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 

牧场之国课堂笔记:了解荷兰

栏目:学习内容
时间:2023-09-06 20:41:03
文章: 分享

《牧场之国课堂笔记:了解荷兰》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牧场之国课堂笔记:了解荷兰

牧场之国课堂笔记:了解荷兰

荷兰全称尼德兰王国,主要是由荷兰、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属圣马丁四个构成国组成的君主立宪制复合国,主要以荷兰本土为核心的主权国家。

它们主要以海堤、风车、郁金香和宽容的社会风气闻名。经常被称作是风车之国

花之国运河之国。它真正的国名叫做尼德兰。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都是牧场,主要养的是黑白花奶牛。

2、课堂笔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赏析

课堂笔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赏析

诗句赏析:

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描绘出一幅红绿相间的美丽画面: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阳光映照下的荷花娇艳、明丽。碧和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二年级下册雷雨课堂笔记二:课文词句理解

二年级下册雷雨课堂笔记二:课文词句理解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满天的乌云说明乌云很多,这句话写乌云遮住了太阳,而且很低,所以天黑沉沉的。

2.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这句话写出了雨前的安静和沉闷。一动也不动指没有一点风,树叶都静止不动了,一声也不出说明了暴风雨来之前很安静。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从忽然可以看出风来得很急,从树枝乱摆可以看出风很大、很猛。

4.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看不清说明雨下得又大又猛,外面一片朦胧的景象。

4、二年级下16课雷雨课堂笔记一:主题内容与段落划分

二年级下16课雷雨课堂笔记一:主题内容与段落划分

主要内容:

本文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段落划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雷雨前的景象。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雷雨中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

5、课堂笔记:二年级下册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知识要点

课堂笔记:二年级下册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知识要点

词句赏析:

1.譬如说唱歌,它粗糙的声音,把这个敏感的新世界吓坏了。

粗糙吓坏了说明唱歌不是太阳最容易做的事。

2.它一直无法决定,只好反反复复于是它学会的是不断变化。

一下子变圆一下子又变缺不断变化是月亮学会的生活方式。

3.那时候,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每样东西只要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生活就会变得简单美好。

4.世界在慢慢变化,万物在自由生长就可以看到一切有多美好

慢慢变化自由生长,是说万事万物都在自由地变化着。雨落下和人睁开眼睛就能看到,这些都是最容易、最自然的事。

5.这个故事没有结局,却有很多开头,很多很多开头。

因为每个事物都有无限的未来,所以这个故事没有结局;因为但每个

事物都有开头,所以这个故事有很多很多开头。

6.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此处省略号是对内容的省略,说明世界上有秩序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

6、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课堂笔记二:全文词句含义

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课堂笔记二:全文词句含义

词句赏析:

1.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这句话是个总起句,紧扣题眼,引出下文。作者把原始森林比作我们祖先的摇篮,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原始森林与人类祖先之间的关系。

2.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这个感叹句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感叹号表达了作者的惊奇。

3.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原始森林的树荫遮住了蓝天,说明原始森林很大。

4.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这是作者对祖先美好生活的畅想。

5.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

这是对孩子们生活场景的描写,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淘气、活泼的特点。

6.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这句诗照应开头。苍苍茫茫写出了原始森林的广大无边。

7、三年级下18课童年的水墨画课堂笔记一:课文主题思想

三年级下18课童年的水墨画课堂笔记一:课文主题思想

本文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8、三年级课堂笔记:语文下册第28课枣核重难点

三年级课堂笔记:语文下册第28课枣核重难点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枣核为什么反复在驴耳朵里吆喝?

枣核反复在驴耳朵里吆喝,不断地折腾衙役,是让衙役困乏和大意,这样,呀真的迁走牲口时,也就不会遇到麻烦了,体现了枣核的聪明机智。

2.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枣核不仅勤快、聪明、动作灵敏而且敢作敢当,是个机智勇敢的好孩子。

9、26课方帽子店课堂笔记三:课文重难点探究

26课方帽子店课堂笔记三:课文重难点探究

1.方帽子有诸多弊端,为什么帽子店却一直只做方帽子呢?

