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21课我不能失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三年级下册第21课我不能失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21课我不能失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在大家要出门的时候,宋庆龄因为什么停住了脚步?这时她可能在想什么?
因为她突然想起小珍今天要来家里找她学叠花篮。答应了别人的事就应该做到,所以她停住了脚步。
这时她可能在想:我不能去伯伯家,我要在家等小珍,我不能失信。
2.你认为宋庆龄为了不失信于人而放弃去伯伯家的做法值得吗?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值得。因为诚信是做人之本,只有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宋庆龄这样做让人非常敬佩。
我要向宋庆龄学习,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2、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
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2.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3.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
因为木瓜熟透了,所以会自己掉下来。因为木瓜树高高的,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就会发出很响的声音。
4.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例: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5.我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
例: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3、五年级下册第6课景阳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6课景阳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酒家为何给店取名为三碗不过冈?武松知道真的有虎,他为什么还执意上冈?
因为酒家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凡是客人到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
的山冈,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武松之所以执意上冈,一是怕店家耻笑自己,二是对自己战胜老虎有很大的信心,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
2.老虎是怎样进攻武松的?这样详细写老虎的目是什么?
老虎的进攻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详细写虎是为了写人,以虎的凶猛衬托出人的勇猛。
3.文中多次用了闪这个动词,你觉得能不能换成躲?为什么?
面对老虎的凶猛进攻,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一个接一个的闪字,乍看起来,好像轻描淡写,又是重复雷同,其实,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不能换成躲字,因为闪字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武松在遭遇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二是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三是闪指主动地躲过,如果换用躲字,则会显得很被动。
4.从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这段话具体详细地描绘了武松赤手空拳勇斗老虎的经过。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5.在打虎事件中,作者是怎样塑造武松这一人物的?
作者通过武松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塑造的。
6.除了打虎,作者在开始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打虎有什么关系?
1-4自然段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这些内容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对武松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打虎作了铺垫。
7.武松打虎是为民除害吗?为什么?
是。因为这只吊睛白额大虫一到天晚就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二三十条大汉性命。武松打死它,可以说是为民除掉了一害。
8.第9自然段写老虎扑人,武松沉着应对,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出了什么?
答: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扑掀剪是老虎进攻的三招,这些动作把老虎的凶猛、让人生畏的气势显露无遗。武松用三闪沉着应对,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体现了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9.通过全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通过全文,我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武功高强、豪爽倔强、无所畏惧的武松。
4、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第一自然段第二句。
2.五根手指分别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大拇指:(长处)最肯吃苦、默默奉献;(短处)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食指:(长处)勤奋、敢于探险、不怕牺牲、机敏;(短处)不窈窕,曲线强硬。中指:(长处)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短处)沽名钓誉、华而不实。无名指和小指:(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短处)能力薄弱。
3.文章是按什么结构写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通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加上恰当的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主题鲜明,结构清晰严谨,语言风趣幽默。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明五根手指的作用是不同的。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和样子上的差别他们的力气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这让我们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二是让我们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集合在一起,就根根有用。人也是这样,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把事做好。
5、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作者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哪些方面?有何作用?
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年代、具体的建筑数据、塔身石块以及一些神秘的数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金字塔何以是世界奇迹。
2.作者介绍了古埃及的哪些情况?有何作用?
介绍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情况、在学术方面的成就精湛的造船技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这些方面很好地说明了金字塔能够建成的原因。
3.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第一篇课文是散文,用优美的语言文字着重描写了金字塔的金色、写出了金字塔的意境美、译名妙,色彩难忘,在引人遐想的同时也让人有一睹真容的强烈愿望。第二篇课文是说明文,采用图文结合、分条解说的形式,介绍了金字塔和古埃及的一些情况,使读者对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有了一些初步了解。
6、五年级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楚人为何会把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楚人卖矛和盾的时候,夸大其词,只顾吹嘘,没有考虑盾和矛在作战时是相互对抗的武器,不可能同时存在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以至于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夸大其词,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3.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比喻别人或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7、五年级下册第11课军神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1课军神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沃克医生为什么认定病人是军人?
沃克医生曾经当过军医,根据伤口就能判断出来;刘伯承受了这么重的伤,还能如此镇定从容,这是一名军人应该具备的素质,由此,也可以判断出来。
2.沃克医生为什么称病人为军神?
