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段落大意及分段》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五年级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段落大意及分段
五年级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段落大意及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指出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无法估量。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景物和收藏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述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为。
2、三年级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三年级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写阵雨落下时,花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第二部分(3-4):写想象中花的学校上课时的情景。
第三部分(5-6):放假时,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在雨中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
3、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浓的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因为我让孩子们在假期里收集了有关秋天的美,秋天的快乐,让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身去体验秋天景象的美好,所以在课堂上很容易就能引起孩子们浓浓的秋情。而这也正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秋天具体可感的声音,所以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们再一次体味秋天特有的风情,最后,我又启发诱导:同学们,秋的声音美妙动听,而你们的朗读也让我陶醉不已。再听听,你还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你看诗中作者把秋天的声音写得那么可爱,那么富有韵味,抓住了秋天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你能不能也模仿作者的写法,展开想象,抒发一下自己感受到的最美的秋的声音,过把当诗人的瘾。教室顿时安静下来,看到孩子们沉思,我很高兴,知道他们在组织语言,在回味自己曾经感受到的秋意。不一会儿,有几名学生不自信地举起了小手。
4、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本文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通过秋天的雨巧妙地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课文结构清晰,构段特点鲜明。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为引子,带出第二、三、四这三个结构相似的自然段,具体描绘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第五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是一曲丰收的歌、一首欢乐的歌结尾,抒发了作者喜爱、赞美秋天的情感。
课文表达上语言优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生动细腻地描绘了烂漫的秋色。第一自然段将秋雨比作钥匙,形象地写出了秋雨开启了秋天的大门: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秋天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第三自然段将秋雨带来的香味写得细致入微:第四自然段的吹起金色小喇叭,犹如一位通讯员在告知动植物快准备过冬。
第一部分(1):总写秋雨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第二部分(2-4):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特点。
第三部分(5):概括总结了秋雨的作用。
5、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第一段(1):讲了爬山虎生长的具体位置。
第二段(2):主要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段(3-5)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时怎样一步步向上爬的。
6、四年级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第一段(1-2):写我为蝴蝶担忧,急于想知道蝴蝶到底躱在哪里。
第二段(3-4):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写我追问蝴蝶的家在哪里,为蝴蝶着急的心情跃然纸上。
第三段(5-6):写一个女孩告诉我蝴蝶是有家的,但我没见过下雨时蝴蝶到底藏在哪里。
7、四年级上册第六课夜间飞行的秘密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第六课夜间飞行的秘密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飞机能安全夜航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夜间探路的雷达。
8、四年级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讲述了水神共工怒触不周山,人类遭遇灾难,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3-4):讲述了女娲修补天地的过程,她寻找彩石、炼石补天、杀龟撑天、杀死黑龙、堵塞洪水,这是故事的经过。
第三部分(5):讲述了天和地恢复了平静,人类重获新生,人们世世代代怀念着女娲,传颂她的伟大功绩,这是故事的结果。
9、四年级上册第14课普罗米修斯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第14课普罗米修斯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天神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拿取火种给人类。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写宙斯严厉地惩罚普罗米修斯,使他受尽折磨。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所救,重获自由。
10、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点出蟋蟀的出名不仅因为唱歌,更在于其住宅。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蟋蟀选择住址非常慎重和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介绍了蟋蟀是如何修建住宅的,展现了蟋蟀建造住宅的才能。
11、四年级上册第20课陀螺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第20课陀螺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介绍陀螺的制作与玩法。
第二部分(4):写我削制陀螺的经历。
第三部分(5-7):写我过生日时得到了叔叔送的陀螺。
第四部分(8-12):写我的小陀螺战胜了大陀螺。
第五部分(13):写我从玩陀螺中收获的感悟。
12、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第一段(1):写暑假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
第二段(2-7):写了我在山脚仰望天都峰心里发颤,遇到老爷爷互相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手脚并用奋力攀登,终于爬上峰顶
第三段(8-10):写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