因为他们不仅固执,而且没有创新精神,所以他们没有根据人们真正的需要去做合适的帽子,而是固执己见,只做方帽子。

2.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孩子们一样,对周围不合理的事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努力去实践,而不能像方帽子店的主人那样固执己见。如果故步自封,不求发展,最终只能被时代淘汰。

10、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笔记一:词句赏析

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笔记一:词句赏析

1.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这句话描绘出船上乘客惊恐的状态,表现出人们害怕、恐惧的心情。

2.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直喘粗气这拟人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轮机火炉被严重损坏的情形。

3.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哈尔威船长发布的这道命令有四个要求。一是要求全体安静,这是发布命令的前提;二是把救生艇放下去,这是逃生方法;三是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这是安排逃生次序;四是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这是他的决心。由此可以看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临危不乱、沉着镇定的人。

5.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哈尔威船长面对灾难,从容不迫,镇定自若,井然有序地安排大家逃生。他的威严令人安心,所有人都乖乖听从他的调遣。那看似难以抵抗的灾难,在船长的威严面前,仿佛也不值一提。

6.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哈尔威船长该做的都做了,能做的都做了,他已经做好了与诺曼底号共存亡的准备,这是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

7.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把哈尔威船长比作黑色的雕像,形象地写出了他沉入大海时的姿态,凝视一词表达了获救人们对他的尊敬和感谢。

11、四年级语文下册墨梅课堂笔记二:诗句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墨梅课堂笔记二:诗句赏析

1.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这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盛赞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有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自己不愿媚俗的品格。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淡字表现了墨梅怎样的特点?

淡字表现了墨梅颜色朴素淡雅的特点。

2.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最后两句诗托物言志,点明中心。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12、四下古诗三首之塞下曲课堂笔记二:词句赏析

四下古诗三首之塞下曲课堂笔记二:词句赏析

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写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及背景。单于的溃败与逃跑时的狼狈,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也由此可见唐朝军队的英勇威武。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两句写我军准备追击的场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满字让人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写出了天气的严寒,塞外环境的恶劣。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月黑雁飞高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诗既交代了时间月黑之夜,又烘托了战斗的紧张气氛。

2.诗的最后一句写景有什么好处?

对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13、课堂笔记:小学语文四年级下21课芦花鞋文章内容及分段

课堂笔记:小学语文四年级下21课芦花鞋文章内容及分段

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了一个叫青铜的男孩为了增加家里收入,编织芦花鞋,冒着风雪到镇上卖芦花鞋,最后为了满足一个顾客的需求,脱下自己穿的鞋卖给对方的故事,表现了生长在艰苦环境中的孩子顽强的性格和善良的心灵。

脉络梳理:

全文共30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青铜家为了增加家里收入,利用冬闲,编织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

第二部分(第914自然段):写青铜不听家里人劝告,大雪天执意要去卖芦花鞋。

第三部分(第1522自然段):写青铜冒着大雪在街上卖芦花鞋。

第四部分(第2330自然段):青铜卖掉自己穿的芦花鞋,赤脚踏雪回家。

14、巨人的花园课堂笔记:段落分段及句子作用

①文中句子的意思及作用

1.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

这是一个中心句,领起下文对大花园美好情景的描述。

2.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我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玩。

从这段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巨人是一个凶恶、冷漠、自私、霸道的人。

3.桃树看见孩子们回来十分高兴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分别赋予桃树小鸟花儿以人的情态,写出了花园里景物的美丽、可爱。

4.他说:我有许多美丽的花,可孩子们却是最美丽的花。

巨人把孩子们比作最美丽的花,说明孩子们像花一样娇嫩可爱,正是孩子们把春天带进花园的,也正是孩子们让巨人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人不能自私,快乐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

②课文分段及大意

脉络梳理:

全文共15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巨人的花园很可爱,孩子们在花园里很快乐。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写巨人回来了,将孩子们赶出了花园,同时也赶走了春天。

第三部分(第1015自然段):写巨人醒悟后,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充满快乐。

③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一个自私的巨人将孩子们赶出花园并砌起了围墙以及醒悟后拆除围墙的故事,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15、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十六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十六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

作者简介:

卡雷尔恰佩克

卡雷尔恰佩克是捷克著名的剧作家和科幻文学家、新闻记者、童话寓言家。著有大量长短篇小说、剧本、游记等。

1920年恰佩克发表科幻剧本《万能机器人》,发明了机器人这个词,此剧本已成为世界科幻文学的经典。卡雷尔恰佩克既有富于思想深度的严肃作品,如科幻小说《鲵鱼之乱》,也有老少咸宜的感人故事,如《小卡雷尔恰佩克狗达西卡》《九个童话故事》等。

课文主题概括:

课文描绘了荷兰独特的田园景色,让我们感受到荷兰牧场的宁静、想和、生机勃勃,体会到人与动物、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于荷兰的由衷赞美。

16、牧场之国课堂笔记

牧场之国课堂笔记

作者简介:

