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内容安排在教学三角形特征之后,教学三角形分类之前。教学时,我遵循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形成结论。教学时,我首先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目的是为了巩固三角形的概念,从而为下面的动手实践“围三角形”扫清障碍。接着,我安排了两次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中,初步感悟,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为后面总结规律作铺垫,为知识的建构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用课件直观演示“围三角形”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再次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对规律内涵的理解。最后,通过一些练习,巩固知识,再出示路线图,让学生说“为什么选择中间那条路”,从而深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世界。练习设计力求多层次,让学生的思维在巧妙的设疑中引向深入,做到学以致用。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认真思考、合作交流、共同分享,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既注重数学知识教学,更注重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从而养成深入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当然也有很多遗憾的地方。比如:对学生的激励还不够,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小组讨论时,大多数同学能较好的参与进去,但在集体交流环节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参与进来,需要进一步关注这些同学,以后的教学中再多给他们机会;板书条理性可以提高,给学生更多启发。
一节课结束了,但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我们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使课堂成为一个资源生成和动态生成的过程,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