13、五年级上册松鼠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松鼠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松鼠》一课不同于《太阳》,语言活泼有趣,学生没有接触过,并且课文介绍说明松鼠的信息比较多,要求整理这些信息并分条写下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可通过范例引导,梳理个部分层次,帮助每一位学生逐步达标。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先总说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再具体描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来说明松鼠驯良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乖巧的行为特征。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以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14、五年级上册太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太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说明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15、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英法联军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英法联军野蛮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总体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多和珍贵,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砸、烧以至毁灭的经过。
1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生字组词:
毁:毁灭 毁坏 销毁 坠毁 烧毁 诋毁
估:估计 估测 低估 估算 估量 评估
拱:拱卫 拱桥 拱门 拱手 众星拱月
辉:光辉 辉映 星月交辉 金碧辉煌
煌:辉煌
殿:宫殿 殿堂 大殿 桂殿兰宫
陵:丘陵 陵墓 陵园 陵寝 中山陵
览:阅览 游览 浏览 展览 博览群书
境:环境 境界 国境 边境 身临其境
宏:宏伟 宏大 宏观 大展宏图宽宏大量
唐:唐朝 唐装 荒唐 唐突 颓唐不安
闯:闯进 闯练 闯祸 闯荡 闯关冻_闯江湖
统:统一 统领 统率 统治 传统 血统
销:销毁 报销 销售 花销 销声匿迹
奉:奉命 奉献 信奉 奉行 奉公守法
词语解释:
不可估量:本文中指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估量:估计。
举世闻名:世上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形容名声很大。
众星拱月:比喻许多人簇拥着一个人,或许多个体拥戴一个核心。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
诗情画意: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
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宏伟:(规模、计划等)宏大雄伟。
奇珍异宝:奇异难得的珍宝。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精华:(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灰烬: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
17、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写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11-15自然段)写渑池之会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6-18自然段)写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18、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全文按照介绍搭石一摆放搭石一走搭石一赞美搭石的顺序展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家乡的生活环境谈起,介绍了什么是搭石。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写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第2自然段写乡亲们摆搭石的场景;第3自然段描绘了乡亲们走搭石的美好画面;第4自然段选取典型事例,描写了乡亲们走搭石时互相礼让、尊老爱幼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点明主旨,揭示搭石承载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9、五年级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堂笔记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堂笔记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讲了牛郎织女婚后自由、幸福的生活,同时交代了老牛的死和临终嘱托,为下文牛郎披牛皮飞上天空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3-5):讲述了王母娘娘无情地把织女抓走,并划一道天河将两人隔开。
第三部分(6-8):讲由于织女的极力抗争,终于得到王母娘娘的允许,每年七月七日与牛郎在鹊桥相会。
20、五年级上册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写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第二部分(4-9):写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依次有游隼、声音、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关。
21、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课堂笔记段落大意及分段
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课堂笔记段落大意及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刚从梦中醒来。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日常生活中的父爱。
第三部分(第5-9自然段):写求学路上的父爱。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再次写我梦醒,照应开头。
22、五年级上册第17课松鼠课堂笔记段落大意及分段
五年级上册第17课松鼠课堂笔记段落大意及分段
第一部分(1):先总说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再具体描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2):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来说明松鼠驯良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3-4):侧重写了松鼠乖巧的行为特征。
第四部分(5):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以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23、五年级上册第16课太阳课堂笔记段落大意及分段
五年级上册第16课太阳课堂笔记段落大意及分段
第一部分(1-3):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第二部分(4-8):说明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24、五年级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段落大意及分段
五年级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段落大意及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指出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无法估量。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景物和收藏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述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为。
25、五年级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
2.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它收藏的文物珍宝的年代跨度大、种类多、数量多。
3.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圆明园汇集了各地名园的精华,所以称做万园之园。
4.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课文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突出了它的宏伟壮观、美不胜收以及巨大的价值。而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能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化为灰烬。这种反衬的手法更能表达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以及对英法联军的痛恨,也更能激起读者同样的感情,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6、五年级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五年级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可估量是指损失大得无法计算,说明圆明园的损失之大。圆明园收藏的文化之古,景物丰富多彩,巧夺天公,美不胜收。这样一座具有国际性的文化艺术瑰宝被毁灭了,这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文一开始用这句感叹句,直接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的感情。