卡雷尔恰佩克

卡雷尔恰佩克是捷克著名的剧作家和科幻文学家、新闻记者、童话寓言家。著有大量长短篇小说、剧本、游记等。

1920年恰佩克发表科幻剧本《万能机器人》,发明了机器人这个词,此剧本已成为世界科幻文学的经典。卡雷尔恰佩克既有富于思想深度的严肃作品,如科幻小说《鲵鱼之乱》,也有老少咸宜的感人故事,如《小卡雷尔恰佩克狗达西卡》《九个童话故事》等。

课文主题概括:

课文描绘了荷兰独特的田园景色,让我们感受到荷兰牧场的宁静、想和、生机勃勃,体会到人与动物、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于荷兰的由衷赞美。

17、说一说牧场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出现了几次

说一说牧场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出现了几次

这篇文章一共出现了四次真正的荷兰。第一次真正的荷兰指的是好多的牛,第二次真正的荷兰讲的是骏马的自由,第三次真正的荷兰讲的是牲畜多,第四次真正的荷兰主要讲的是静。

18、牧场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出现了几次

牧场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出现了几次

这篇文章一共出现了四次真正的荷兰。第一次真正的荷兰指的是好多的牛,第二次真正的荷兰讲的是骏马的自由,第三次真正的荷兰讲的是牲畜多,第四次真正的荷兰主要讲的是静。

19、19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1、2题?

19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1、2题?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奶牛的天堂,骏马的世界,猪牛羊鸡等小动物的乐园,人和动物、自然和谐相处。而作者之所以要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真实感受,这里不但具有独特的风光,人与动物也能和谐相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荷兰的热爱。

20、19牧场之国课堂笔记

19牧场之国课堂笔记

《牧场之国》是一篇游记作品,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宁静美好的风光,文章整体表现出荷兰牧场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体现出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境。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这句话是总起句,句子进口题目,开门见山,点明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后,用也是强调了本文重点牧场之国

2、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牛的颜色与草原的绿色相映衬,描绘出了一幅和谐静美的画面。

3、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

这里用仪态端庄无比威严这些写人的词语用来写牛,形象地描绘出牛的神态,表现出了它们生活的舒适。

21、牧场之国的课堂笔记

牧场之国的课堂笔记

《牧场之国》是一篇游记作品,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宁静美好的风光,文章整体表现出荷兰牧场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体现出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境。

22、五年级语文下册19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

五年级语文下册19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

这篇文章主要用了总分总的形式,我们可以将这篇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作者开门见山的就点明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之后又强调了荷兰的独特性,这里是牧场之国

第二部分(25自让段):具体的描述了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风姿。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总写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3、牧场之国课堂笔记第三自然段句子意思

牧场之国课堂笔记第三自然段句子意思

①从碧绿色的低地匹匹膘肥体壮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牧场的食物充足,没有敌人,体现了这里的自由祥和。

②从除了深深的野草他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这句话主要是利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特别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们这句话表现了骏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24、19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第一自然段的含义

19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第一自然段的含义

第一自然段: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这句话起到了总起的作用,句子紧扣主题,开门见山的写出来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之后,用也是这个词强调了这篇文章的重点牧场之国

25、五年级语文牧场之国课堂笔记:课文主题介绍

五年级语文牧场之国课堂笔记:课文主题介绍

这篇文章作者描绘了荷兰牧场白天的辽阔和无际,又描写了牧场夜晚的宁静和谐,祥和寂静,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动物,还有环境和谐相处的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荷兰的赞美之情。

26、牧场之国笔记,五年级语文19课

牧场之国笔记,五年级语文19课

(1)牧场之国作者:卡雷尔恰佩克是捷克著名的作家、剧作家、童话预言家。同时也是一名新闻记者,他著有大量的长短篇小说、剧本、游记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到过许多国家,写有《意大利书简》《英国书简》《西班牙之行》《牧场之国》和《北方之行》等。

20年代起,恰佩克用虚幻、象征的现代派手法,写了许多科幻作品,如戏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小说《专制工厂》《原子狂想》,短篇小说集《第一个衣袋里的故事》和《第二个衣袋里的故事》等。

卡雷尔恰佩克既有富于思想深度的严肃作品,如科幻小说《鲵鱼之乱》,也有老少咸宜的感人故事,如《小狗达西卡》《九个童话故事》等。

(2)课文主题介绍:这篇文章作者描绘了荷兰牧场白天的辽阔和无际,又描写了牧场夜晚的宁静和谐,祥和寂静,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动物,还有环境和谐相处的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荷兰的赞美之情。

(3)第一自然段: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起到了总起的作用,句子紧扣主题,开门见山的写出来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之后,用也是这个词强调了这篇文章的重点牧场之国

