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修身格言124句》可能是您在寻找句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4、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5、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8、学不可以已。——《荀子》
9、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2、知耻近乎勇。——《中庸》
1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14、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1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1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1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18、位卑未敢忘国。——陆游《病起书怀》
19、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2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2、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2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6、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2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2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2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30、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3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3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33、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34、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3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3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3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3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4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4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44、知耻近乎勇。——《中庸》
45、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46、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47、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
4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4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5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51、三思而后行。——《论语》
5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3、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关人赴安西》
54、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5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7、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58、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59、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6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6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2、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6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64、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6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66、人谁能不死,为国捐躯,大忠大义。
67、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6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6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70、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71、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72、私仇不及公。——《左传·哀公五年》
7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7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75、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76、有德不可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77、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8、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7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80、名高妒起,宠极谤生。
8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8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8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8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85、位卑未敢忘国。——陆游《病起书怀》
8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7、三思而后行。——《论语》
8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8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9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91、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92、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9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9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95、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96、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
9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9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99、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100、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101、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102、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
10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10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0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10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07、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
10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109、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110、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1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1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11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11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1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1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17、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11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19、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120、一寸山河一寸金。——左企弓语
121、就处理人际关系来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有强迫他人之行为,乃“施”字有强加施加之意。第3句的关键词为“勿施”,就是不要强加,显然就合乎孔子“恕”的原理。
122、己所不欲,强施于人。
123、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强调人应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这样,才是“仁”的表现。这句话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此语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作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如若将自己所讨厌的事务,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人的关系,也会使事态形成僵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必须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外,还应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己所不欲而施于人。
124、己之所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