2.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简洁的语言把圆明园的整体格局展示在我们面前,众星拱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园环绕在圆明园周围的布局特点,突出了圆明园的主体地位。
3.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作者通过举例,概括地写出了圆明园中的主要景物。让人感受到了圆明园中的景点之多,景致之美,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4.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这一园林是世界园林之奇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5.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凡是统统等词写出了英法联军的贪婪无耻,掠走破坏 毁掉等词,写出了英法联军残暴野蛮的强盗嘴脸,激起了人们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的无比憎恨。
27、五年级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堂笔记课文分段
五年级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堂笔记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玩。
第二部分(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第三部分(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第四部分(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28、五年级语文上册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五年级语文上册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读后感一: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分,内心无比愤怒。
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屡屡遭到外国强烈的侵略。圆明园是我国知名的皇家园林。它建于盛世,毁于祖国的落后、毁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两个强盗从天津攻入北京,到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他们把圆明园洗劫一空后,为了掩盖罪行,又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三夜,惨烈的程度使人目不忍睹。而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没有势力来保卫自己的家园。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血和泪的教训!
以后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中国几乎是屡战屡败。1931年日本帝国发起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几乎占领了大半个中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有人欺负我们,这是旧中国的写照。
今天,中国人站起来了!全世界所有重大的问题,如果没有中国参加,就显得毫无意义。这更告诉我们只有祖国强大才有尊严。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强大起来了,国家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读后感二: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之后,我感到无比愤怒与痛惜!
圆明园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历经了150多年才建成,有万园之园的称号,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建筑宏伟,里面收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但是在1860年它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洗劫之后侵略者又将它付之一炬。
可恶的侵略者,他们将圆明园化成了一片灰烬,毁掉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他们是可耻的,可这样的奇耻大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又何止一次呢?人们忘不了鸦片战争,也忘不了租界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公告牌和东亚病夫的称号
睡狮已醒,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埋葬了黑暗的旧社会,也埋葬了耻辱。如今,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东方闪闪发亮、光彩照人。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并成功申办第24届冬奥会,神舟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成功从月球带回土壤这一切都向世人昭示了我们在世界的东方似明珠般闪耀!
让我们牢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努力学习,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吧!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9、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反义词:
损失收获 热闹冷清
精华糟粕 举世闻名默默无闻
销毁保存 金碧辉煌黯然无光
近义词:
估量估计 环绕围绕
仿照模仿 建造建设
幻想遐想 宏伟雄伟
珍贵宝贵 销毁毁灭
侵略侵犯 瑰宝珍宝
精华精髓 举世闻名驰名中外
玲珑剔透一小巧玲珑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0、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
2.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它收藏的文物珍宝的年代跨度大、种类多、数量多。
3.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圆明园汇集了各地名园的精华,所以称做万园之园。
4.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课文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突出了它的宏伟壮观、美不胜收以及巨大的价值。而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能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化为灰烬。这种反衬的手法更能表达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以及对英法联军的痛恨,也更能激起读者同样的感情,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字组词
毁:毁灭 毁坏 销毁 坠毁 烧毁 诋毁
估:估计 估测 低估 估算 估量 评估
拱:拱卫 拱桥 拱门 拱手 众星拱月
辉:光辉 辉映 星月交辉 金碧辉煌
煌:辉煌
殿:宫殿 殿堂 大殿 桂殿兰宫
陵:丘陵 陵墓 陵园 陵寝 中山陵
览:阅览 游览 浏览 展览 博览群书
境:环境 境界 国境 边境 身临其境 ]
宏:宏伟 宏大 宏观 大展宏图宽宏大量
唐:唐朝 唐装 荒唐 唐突 颓唐不安
闯:闯进 闯练 闯祸 闯荡 闯关冻_闯江湖
统:统一 统领 统率 统治 传统 血统
销:销毁 报销 销售 花销 销声匿迹
奉:奉命 奉献 信奉 奉行 奉公守法
近义词
估量估计 环绕围绕 仿照模仿
景观景色 建造建设 幻想遐想
宏伟雄伟 任意随意 珍贵宝贵
销毁毁灭 侵略侵犯 瑰宝珍宝
精华精髓 举世闻名驰名中外
玲珑剔透一小巧玲珑
反义词
损失收获 热闹冷清 举世闻名默默无闻
销毁保存 精华糟粕 金碧辉煌黯然无光
32、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文中句子解析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文中句子解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慨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可估量是指损失大得无法计算,说明圆明园的损失之大。圆明园收藏的文化之古,景物丰富多彩,巧夺天公,美不胜收。这样一座具有国际性的文化艺术瑰宝被毁灭了,这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文一开始用这句感叹句,直接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的感情。