(4)第二自然段好句分享

①从一条条运河之间在低头吃草这句话中我们能知道牛有很多,牛的颜色与草原的绿色相映衬,描绘了和谐静美的画面。

②从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这句话利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来牛群吃草的共同特点。

③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无比威严。这句话也是利用了拟人的修辞舒服,将牛的神态描写了出来,表现了牛生活的舒适。

(5)第三自然段句子意思

①从碧绿色的低地匹匹膘肥体壮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牧场的食物充足,没有敌人,体现了这里的自由祥和。

②从除了深深的野草他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这句话主要是利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特别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们这句话表现了骏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6)第四自然段好词好句分析

第四自然段中悠然自得表示赞许安闲地欣赏这几个词语都表现出家禽、家畜的生活是很自由自在的,它们没有人看管,想吃就可以吃,想睡就可以睡,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随心所欲。

(7)第五段课堂笔记佳句赏析

①从金色的晚霞铺在接着又是一片寂静。这里以动衬静,用汽笛车船等声音来衬托草原的寂静。

②从在这里,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默默无言这个词写出来周围环境的安详,一种谁都不愿意打破这片宁静的和谐。

27、五年级下田忌赛马随堂笔记:词句赏析

五年级下田忌赛马随堂笔记:词句赏析

1.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孙膑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2.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

田忌想更换马的想法是一般人会想到的办法。他认为现在的马不行,那就换几匹比现在更好的马,这样才有赢的可能。其实这个方法是不可行的,因为更换的马未必会比之前的马跑得快。

3.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这里的很信任和开头的非常赏识呼应,因为赏识,所以信任;因为信任,孙膑才会胸有成竹地出谋划策。

4.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

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等词语写出了比赛前的场面,渲染了紧张的局势。

5.齐威王好奇地向田忌:你这样安排出谋划策了?

这句话照应前面提到的孙膑的观察: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相同的条件,要想取胜,谋略尤为重要。

28、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堂笔记一:主要内容与段落大纲

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堂笔记一:主要内容与段落大纲

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段落大纲:

全文共1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腊八粥对人的吸引力,从孩子到老人都喜欢腊八粥。

第二部分(217):写住方家大院的八儿等待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

第三部分(18、19):写八儿终于幸福地吃上了腊八粥。

29、五年级下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堂笔记一:主题思想

五年级下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堂笔记一:主题思想

主要内容:

本文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节选写了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课文表现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机智坚强、聪明能干、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30、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自然段句子作用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自然段句子作用

词句赏析:

1.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

这句话是对撒切尔太太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说胡话呼喊抬起头呻吟等动作写出了撒切尔太太内心的无限悲痛,侧耳听上好久表现了她急切盼望孩子归来的心情。

2.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对波莉姨妈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她悲痛、绝望的心情。

3.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

这一夸张描写,表现了小镇上的人们为汤姆和贝琪的归来而高兴的心情,与上文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与下文人们的欣喜若狂在内容上形成一致。这样由悲转喜,充满了戏剧色彩。小镇人们听闻孩子获救消息后的兴奋,也折射出他们的善良。

4.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夸张的场面描写,表现了人们看到孩子们历险归来后激动的心情。

5.在孩子们回来后的半个小时,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这里运用了泪水如雨的比喻手法和洒了一地的夸张手法。从中感受到人们此时高兴的心情,这种高兴、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所以他们有话想说又说不出,只剩下喜悦的泪水了。

6.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

  因为他身体虚弱,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所以躺在沙发上。尽管如此,他讲得还是那样眉飞色舞,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可见他的淘气和历险后心里获得的极大满足──人们把他们回来看作奇迹,他也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汤姆的天真、顽皮、可爱。

7.他又讲述了他怎样回去找贝琪,告诉了她这个好消息,而她她也愿意死掉。

从贝琪的想法可以看出她对出去已经失去了信心,可见汤姆和贝琪已经极度疲乏,为他俩出洞后在家休养了很多天作铺垫;同时,从侧面表现了汤姆的勇敢和坚强。

8.星期三和星期四整整两天他们一直卧床不起,好像越躺越难受,浑身没有一点儿力气。

整整两天一直卧床不起说明汤姆和贝琪在这次历险中消耗了太多的体力,劳累过度,一时难以恢复。

9.汤姆听说哈克病了,星期五便去看他,谁知道被挡在了门外都没让他进去。

汤姆已经十分疲劳了,但听说哈克病了,还是坚持这要去探望哈克。由此可见,汤姆是一个有爱心,重义气的孩子。

10.法官和他的几个朋友逗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有的人还用嘲弄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

