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 

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栏目:学习内容
时间:2023-09-06 20:41:01
文章: 分享

《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2、画杨桃中,同学们和老师们看到我的画时,分别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画杨桃中,同学们和老师们看到我的画时,分别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同学们哈哈大笑嘲笑我,老师坐到我的位子上观察杨桃,还让嘲笑我的同学坐在我的位子上看杨桃的形状。

3、开满鲜花的小路中生活中美好的礼物是什么

开满鲜花的小路中生活中美好的礼物是什么

文中美好的礼物指长颈鹿寄给鼹鼠先生的花籽。因为花籽也是快乐的种子,长颈鹿把快乐传递给鼹鼠,鼹鼠无意间把快乐传递给了大家,所以说是美好的礼物。能够给他人带去快乐,能够温暖人心的礼物就是美好的礼物,

4、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亡羊补牢的意思就是:羊丢了再去修补,其实这并不算迟。比喻就是出了问题以后,我们就要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出现损失。

揠苗助长的意思就是:我们做事情不能够急于求成,不然反而有害。

5、二年级课文共写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分别是什么

二年级课文共写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分别是什么

本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主要有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分别是:太阳、北极星、大树和沟渠里的积雪。

6、本文介绍了哪些烹调方法?这些分别是什么偏旁的字?与什么有关?

本文介绍了哪些烹调方法?这些分别是什么偏旁的字?与什么有关?

本文介绍了中国美食的烹调方法有: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分别是火字旁和灬的字,都和火有关。

7、课文中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文中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呢?

答: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好温柔,说明妈妈很爱孩子。

8、1.在右面的图中,分别找出两组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线段。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练习参考答案

1.在右面的图中,分别找出两组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线段。

9、《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默读课文。说一说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摔跤》中,小嘎子给我留下了顽皮、机智、争强好胜的印象,从他选择的摔跤方式和摔跤时的动作可以看出来,如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下冷绊子。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祥子给我留下了结实、健壮、朴实、积极向上的印象,从对他外貌以及精神状态的描写可以看出来,如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

  《两茎灯草》中,严监生给我留下了爱财如命的印象,从他临终前仍惦记着一茎灯草的表现可以看出来,如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0、(1)观察9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 (2)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征?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 (3)如果左表扩“充到200,并找出99后面是9的倍数的数,它们将在表中的什么位置?做一做,检验你的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

(1)观察9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2)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征?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

斜对角

(3)如果左表扩充到200,并找出99后面是9的倍数的数,它们将在表中的什么位置?做一做,检验你的答案。

108、117、126 135、144、153、162、171、180、189、198

11、 3.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

3.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1)是3的倍数。

30 45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0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30 45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30

12、2.分别在□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两位数是3的倍数。

2.分别在□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两位数是3的倍数。


13、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摔跤》如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从中我们看出来嘎子是一个机智、好胜心强的孩子。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可以看出来祥子是也给结实、健壮的人。

《两茎灯草》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可以看出来严监生是一个爱财如命的人。

14、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一个小孩提出早晨太阳离人近,中午太阳离人远的观点;另一个小孩提出早晨太阳离人远,而中午太阳离人近的观点。

  两个小孩都是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体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一个小孩是通过观察太阳不同时间段的视觉大小,运用打比方和反问的手法来说明观点的;另一个小孩则是根据不同时间段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也采用了打比方和反问的手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15、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说说下面这些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百分数《百分数的认识》练一练答案

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说说下面这些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1、95%表示出勤的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95/100。

2、51%和49%表示每100人中约有51人是男性,约有49人是女性。

3、125%表示妙想现在的身高是入学时身高的125/100。

16、(1)右面两幅图中,哪幅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幅是在B点处看到的?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天安门广场》练一练答案

1.不马虎沿小路向果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

(1)右面两幅图中,哪幅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幅是在B点处看到的?


(2)想一想,不马虎走到C点时,可以看到什么,看不到什么?

