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师教育的发展观念——当前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98年12月24日,教育总制定《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作”。可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关乎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要举措。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模仿,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如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一.教师应从“知识中心主义”向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方向转变。
在现代教育中,由于“知识中心主义”的影响,“人”常常不知不觉沦落到为知识所奴役的可悲地位,让学生“知道”某些东西实际上取代“人的全面发展”而成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历史发展到今天,知识中心主义的局限性已经逐步为人们所认识,教育不只意味着传授和学习知识正在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教育应该以“育人”为中心,其中内容应包括德、智、体、美、劳、识等方面。当前,教育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重知识教育,智力培养,个性培养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知识结构残缺,文化眼界狭窄,缺乏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能力。教育者为了成绩。只拼命地围绕升学指挥棒传授知识,不顾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学生为了考出成绩,为了升学,长年累月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里,除了苦读还是苦读,没有自由空间,失去了学习其他东西的机会,失去了接触社会的机会,失去了创新的精神。
二.教师应从“精英主义教育”向“全民教育”教育思想转变。
过去,由于人口多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国家又急需大批优秀人才,我国长期以来主要采取精英主义教育政策。这种政策到了今天,已经不再适用。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成为必需。也就是说,教育应该从精英主义教育向全民教育转变。作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实施“全民教育”——全体学生得到发展。三.教师应在教育主体观方面的转变。
过去的传统教育,必须以教育为中心,教师居于主要地位,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都由教师决定。对于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则缺乏研究。特别是有的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只顾完成自己教的任务,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接受的能力和学习效果,不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现在的教育观要改变过去的教育观,建立新型的教育主体观地位。
四.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观的转变。
教育不能把人当作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某种部件或工具来培养,而要从整体上提高人的素质,从而给人以在较高水平上创造生活和享受生活的能力。也就是说,教育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具有方方面面能力的人,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实施素质必须真真正正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