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与圆明园的毁灭感情表达上有何相似之处?》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七子之歌与圆明园的毁灭感情表达上有何相似之处?
七子之歌与圆明园的毁灭感情表达上有何相似之处?
七子之歌和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执在于对侵略者的憎恨,对国家的热爱
2、二年级语文枫树上的喜鹊作者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二年级语文枫树上的喜鹊作者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所以我们从中也能知道,作者主要是利用了两种表达的方式,一种是直抒胸臆的表达,一种是间接的表达,这两种表达方式都很好的写出来了作者对于喜鹊的喜爱,同时也利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其写成了喜鹊阿姨喜鹊弟弟也很明显的写出来作者对于孩子的喜爱之情。
3、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运动的情况有关系吗?
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运动的情况有关系吗?
只要形状没有影响到静止或滑动或滚动,那么形状就没有影响。显然如果物体的形状是球形或类似形状,如果没受到限制的话,它将在斜面上滚动,而接近方形的则会静止或滑动。
4、阅读北风和太阳,说说这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何相似之处?
阅读北风和太阳,说说这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何相似之处?
北风和铁罐两个人都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都认为自己最了不起,不能正视自己和他人,不懂得扬长避短。
5、司马光砸缸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何不同之处?
司马光砸缸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何不同之处?
答:《司马光》这篇课文在语言上属于文言文,而同单元其它课文属于白话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文字简练,篇幅很短,共两句话。但是每个字都代表一个意思,如戏便是游戏的意思。语法上也有不同,如群儿戏于庭的表达上是人物、事件、地点,而我们以前学的文章的表达顺序一般为人物、地点、事件。
6、圆明园的毁灭生字组词拼音
圆明园的毁灭生字组词拼音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章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慨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毁:huǐ(毁灭、毁坏、销毁)
估:gū(估计、估量、估价)
拱:gǒng(拱门、拱桥、众星拱月)
辉:huī(辉煌、光辉、余辉)
煌:hung(敦煌、金碧辉煌)
殿:din(宫殿、殿堂、大殿)
陵:lng(丘陵、陵园、中山陵)
览:lǎn(游览、阅览、浏览)
境:jng(环境、处境、家境)
宏:hng(宏伟、宏图、宽宏大量)
唐:tng(唐朝、唐代、荒唐)
统:tǒng(统一、统称、总统)
销:xiāo(销量、分销、销售)
闯:chuǎng(闯进、闯关、闯祸)
奉:fng(奉命、供奉、奉公守法)
珑:lng(玲珑、透珑、小巧玲珑)
剔:tī(剔透、剔除、剔指甲)
澜:ln(波澜、力挽狂澜)
烬:jn(灰烬、烛烬、玉石同烬)
7、圆明园的毁灭生字词组词
圆明园的毁灭生字词组词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章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慨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毁:huǐ(毁灭、毁坏、销毁)
估:gū(估计、估量、估价)
拱:gǒng(拱门、拱桥、众星拱月)
辉:huī(辉煌、光辉、余辉)
煌:hung(敦煌、金碧辉煌)
殿:din(宫殿、殿堂、大殿)
陵:lng(丘陵、陵园、中山陵)
览:lǎn(游览、阅览、浏览)
境:jng(环境、处境、家境)
宏:hng(宏伟、宏图、宽宏大量)
唐:tng(唐朝、唐代、荒唐)
统:tǒng(统一、统称、总统)
销:xiāo(销量、分销、销售)
闯:chuǎng(闯进、闯关、闯祸)
奉:fng(奉命、供奉、奉公守法)
珑:lng(玲珑、透珑、小巧玲珑)
剔:tī(剔透、剔除、剔指甲)
澜:ln(波澜、力挽狂澜)
烬:jn(灰烬、烛烬、玉石同烬)
8、圆明园的毁灭生字
圆明园的毁灭生字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了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本课时教学主要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设计,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我会写组词
毁:huǐ(毁灭、毁坏、销毁)
估:gū(估计、估量、估价)
拱:gǒng(拱门、拱桥、众星拱月)
辉:huī(辉煌、光辉、余辉)
煌:hung(敦煌、金碧辉煌)
殿:din(宫殿、殿堂、大殿)
陵:lng(丘陵、陵园、中山陵)
览:lǎn(游览、阅览、浏览)
境:jng(环境、处境、家境)
宏:hng(宏伟、宏图、宽宏大量)
唐:tng(唐朝、唐代、荒唐)
统:tǒng(统一、统称、总统)
销:xiāo(销量、分销、销售)
闯:chuǎng(闯进、闯关、闯祸)
奉:fng(奉命、供奉、奉公守法)
二:生字组词
毁:毁灭 毁坏 销毁 坠毁 烧毁 诋毁
估:估计 估测 低估 估算 估量 评估
拱:拱卫 拱桥 拱门 拱手 众星拱月
辉:光辉 辉映 星月交辉 金碧辉煌
煌:辉煌
殿:宫殿 殿堂 大殿 桂殿兰宫
陵:丘陵 陵墓 陵园 陵寝 中山陵
览:阅览 游览 浏览 展览 博览群书
境:环境 境界 国境 边境 身临其境
宏:宏伟 宏大 宏观 大展宏图宽宏大量
唐:唐朝 唐装 荒唐 唐突 颓唐不安
闯:闯进 闯练 闯祸 闯荡 闯关冻_闯江湖
统:统一 统领 统率 统治 传统 血统
销:销毁 报销 销售 花销 销声匿迹
奉:奉命 奉献 信奉 奉行 奉公守法
9、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分段段意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分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英法联军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英法联军野蛮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总体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多和珍贵,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砸、烧以至毁灭的经过。
10、圆明园的毁灭的好词好句
圆明园的毁灭的好词好句
圆明园的毁灭好词
①字词解释
饱览:充分地看;尽情地观赏。
殿堂:指宫殿、庙宇等高大建筑物。
精华:(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漫游:随意地不受拘束地游览。
诗情画意:富有诗画的意境。形容自然环境或文艺作品给人以美感。
众星拱月: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结构新奇,精巧美观。多指中间雕空的工艺美术品。
奇珍异宝:珍异难得的宝物。
②词语搭配
一座皇家园林 一片灰烬 销毁罪证 收藏历史文物 饱览风景名胜
珍贵的历史文物 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金碧辉煌的殿堂
宏伟的建筑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不可估量的损失
③课内词语
毁灭 殿堂 象征 仿照 建筑 漫游 饱览 境界 宏伟 统统 搬运
销毁 罪证 奉命 博物馆 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亭台楼阁 诗情画意 天南海北 风景名胜 奇珍异宝
圆明园的毁灭好句
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起总领全文的作用。两个不可估量和感叹语气的使用,让我们体会到圆明园的价值之高、损失之大,也体会到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的感情。