答:可以看到房子,看不到树。

17、两小儿辩日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两小儿辩日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当太阳初升、降落时,地平线上只有一角天空,而且附近还有树木、房屋背衬,加上此时四周天空昏暗,太阳就显得特别亮而且大;中午时,背衬的是辽阔天空,没有物体同它比较,而且四周的天空已很明亮,与太阳亮度相差不太悬殊,因此,看上去太阳显得小了。

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而地面辐射能的大小又与地面接收太阳辐射能的多少有关。早晨,太阳初升,地平高度小,阳光斜射在地面上,地面单位面积上吸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少,气温较低,故仍沧沧凉凉。中午,太阳直射地面,地面单位面积吸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增大,气温高,故日中如探汤。

所以如果单纯的用远者小而近者大或近者热而远者凉来推论日之远近,是错误的。

18、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通过两小儿辩日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我们比较近呢?两个小孩一直争辩不休,连孔子都没有办法裁决谁是对的,这也充分的说明了两个小孩比较爱观察周围的食物,说话有理有据,还有就是孔子的谦虚,实事求是。因此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道理,而且对于不确定的事情也不能盲目的下决心。

19、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翻译

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的时候,看到两个小孩子在那边争辩不休,于是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正午的时候离我们远一点。

另外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远一些,正午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

只见第一个小孩立刻就说到,太阳在刚出来的时候就像一个车盖那么大,但是到了正午太阳就像盘盂一样小了。这不就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外一个小孩立刻争辩到,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比较的清凉,到了正午太阳就热的像手放在了热水里面,这难道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听了两个小孩的争辩以后,孔子也没有办法判断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然后两个小孩就笑孔子:谁说你知识渊博的呢?

20、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是什么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是什么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21、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的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的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22、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23、表里的生物中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表里的生物中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而且喜欢观察,善于思考,对于事物也是比较执着的孩子。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些刺耳的声音呢?这句话运用了反问加肯定的修辞手法,说明死的东西不能发出声音,虽然这种观点让人觉得很幼稚,但是却表现出来小时候的我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①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动。

②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③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为什么呢?我又问。

文章的这三句话中也能够体会的到我对父亲的手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于事物也是比较执着。

24、六年级下册14课两小儿辩日重点难点分析

六年级下册14课两小儿辩日重点难点分析

1.这则文言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写了那几层意思?

这篇文言文是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叙述的:

第一层,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是故事的起因。

第二层,写两小儿对争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和各自的依据,是故事的经过,也是主要部分。

第三层,写孔子不能决断两小儿谁是谁非,这是结果。

2.为什么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而另一儿却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你感受了什么?

一儿是从大小角度视觉看问题,另一儿是从人对阳光的感受触觉看问题。由此我感受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3.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

是视觉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

4.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教早晨离我们近些呢?

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25、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词句的赏析

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词句的赏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这是一小孩在争辩时的观点,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这是另一小孩在争辩中的观点,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3.孔子/不能决也。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不可耻,这也是孔子提倡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所在。

4.孰/为汝/多知乎?

这是两个小孩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着说的话──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本句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26、14课文言文两则之两小儿辩日课文解读

14课文言文两则之两小儿辩日课文解读

主要内容:

本文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字词解释:

东游:向东游历。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争辩。

其:代词,代两个小孩。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及:到,到了。 则:就。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为:说,通谓。

知:同智,读zh,在这里指智慧。

译文:

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27、六年级下册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词字句的读音和意思

    东游、故、去、车盖、盘孟、探汤、孰为汝多知乎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寓含的道理。

三、情感目标

  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

【学法引导】

  1.这则故事生动活泼,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在加强诵读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结合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讨论时,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常识、历史典故等,教师将有关材料印发给学生。

  3.、掌握东游、故、去、车盖、盘孟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是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2.难点是《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

    解决办法:将短文中三者的言行与复杂的科学知识作比较,体会古人对知识的执着的探索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涉及的科学常识、历史典故、课后堂练习等打印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

  2.引导学生自行疏通文章,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4.在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阐述故事所说明的道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孩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5.课后扩展:安排一节语文实践活动,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

【教学步骤】

  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熟读理解文章。

  3.分析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4.再次研读课文,继续深入探讨,加深对文章蕴涵道理的理解。  5.理解掌握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实践,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学习历史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孔子,他博学多闻,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无法判断解决,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现在我就带大家到《列子汤问》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难倒的。

  多媒体出示课题──《两小儿辩日》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⑴ 初读题目能获悉什么信息?