军神是沃克医生对病人在做手术时表现出来的精神的高度评价和赞扬。病人在手术中能忍受一切痛苦,具有不怕一切的大无畏的精神。他所表现出来的意志跟钢板一样坚强,是一般军人做不到的。
3.刘伯承刚开始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最后又为什么要说出来?
刘伯承在战斗中受伤,深知自己是敌人捉拿的要犯,加上对沃克医生的为人不了解,所以不敢轻易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最后说出来,是因为他看到沃克医生医德高尚,值得信赖。
4.本文的主人公是刘伯承,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来写沃克医生?
用大量笔墨描写沃克医生语言、神态、动作,以此来衬托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品质。
8、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琥珀有什么特点?
答:琥珀是由松脂球演变而成的透明化石,这块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
二、琥珀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答:1.要有松树;2.炎热夏天正晌午,有热辣辣的太阳;3.形成一个松脂球;4.要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
三、前6个自然段有几处描写太阳,各是怎样描写的,气温的变化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答:共有3处:①太阳暖暖的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热辣辣的照射这整个树林。
气温的变化是:暖暖火热热辣辣,表明天气越来越热,为下文的松脂滴落做铺垫。
四、文章中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哪些内容是推测的?
答:文章中,琥珀的形成是推测出来的,琥珀的发现和样子及其科学价值是真实的。
五、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一个巧字贯穿了始终,巧在哪里?
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有以下巧妙的地方:1.森林的远处有海;2.小苍蝇落在老松树上;3.蜘蛛刚好爬过来;4.一大滴松脂正好把两只小虫包住;5.水把森林淹没,松脂球埋在泥沙里;6.波涛把琥珀卷到岸边;7.孩子赤着脚踩到琥珀;8.孩子的爸爸正好认识琥珀。
六、 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科学价值?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9、四年级下册第4课三月桃花水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4课三月桃花水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从春天的明镜里我们看到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我们看到了:燕子翅膀裹着白云垂柳如烟如雾水底浮起花瓣水底浮起红莲。给我的印象是河水干净、纯洁、清澈、明亮。
10、四年级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诺曼底号遇难的原因是什么?
当时海面上雾很大,能见度低。
2.文章第2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诺曼底号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为后来诺曼底号的遇难作铺垫,给以读者强烈的冲击力。
3.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忘记了。哈尔威船长是真的把自己忘记了吗?
不是,哈尔威船长认真负责,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想到的只有乘客和其他船员的生命安全,却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4.为什么说哈尔威船长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因为哈尔威船长在危急时刻忠于职守,舍已救人,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已,最后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大海。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1)他是一位沉着镇静的船长。在轮船遇险的时候,他组织大家井然有序地进行救援,有序撤离,表现得异常沉稳,临危不乱。(2)他是一位忠于职守的船长。面对人们争抢救生艇逃生,哈尔威船长迅速稳住局面,肩负起挽救更多人生命的责任。(3)他是一位舍己救人的船长。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乘客得救了,他却仍在轮船上。
11、四年级下册第21课芦花鞋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21课芦花鞋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青铜一家是怎么做芦花鞋的?
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
2.青铜一家人空闲时编芦花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青铜一家生活艰难,做鞋卖可以挣点钱,补贴家用。
3.青铜坚持雪天一定要去镇上卖鞋,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青铜坚持雪天一定要去镇上卖鞋,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倔强、坚持不懈、为家庭着想的孩子。
4.你怎么样看待家人提出的同意青铜冒雪卖鞋子的条件?
知道青铜卖鞋子是下定了决心,家人只好让他先挑选一双芦花鞋穿上,体现了家人对青铜的关爱。青铜穿上满满关爱的暖和和的芦花鞋去镇上卖鞋子,也为结尾赤脚回家前后对应,形成对比。
5.文中为什么两次写青铜的目光落在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上?
青铜第一次将目光落在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上,是因为看到追上来想买芦花鞋的那个人因没买到鞋很失望,产生了卖掉自己穿的芦花鞋的想法。第二次将目光落在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上,是因为看看天空,看看雪地,想着天晴了,雪地也许不会那么冷吧,于是坚定了卖掉自已穿的芦花鞋的想法。
6.文中有哪些地方使你感动?又是什么感动了你?