2.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园比作星星,将圆明园比作月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园环绕在圆明园周围的布局特点,突出了圆明园的主体地位。
3.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这一园林是世界园林之奇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11、圆明园的毁灭佳句有哪些
圆明园的毁灭佳句有哪些
圆明园的毁灭好句
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起总领全文的作用。两个不可估量和感叹语气的使用,让我们体会到圆明园的价值之高、损失之大,也体会到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的感情。
2.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园比作星星,将圆明园比作月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园环绕在圆明园周围的布局特点,突出了圆明园的主体地位。
3.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这一园林是世界园林之奇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12、窃读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什么地方读书,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什么地方读书,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
答:作者在 私人开的书店读书,在那儿读书不但经受饥饿和腿酸脚麻的煎熬,而且经历心里的担忧和惧怕。
13、圆明园的毁灭的评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xx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这对于这位老师来说是非常不简单的,相信xx老师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时间。这节课的教学中,xx老师将爱与恨,圆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xx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林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柱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xx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出了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播放影片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仇恨读好这段话,学生切实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传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xx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这样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五、运用电影画面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利用电影画面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xx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如: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圆明园被毁灭大致经过后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利用展电影画面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由于我们还处于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探索的转轨阶段,所以,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过程中,xx老师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还有就是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纠正。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第二篇:
日前,我听了xx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上,xx老师的讲解和多媒体的短片播放,带给我前所未有的心灵的震撼。
听xx老师的课,总是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简洁明快的条理,一板一眼的引导语言,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xx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
在这节课中,xx老师抓住了圆明园的毁灭前的辉煌和毁灭后愤慨两个要点带动学生感情,使他们对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不可估量的损失感受的更深。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蓄起满腔的情感波澜。
在一上课,她在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这一环节中,由一张圆明园的照片开始,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阅读课文介绍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的部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明园的美。xx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
2、追忆昔日辉煌景观,抒发曾经的自豪之情
在这部分里,xx老师仅设置了三个问题和大量的视频短片儿引导学生在读和看中学生感悟到了圆明园之大、之美,也充分地体会到了自豪的情感。她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3、引发强烈的内心震撼,宣泄喷涌而出的情感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这一部分,xx老师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五自然段,通过对强盗们抢东西的几个动词的理解,和展示的好多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被其他国家的博物馆收藏的图片,阅读和视觉的震撼,帮助他们更加透彻地了解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和无耻嘴脸,骄傲与悲愤强烈的情感反差,表大了学生对圆明园的深沉的爱
14、五年级语文上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听课稿,分享圆明园的毁灭听课感受和记录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第一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3)激发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4.教学用具
多媒体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师:昨天让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先来看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
(一)回想昨天读书的情景,你读这篇课文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预设]很生气,很愤怒。
(二)检查字词,理解词语。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宏伟 灰烬 侵入 瑰宝 殿堂
亭台楼阁 玲珑剔透 诗情画意 奇珍异宝
师:同学们,这些词语都认识吗?哪一位同学来试试?(抽读)