   ⑵ 两个小孩在争论关于太阳的什么问题?

  2.大家课前初看课文,感觉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

    困难:难读,有些词语难理解.

    解决方法: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结合注释读明白;理解大意读通顺.(多媒体显示方法指导)

  3.分别范读,扫清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

  4.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复述课文

  5.解析课文

   ⑴ 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其他)(多媒体出示问题)

   ⑵ 文中多次出现一儿曰,一儿曰,请给两小儿取名,理解争论的内容,观点是什么?有什么理由?(多媒体出示)

     初出 日中

     小儿甲:近(大如车盖) 远(小如盘盂)

     (以太阳大小判断离人远近)

     小儿乙:远(沧沧凉凉) 近(热如探汤)

     (以感觉冷热判断离人远近)

     结果:孔子不能决也

三、朗读背诵,深入探讨

1.分角色朗读:旁白、小儿甲、小儿乙

  2.探讨:(多媒体出示问题)

   ⑴ 对于两小儿辩日,孔子这么大学问家也不能决,说明了什么?孔子不能判断解决,那你们能判断解决吗?

     教师提示: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根据现在的科学知识判断,早晨、中午太阳是一样的距离。(参考所发资料)

   ⑵ 读了这个故事,你还得到哪些启示?(从不同角度探讨)

     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人的感觉与太阳离地球的远近是两小儿争论的话题,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知识面很广,古人不可能完全给予解释。但他们发现了这种自然现象,并努力寻求正确答案,这种多角度思考,探求真理的精神确是难能可贵的。

     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再次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创作实践

  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编写《新两小儿辩日》,并且尝试表演。

  注:① 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

    ② 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

五、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一些自学文言文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游弋于古典文学的海洋,而且能汲取营养,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六、布置作业,拓展迁移

  1.熟读背诵课文,复习重点文言实词的读音和意思。

  2.拓展迁移《庄子刺虎》(印发资料)

    板书设计:

        初出 日中

       小儿甲:近(大如车盖) 远(小如盘盂)

       (以太阳大小判断离人远近)

        小儿乙:远(沧沧凉凉) 近(热如探汤)

       (以感觉冷热判断离人远近)

        结果:孔子不能决也

28、六年级下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利用课后注释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和比较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学法引导】

读熟课文,看注释理解句意,不懂得意思教师点拨,体会课文内容,两儿争辩的是什么内容,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结合资料,用科学知识回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做学问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学教法】

乐读趣学自主感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引题、释题

1、两个辛字中间加上什么分别可构成一个怎样的字?

2、区分分辩和分辨的意思,引出课题,生读课题,释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课前预习课文。能说一说读古文的感觉吗?

2、想听老师读读吗?师范读,提出倾听要求(课件出示原文)

3、听懂些什么吗?(从读法上)

4、教师领读,(课件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

5、学生自由练读,选择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师随机点拨]全班大声齐读课文。

6、读通顺后,解决刚才学生读古文时困难中难读这一点,学生提出解决办法老师并相机板书。

三、质疑,指导学法

1、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会怎样?而通过刚才咱们那么几遍的读,你知道他们在辩论太阳的什么呢?你是怎么读懂的?

2、让学生区分文言文和白话文不同之处,从而总结出学习本课的学习目标(师板书)。

3、让学生总结出完成学习目标所要采用的方法,更进一步指明如何学习文言文。

四、精读课文,解疑全文

1、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重点让学生理解游字。

2、让学生区分两小儿,由此引出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学习第二小节。

⑴ 从也字入手,指导学生朗读。

⑵ 学生释意,老师随机板书。

3、小结,让学生明白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就是太阳的远和近。

4、合作学习三、四小节:

⑴ 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圈划出两小儿辩论太阳远近各自的理由。

⑵ 小组间练习朗读,采用你读他译,他读你译的方式(师生进行评价)

⑶ 重点学习探汤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古今两义,课件出示孟和盖的图片,并指导孟的书写,理解句意后指导朗读。

⑷ 课件出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句话。让学生找出两句类同之处,(从句式上,内容上)指导学生读出反问,自信的语气,并小结出两小儿各自的理由(远小近大,近热远凉)师板书让学生达成背诵的效果。

5、学习最后一小节:

⑴ 这时候两小孩子问孔子,孔先生,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孔子能判断吗?能决断吗?古文怎么说《两小儿辩日》

⑵ 解释熟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连起来就是?

