中班优秀健康教案50篇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的感冒症状,对发病原因有粗浅的认识。  2.了解感冒带给人的不愉快感受,乐意积极预防感冒。  3.掌握一些预防感冒的方法,学会照顾自己,避免感冒。  4.了解主要症

  • 中班环保教案及反思50篇
    中班环保教案及反思50篇

    1、中班环保教案及反思50篇活动目标:  1、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了解一些常见的环保材料,萌发环保意识。知道环保袋是多种多样的。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在交流活动

  • 中班健康游戏教案40篇
    中班健康游戏教案40篇

    1、中班健康游戏教案40篇  设计意图:  在“和纸玩游戏”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已探索并发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在他们眼里,纸就像魔术师变魔术一样变化多端,妙不可言。从纸巾、纸盒到纸袋,从书籍、报纸到海报,从折纸、

  • 中班手工火锅教案40篇
    中班手工火锅教案40篇

    1、中班手工火锅教案40篇  《送给妈妈的花》是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教案,在迁移小扇子的正反折叠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小红花的折叠过程,你们猜猜这朵小红花是送给谁的?我要送给我最爱的妈妈,教师巡回指导,并帮助折好的幼儿在

  • 中班自控能力教案40篇
    中班自控能力教案40篇

    1、中班自控能力教案40篇  一、设计意图  随着天气的逐渐变冷,孩子们穿着越来越厚,尤其是裤子总是歪歪扭扭,提不端正,有的甚至把肚脐眼儿露在外面,这既保暖也不美观。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指南》健康领域中:发展幼儿良好

  •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30篇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30篇

    1、中班体育游戏教案30篇设计思路:  这是中班的一个体育游戏活动。在活动中我首先带领孩子们模仿高人、矮人走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由此引入走路的不同方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多种走法。并借助多媒

  • 中班保育员教案30篇
    中班保育员教案30篇

    1、中班保育员教案30篇  活动目标:  1、知道保育员这个名称及她们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2、培养幼儿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3、使幼儿尊敬和感激保育员阿姨,激发幼儿为他人、集体服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