法官和他的几个朋友认为汤姆在经历这次历险以后,一定会有所收敛,不敢再做探险的事情,所以就提了这样的问题;但是汤姆的回答令他们意外,他还想再去走一趟,可见汤姆真是一个天生爱冒险、不向困难低头的孩子。

1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

虽然乔埃是凶恶的杀人犯,但是听说他被封在洞里以后,汤姆还是很惊愕的。这说明汤姆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并不因为乔埃是恶人就对他的不幸毫无同情之心。

相关内容
  • 课堂笔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课文主题思想与词语拓展
    课堂笔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课文主题思想与词语拓展

    1、课堂笔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课文主题思想与词语拓展 课堂笔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课文主题思想与词语拓展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人民热

  • 牧场之国生字组词
    牧场之国生字组词

    1、牧场之国生字组词 牧场之国生字组词毡(zhān)羊毛毡、如坐针毡、毛毡犊(d) 牛犊、护犊子、初生牛犊眺(tio) 远眺、眺望、举目远眺膘(biāo)膘肥体壮、长膘、肥膘驰(ch) 飞驰、疾驰、奔驰爵(ju) 爵位、爵爷、加官进爵噜(lū

  • 了解孩子内心的孤独,促进家园共育
    了解孩子内心的孤独,促进家园共育

    一次听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后,我们进行了关于生气情绪的表征绘画,很多孩子们把故事的结尾---金鱼生气转身游回大海的情景画了下来,而班上的熙熙却画了爸爸对着自己发火图画:画纸靠近左下角画了两个高矮个头不同的蝌蚪人,个子高的是爸爸,而个子矮的是熙熙,两个人都只有胳膊没有手,但是爸爸的右臂下垂而左臂高高地举起在熙熙的头上,爸爸的脸上画了竖起来的眉毛、圆圆大大的眼睛,还有一张张的很大的嘴巴!一张生气发怒的人物

  • 了解有关赵一曼的事迹。
    了解有关赵一曼的事迹。

    1、了解有关赵一曼的事迹。 了解有关赵一曼的事迹。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

  • 课堂笔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赏析
    课堂笔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赏析

    1、课堂笔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赏析 课堂笔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赏析诗句赏析: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

  • 牧场之国的课堂笔记四:第三自然段句子理解
    牧场之国的课堂笔记四:第三自然段句子理解

    1、牧场之国的课堂笔记四:第三自然段句子理解 牧场之国的课堂笔记四:第三自然段句子理解这整段画的意思就是给我们介绍了,因为荷兰没有牧人的吆喝,也没有敌人的进攻,而且食物很是充足,骏马可以无忧无虑的在荷兰牧场上生

  • 课堂笔记:六年级课文解读之竹石
    课堂笔记:六年级课文解读之竹石

    1、课堂笔记:六年级课文解读之竹石 课堂笔记:六年级课文解读之竹石主要内容:《竹石》就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而题写的诗。诗人歌咏了长在青山,扎根岩石缝中的竹子。咏物言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忍、不

  • 了解幼儿是否理解“合作”的意识及建构结果
    了解幼儿是否理解“合作”的意识及建构结果

    观察地点:建构区,观察人物:张越涵、赵语涵、王一彤、李晓宜、朱星宇,观察目的:了解幼儿是否理解合作的意识及建构结果如何 观察过程: 游戏前,我把每个游戏区的要求都一一说明,伴随着音乐声,孩子们踩上点子开始了各自的游戏。建构区是利用雪花片合作搭建长城。 张越涵和朱星宇都是从箩筐里抓一些花片在自己面前,而赵语涵是全部选的蓝色。王一彤听到我说赵语涵选的是一种颜色,喊着说:我们每人选一种颜色吧!朱星宇也把自己的花片重新放回箩筐,选了黄色。张越涵这时也走过来,选了绿色。大家忙着用自己选的颜色花片拼出长长的条子。大约

  • 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展开介绍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并思考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的意义
    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展开介绍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并思考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的意义

    1、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展开介绍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并思考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的意义 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展开介绍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并思考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的意义课文通过对牧场的低地、草原上家畜、家禽的生活的

  • 课堂笔记之大象的耳朵课文重难点分析
    课堂笔记之大象的耳朵课文重难点分析

    1、课堂笔记之大象的耳朵课文重难点分析 课堂笔记之大象的耳朵课文重难点分析1.文中哪些小动物对大象的耳朵提出了疑问? 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2.大象把耳朵撑起来后,遇到了哪些烦恼? 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