⑶ 学生试背这两句话,并提出两小儿说这句话时态度怎么样?

五、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1、让学生重点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态度:

⑴ 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明白太阳离我们远近的有关科学知识,并让学生当堂概括。

⑵ 学生提供孔子的资料,老师对孔子进行评价。

⑶ 师生互动后课件出示孔子说过的话,让学生懂得孔子回答不出其实就体现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

⑷ 让学生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笑,是在笑什么?并指导朗读。

2、拓展延伸,让学生书写感想,学习孔子实事求是和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六、交流学法,诵读全文

1、同学们我们初读古文收获就如此之大,从这篇古文中,让我们认识到学古文其实要做到的就是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过论交流明道理(课件出示)

2、生读课件内容。

3、师小结后,全班在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全文,结束课文。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一儿 近(大) 远(小)

一儿 远(凉) 近(热)

课文简析:《两小儿辩日》一文是人教版十一册语文教材选入的文言文。本文选编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使学生初步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品味感悟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意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这篇文言文文意比较浅显,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判断。

设计理念:文言文的教学应重视朗读,在指导学生体会文言文读法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朗读练习,感悟语感。因为文不甚深,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文意的理解并不很难,况且学生们已有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经验,因此,采取让学生读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疑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增强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29、六年级下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优缺点

六年级下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优缺点

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高老师第一次走进我的课堂,我执教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第一节上课的时候,站在台上的我畏首畏尾,很不自然。因为紧张的缘故,还说了很多废话,在这样的状态下,孩子们也显得有些拘谨,整节课既平淡无奇又很乏味。

一堂课下来,自己也感觉到了很多不足:

1、真正要交给孩子们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教师反倒总在高频率说话。

2、整堂课都是我在带领着孩子们一点一点推进学习,体现不出孩子自学的重要性。

3、导入部分赘述太多导致后面的时间跟进不及时。

4、在把控课堂方面,由于教案预设不全面,导致课堂状况百出,老师也不能及时应对。

5、小组学习时,未能及时进组与学生交流,查看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关注度不高,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

6、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与流程混淆,也是最不应该的一个错误。

7、学生小组合作时,沟通缓慢,耽误时间。这样情况下结束的小组合作,效率大大减少。

第一遍试讲完毕后,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高老师就教案的编排、教材的把握、课堂如何高效以及课时目标如何精准定位等方面对我进行了亲切的指导,遇到我不理解的地方更是亲自示范给我看,使我如饮甘霖,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经过高老师的指导,我的第二次备课也在当天紧锣密鼓的开始了,当我第二次面对不同的学生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心中已然充满了自信,结束之后,当高珊老师微笑着问我感觉如何?的时候,有点小激动说:比上一堂课好太多了!

第二堂课就这样结束了,但还有些不足的地方:

1、教学目标当堂检测,效率会更高。

2、课堂中要有针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

3、语文与人文要素要达到双落实。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深入解读教材,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课时目标,及时关注学生,尤其是对困难学生的帮助,把真正的课堂还给学生。

最后,高老师针对习作单元与单元习作做了仔细的培训讲解,让我们更加了解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编排,使我们年轻教师受益匪浅。

30、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东游:向东游历。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争辩。

其:代词,代两个小孩。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及:到,到了。 则:就。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为:说,通谓。

知:同智,读zh,在这里指智慧。

31、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原文断句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原文断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2、飞向蓝天的恐龙中作者提出的疑问是什么

飞向蓝天的恐龙中作者提出的疑问是什么

1、恐龙和鸟有什么关系?鸟是由恐龙演变过来的

2、恐龙与鸟有什么相似之处?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了,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面有很多相似之处。

3、有什么证据证明恐龙长羽毛?20世纪末期,我国的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相关内容
  • 小孩子满月四字祝福语55条
    小孩子满月四字祝福语55条