师:昨天也让大家提前查查文中的词语,现在我要考一考,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分别是什么意思?谁记得最准,来说一说。
[预设]
①学生知道,先找学生说,再点拨方法
(三)抽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看来课前大家预习得非常认真,全篇又读得如何呢?哪些同学愿意给大家示范一下?同时,其他同学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课件出示)
1.注意倾听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在相应位置做上标记。
2.在听的过程中,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3.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生读,正音。画句子中的词语。小组交流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师:交流结束。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预设]第一自然段:概括圆明园的毁灭师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很大。(板书)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规模/布局。(板书)
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
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珍贵文物。
第五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经过。(板书)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在概括段落大意的时候有一些妙招。比如说,一般每一段的哪一句话比较重要?
[预设]开头一句和末尾一句。
师:对,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4自然段,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这两段的内容。你找出来了吗?
[预设]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很好。那这一句是什么句?在结构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预设]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那承上的是哪一段呢?启下的又是哪一段?
[预设]承上的:3段。启下的:第4段。
师:所以第3、4自然段分别写出了圆明园的什么?
[预设]建筑宏伟、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板书:圆明园建筑宏伟 圆明园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
师:所以,同学们在概括段落大意是一定要注意过渡句。
师:同学们,圆明园现在还存在吗?
[预设]不存在。
师:那看着板书的布局,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二至四自然段都是属于一部分。/写的是圆明园的过去。/圆明园以前的样子,并且很美的样子。/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师:那谁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更简洁的语言。
[预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师:非常好,语言简洁,表达得清楚。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交流资料
师:昨天让大家搜集了清政府软弱的一些资料,大家都搜集了哪些呢?都来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资料。
师:那么圆明园毁灭造成的损失究竟有多大呢?作者又是怎么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又怎样在评价圆明园的毁灭?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这一历史事件?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三、回顾质疑
师: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一上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看看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没有。为什么要拍卖兽首?/为什么会出现在法国?
[预设]兽首是圆明园的珍贵历史文物,是被英法联军抢走的。
四、作业
熟读课文,并预习课后练习。
五、板书
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应段落。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2.教学重点
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4.教学用具
多媒体
5.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将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
二、回顾感知
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师:好,现在我们看着白板:(课件出示维克多雨果写的一封信: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师:这是圆明园毁灭之后,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发出的正义的声音。为什么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毁灭如此痛心、如此愤怒呢?
[预设]因为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极大。/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件出示)
生读。
师:这损失究竟有多大呢?作者用了两个什么词来形容?
[预设] 不可估量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不可估量什么意思?
[预设]不可以计算,无法估计。
师:是啊,作者在开篇短短的一句话中,就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足见其损失之大。(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那么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园林让作者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追忆它的辉煌。(板书:昔日的辉煌)
1.圆明园的布局
师:圆明园在布局上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布局)我找一位同学来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看着白板,看看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图将圆明园的总体布局画出来。(课件出示:请你为老师展示众星拱月的布局。)
生读。
师:其它的小园应该怎么画呢?哪位同学愿意在黑板上展示一下?
找学生画图。
[预设]方位不准,不能体现出众星拱月的特点。
师:出示课件,展示圆明园布局。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的( )( )( )三面,这就叫众星拱月。(板书:众星拱月)
师:谁是星?谁是月?
[预设]周围的小园是星,圆明园是月。
师:所以,众星拱月的意思就是比喻许多事物围绕着一个中心。
2.宏伟的建筑
师:那我们又来看看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呢?出示阅读提示:
默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老师提醒: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里一共有几个有?
[预设]7个。
师:指名逐一读出7个有。第一个,圆明园里有(),
师:跟着我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我读有,同学们读景观,准备好了吗?