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青铜以今天天冷,更会有人会买鞋的理由说服家人,执意去镇上卖芦花鞋;在雪越下越大的街上,青铜一直顶着风雪守着芦花鞋,直到卖完芦花鞋;为了不让一个特别想买芦花鞋的人失望,也为了家里多赚一点钱,青铜脱下了自己穿的鞋卖给对方。这些都使我感动。
青铜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以及为家人分担,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心灵感动了我。
12、三年级下册第27课漏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27课漏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漏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老公公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怕漏雨;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怪物、可怕的动物等,所以用引号引起来。
2.贼和老虎遇见了几次漏?结果怎样?
贼和老虎遇见了两次漏对方,第一次把对方吓跑了,第二次把对方吓昏了。
3.为什么把贼比作粘胶,把老虎比作旋风呢?
因为此时老虎和贼都把对方当做漏,心里特别害怕。老虎想摆脱贼觉得贼粘在自己身上甩不掉,而贼一心想着老虎要把它驮回家再吃,觉得老虎跑得很快就像旋风一样。这样的比喻很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
4.老虎和贼为什么那么害怕漏?
因为他们都误会漏是可怕的怪物;做贼心虚。
13、三年级下册第26课方帽子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26课方帽子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方帽子有诸多弊端,为什么帽子店却一直只做方帽子呢?
因为他们不仅固执,而且没有创新精神,所以他们没有根据人们真正的需要去做合适的帽子,而是固执己见,只做方帽子。
2.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孩子们一样,对周围不合理的事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努力去实践,而不能像方帽子店的主人那样固执己见。如果故步自封,不求发展,最终只能被时代淘汰。
14、三年级下册第19课剃头大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9课剃头大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剃头大师指的是我,害人精是指剃头师傅。因为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所以称自己是剃头大师。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所以称老剃头师傅是害人精。
2.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因为表弟小沙央求我给他理发,还答应给我五块钱,我可以在他头上随意乱剪,只要能把头发剪下来,没伤到耳朵,小沙就觉得满足,所以我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3.小沙在我给他理发的过程中有怎样的表现?
刚开始时,他有些慌,怕被我剪破耳朵;当他看见我真剪下头发来时,很高兴;当他听见我叫坏了时,只摸了摸耳朵,确定耳朵没受伤,就表示无所谓;最后剪完了,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被自己的丑模样吓到了。
4.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比剃头师傅还熟练呢?
因为我是随意乱剪的,并没有技术,所以速度很快,这使我生出了自己比老剃头师傅还熟练的错觉,反映了孩子的单纯与淘气。
5.我这个剃头大师服务得好不好?为什么?
服务得不好。因为我的一通乱剪,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睡衣上的碎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害得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最后我也没得到小沙答应付给我的五块钱。
6.其实谁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谁才是个害人精?
老剃头师傅是剃头大师,我不会乱剪才是害人精。
15、六年级下册第4课藏戏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4课藏戏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描写藏戏,为什么要讲述唐东杰布的故事?
因为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而且,藏戏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和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谨慎和感人故事是分不开的。
4.是什么让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留下了这样一段传奇?
(1)唐东杰布有一颗为民造福的善心,发下誓言并坚持实行;(2)得到了善良的藏族人民的支持,如能歌善舞的七兄妹,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等。
16、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请揣摩咬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一个咬字,运用拟人手法,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2.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操?
这首诗用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法,全诗借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意思对即可)
17、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的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赞美柳树。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作剪刀,柳叶尖尖的、细细的,就像剪刀剪出来的一样,十分生动形象,同时也显示出了春风的威力和神奇。
18、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描写的景物有鸣叫的黄鹂、翠绿的柳树、飞翔的白鹭、蔚蓝的天空、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和停泊着的船只。
2.千秋和万里是整整一千年和万里吗?你还学过这样的诗句吗?
不是。这里的千和万都是虚数,运用了夸张的写法,写出了时间之久,距离之远。例: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前两句写动景,后两句写静景,使整首诗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19、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揠苗助长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揠苗助长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他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长高?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2.禾苗为什么枯死?
因为种田人违背禾苗生长的规律,他的办法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20、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第二次丢羊之后,养羊人是怎样做的?他明白了什么?
第二次丢羊之后,养羊人赶紧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他明白了,如果现在不修羊圈,羊还会丢的,现在补救还来得及。
2.你觉得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
例:我觉得他是个知错就改的人。一开始他不听劝告丢了羊,后来他及时改正了错误,避免了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