2.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这一园林是世界园林之奇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3.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简洁的语言把圆明园的整体格局展示在我们面前,众星拱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园环绕在圆明园周围的布局特点,突出了圆明园的主体地位。
4.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作者通过举例,概括地写出了圆明园中的主要景物。让人感受到了圆明园中的景点之多,景致之美,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5.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凡是统统等词写出了英法联军的贪婪无耻,掠走破坏 毁掉等词,写出了英法联军残暴野蛮的强盗嘴脸,激起了人们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的无比憎恨。
33、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圆明园的毁灭》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慨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指出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无法估量。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景物和收藏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述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为。
34、五年级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五年级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第一部分(1~3):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
第二部分(4~15):具体叙述我和祖父在园子里一起劳动、玩耍的情景。
第三部分(16~20):写园子里的动物、植物还有人和谐相处,一切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和成长。
35、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纳言心性敏感,对外界事物感受力强,同时又充满女性的宽厚慈爱,春夏秋冬四季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春天黎明动人的是色彩的美。夏天夜晚迷人的是萤火虫的翩翩飞舞,哪怕是星星点点朦胧的微光也足够唤起美的感觉。秋天黄昏感人的是夕阳照山时的点点归鸦和比翼联飞的雁字,还有风声虫鸣的合唱。冬天早晨可人的是手捧温暖炭火的心情,这是下雪时、下霜时,甚至无雪无霜时都需要的。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 溢于言表。不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是不会写出如此文字的。
脉络梳理:
全文共4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春天最美的时间是黎明,重点写了天空。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夏天最美的时间是夜晚,重点写了萤火虫。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秋天最美的时间是黄昏,重点写了归鸦和大雁。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写冬天最美的时间是早晨,重点写了落雪的早晨和无雪时清晨闲逸的心情。
36、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鸟的天堂》是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述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动态景象。
脉络梳理:
全文共14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交代了我们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和当时的环境。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赞美了大榕树的美丽和生机。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37、五年级上册梅花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梅花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葬、腮等8个生字。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能说出对题目的理解。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由梅花开放想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我带走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同时理解什么是梅花魂。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没有时间让学生读文中的一些重点段落,这仍需进一步改进。
38、五年级上册红楼春趣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红楼春趣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屉、鬟等12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与同学交流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
脉络梳理: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观园外飘来一只风筝,引起大家的兴趣,大家决定放风筝。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众人放风筝的场景。
本文一些词句与我们现代文的表达方式不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故采用一步步提出问题、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懂这种文章,掌握理解技巧。而不足之处是讲解偏多,学生自主探究的部分略少。
39、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 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2.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3.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 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脉络梳理:
全文共3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
第二部分(第537自然段):写我到厂房找母亲要钱,看到母亲的不易,用母亲给的钱给她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我一顿,又给了我买书的钱。
第三部分(第38自然段):写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40、五年级上册草船借箭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草船借箭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5个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脉络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立下军令状。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诸葛亮借箭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写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本课是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首先,在情节的理解上,讲解详细有层次,学生可以一步步掌握内容;其次,在人物特点的分析中,通过抓住重点语句去体会;最后,安排学生讨论、总结人物特点,深入理解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