圆明园中,有( ),也有( );有( ),也有( )。圆明园中还有( ),园中不仅有( ),还有( )。
师:配合得非常好。同学们,从这7个有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圆明园里的景观有很多。
师:那我们再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片。(课件出示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图片)这些图片,圆明园里有没有呢?
[预设]有。
师:你从哪儿判断的,谁能说一说?
生读。
师:那现在一共有8个有,让我们带着骄傲的感情齐读这8个有。(课件出示句子)同时思考:这8个有是不是写尽了了圆明园的所有景观呢?
[预设]不是
师:那得用多少个有才能写尽呢?
[预设]很多/数不清/无数个
师:对,请从第三段找出依据。
[预设]如字的部分,只是举例。/还有很多景观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里的很多。
师:那同学们来看看这几句。(课件出示: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西洋景观在课文中举例了吗?
[预设]没有。
师:没举例但是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圆明园景观的不同风格,我们可以看出圆明园中的景观实在是(太多了。)
师:据说园中大大小小的建筑有100多处,而且一步一景,景景迷人,同学们,想看看这些美景吗?
[预设]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一起去目睹圆明园的辉煌。(课件出示,配乐。边配乐边解说。)此刻,你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很多人热闹非凡的景象。/各种各样的建筑,很宏伟。/听到了流水的潺潺声,泉水四溅的声音。
师:那你又有着什么别样的感受呢?(接着配乐)
[预设]我感觉是一种享受。/犹如人间仙境。/像梦幻一般。
师:是啊,漫步园内,起!(课件出示:漫步园内幻想的境界里。)
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几句话,读出对圆明园的惊叹与享受。
生齐读。
师:这就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板书)。
3.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什么?
[预设]: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生齐读。
师:这个自然段是根据什么结构来写的?谁看出来了举手告诉我。
[预设]: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
师:在这个自然段中,一共有三句话,我们来看最后一句: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不是一个总结句呢?
[预设]是。
师:所以它是(总分总)结构。
师:第一句话,它除了是总起句,在上节课我们还说了它是一个什么句子?
[预设]过渡句。
师:那具体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呢?齐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1)
师:我们可不可以将第二句话变成这样的呢?(课件出示2:有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预设]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呢?有无上自、下至有什么区别?我们先来看一些奇珍异宝。(引导:先出示先秦时代和唐宋元明清的一些图片。仅仅是这些吗?再配以别的朝代的图片,这些也是圆明园中的宝贝,但是作者并没有在文中直接表达出来,而是用了上自、下至加以概括。这说明)
[预设]学生反映不出来,则配以别的朝代的图片加以提示;学生反映得出来,则直接呈现别的朝代的图片,作补充说明。
师:这说明上自、下至的意思是(从上到下),圆明园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从先秦时代,到清代,从未间断。那说明圆明园收藏的文物?
[预设]多/全面/数不( ),应有( )
师:难怪,在这一段的末尾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 )。
[预设]博物馆、艺术馆。(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师:这么美、这么大,又有这么多奇珍异宝的园林,面对这一人间奇迹,你的心里一定会升腾起一种情感,那就是:无比的(骄傲、自豪。)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瑰宝精华)
师:但是这些数不清的奇珍异宝最后却都被陈列在欧洲各国的博物馆里。为什么?
[预设]被烧了/被抢了/被英法联军抢了/被毁灭了。(板书:被毁灭)
【设计意图】:巩固总分总的写作结构,运用图片形式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熏陶,同时体会语言的概括力与准确性。
4.感受圆明园的毁灭经过
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去看看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先齐读:
(生读)
师: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恨/很愤怒、很伤心、很难过
师:你觉得恨,是因为?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预设]它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还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课件出示)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些句子,老师想把它改一改,你们看改成这样可以吗?(课件出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就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破坏。)
[预设]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预设]通过分析闯进掠毁这些词让学生体会到侵略者的强盗行径。通过分析凡是统统任意这些词让学生体会侵略者的野蛮、残暴、贪婪、为所欲为。
师:侵略者的这种行为你觉得是什么样的行为?他们就是一群:
[预设]土匪、盗贼、混蛋、强盗
师:对,强盗。这些都是强盗的所作所为啊。夺人之美为己有也就罢了,最可恨的是,他们还怎么样?
[预设]火烧圆明园。
师:是啊,他们还放火烧毁圆明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惨不忍睹的场景。(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激发情感。)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将你的感受融入到这段文字的朗读中。(课件出示:1860年)
[预设]声音特别大的读。
老师适当作朗读指导。
师:什么都没有了,(擦掉板书,让园景图片消失,出示废墟图片。)曾经让人美得心醉的圆明园,在一场掠夺和大火之后,毁得让人心碎。那么你们认为是谁造成了如此的惨况呢?