    1、幸福一生2、宝宝呱呱坠地,承载了所有人的期待,带来了所有人的欢乐,更增添了所有人的乐趣。宝宝哭一声,你我笑哈哈;宝宝笑一声,你我乐淘淘。祝宝宝满月快乐!3、叔有弄璋之喜,侄得宝树之咏。4、满月时想你,你就是圆圆的渴望;弯

  • 小孩上小学祝福语61条
    小孩上小学祝福语61条

    1、祝你新春快乐,天天快乐,捂着肚子乐,蒙着被子乐,流着鼻涕乐,对天哈哈乐,想到我就乐,不乐也得乐,健康又快乐!2、亲爱的孩子,新的一年已经来了,我希望你能够健健康康,每天吃饭香香的!3、饭菜再香,没有胃口如何品尝;风景再好,没有心情

  • 小孩脑筋急转弯202个简单的
    小孩脑筋急转弯202个简单的

    1、问:左看像电风扇,右看像电风扇,虽然像电风扇,就是不会转,请问这究竟是什么?——答:停了电的风扇2、问:一百斤的棉花和一百斤的女生哪个重?——答:女生比较重3、问:蝎子和螃蟹玩猜拳,为什么它们玩了两天,还是分不出胜负呢?——答:

  • 两个字公司名称简单大气,简单大气好记的公司名97个
    两个字公司名称简单大气,简单大气好记的公司名97个

    1、卓频2、识顺3、志派4、啸万5、川尼6、湖盛7、火金8、尚领9、阳霆10、运新11、冠复12、亚理13、宝相14、光凤15、具典16、建祥17、倍缘18、中晶19、耀卓20、宇电21、发风22、佩启23、坚旭24、星实25、洁欣26、双辉2

  • 小孩脑筋急转弯204个最难
    小孩脑筋急转弯204个最难

    1、问:在我国为什么人和车要靠右走?——答:因为菩萨保右2、问:女人为什么喜欢买包?——答:因为包治百病3、问:会给人带来痛苦的光是什么光?——答:耳光4、问:什么东西人人见过却永不再见?——答:昨天5、问:为什么男人总骂女人是祸

  • 两个人属相不合能不能在一起55条
    两个人属相不合能不能在一起55条

    1、很喜欢很喜欢却不能在一起,就像小松鼠包着满嘴栗子,舍不得吞下去一样委屈。2、我的心里有一座城但城里面没有人只是一座空城。3、我没有办法爱上你就像你没有办法对我有感觉是一样的道理。4、不合适的根本原因可能是

  • 两个字的微信男生网名大全197个
    两个字的微信男生网名大全197个

    1、鸢尾2、憧憬3、预见4、简若5、青栀6、豁达7、绘梦8、九槑i9、释然10、眸光11、简美12、氧气i13、愚忠14、安谧15、心结16、波妞!17、矜暮18、浣歌19、西瓜。20、安逸21、烛半22、梦伴23、倦爱24、淡墨25、千喜i26、

  • 两个字的网名女生241个
    两个字的网名女生241个

    1、忆沫2、软蛋3、简若4、消耗5、话别6、离否7、季瓷8、凉心9、凉七10、青柠11、凉薄12、玖璃13、余伤14、与妗15、祈皧16、妄生17、独白18、肆月19、安分20、配桷21、仙吃22、血瞳23、风间24、伴欺25、沉沦26、云流2

  • 小孩脑筋急转弯209个最难的
    小孩脑筋急转弯209个最难的

    1、问:做什么事会身不由己?——答:做梦2、问:什么东西不用的时候朝下,用的时候朝前?——答:钥匙3、问:什么东西你不吃还要掏钱?——答:吃亏4、问:什么屎不臭?——答:天使5、问:什么东西有风不动无风动?——答:扇子6、问:什么最会弄虚做

  • 两个字的网名男243个
    两个字的网名男243个

    1、刺青2、余温3、柚稚4、執念5、花孽6、倾忆7、神卦8、噬魂9、毫褪10、残月11、与鲤12、堪阳13、芦笙14、炙年15、风畔16、智雪17、投机18、梦魇19、酒虑、20、鹬信21、恰好22、余囚23、践踏24、刺心25、温眉26、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