[预设] 英法联军、清政府
师:同学们,如果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面对着这断壁残垣,满目疮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课件出示,配乐)
生自由发言。
师: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弱则被欺负,落后就要挨打。为了让圆明园的毁灭这段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要记住:(课件展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并板书)
5.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师:学到这里,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圆明园的?(辉煌),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预设]突出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大/衬托手法
师:通过写圆明园的辉煌来衬托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以前有,现在没有了,所以你的感受会更加的?(强烈),对这些侵略者也会更加的?(仇恨、痛恨)
师:同学们,只有有,才能体会没有的痛苦,而最美好的事物被毁灭是最令人愤慨的。所以,作者在安排材料的时候,匠心独运,用大量的篇幅去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才更能激发起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决心。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时刻铭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四、积累语言,迁移运用
见第三环节末尾。
五、作业
同学们,圆明园已经毁灭,如果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面对着这断壁残垣,满目疮痍,你有什么想说的,想做的吗?将你想说的,想做的写下来,写成200字的短文。
六、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毁灭:闯进、掠、毁、
凡是、统统、任意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第二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销毁、众星拱月、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搜集与圆明园有关的图片、文字、录像等资料。(2)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完成预学案。(2)了解与圆明园有关的图片、文字以及与清朝末年相关的历史资料。(3)读文后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题目,激趣导入。
1、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书写课文题目。
(激情叙述: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万园之园的园。一座圆满无缺的光明普照的万园之园,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
2、教师引问: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
预设:想起了火烧圆明园的故事;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看到了圆明园的各处名胜古迹。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自由通读全文。提示:遇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把每一个句子都读通、读顺。
2、检查学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导损、瑰、侵、剔的读音):
损失 皇家 杭州 蓬莱 瑶台 宏伟
统治 销毁 瑰宝 灰烬 侵略 宋朝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玲珑剔透
(2)区别形近字:蓬逢 瑶摇 统流 销消 瑰槐 侵浸 剔踢
(3)记清字形。如:统的右边与流的右边区别开,不要多一竖。
(4)理解词语。如玲珑剔透、众星拱月、金碧辉煌三个词可出示图片进行理解。以李白的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加深对蓬莱、瑶台这些仙境的理解。
3、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提出要求,同桌交流。
(1)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有哪些内容不懂。
(3)试着梳理课文结构。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教师可做恰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汇报读书情况。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分别请五名同学读课文。
(随机点拨,第1自然段,提示句中的不同词祖国与世界,要重读。注意量的读音,读linɡ。第3自然段,结尾一句有意境,找学生再读一遍。第5自然段,试问为什么放火烧呢?感受销毁罪证一词的意义。)
2、梳理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两方面:①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②圆明园的毁灭。)
(1)写圆明园毁灭的部分。(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2)找出过渡句。(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通过过渡句,让学生明白描写圆明园辉煌的部分是第2、3、4自然段。)
3、学生朗读印象深刻的课文内容,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自然段。思考:读了课文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四、总结内容,布置作业。
1、学生谈多次读文的收获,并试着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2、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学,初识圆明园。
1、播放视频: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烈火焚烧建筑倾倒的声音和场景)。
就是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很大很美的花园,一座拥有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却在连烧三天三夜的大火中毁灭了。看着这熊熊燃烧的烈火,你体会到了什么?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将其梳理成本课的两大主要学习问题(出示):
(1)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2、与生谈话:读了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预设:①我觉得圆明园是我国的名胜古迹,它被烧掉了,很可惜。②我想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悲痛欲绝
3.过渡:同学们通过阅读有了自己的感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说明同学们学会了读书。同学们阅读本文时要透过恨、惋惜等感受进行深入的思考。这可能是我们读书、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的。如果我们学会思考,我们就会把情感沉淀在心中,把情感变成一种最理性的姿态。
二、初读课文,走近圆明园。
1、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提出重点词。板书:不可估量。
(2)出示废墟图片,感受圆明园大的特点。
①介绍圆明园占地面积约为350公顷,估算相当于多少个教室那么大。
②再读第1自然段,把刚才看完图片的感受和估算的感受带到课文里。
(3)句式转换练习。
①教师导学:这一自然段用是也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请同学们挑战自己,也用这个句式,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②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齐读)
过渡: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多好啊!既然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它的过去究竟如何辉煌。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历史。
(1)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运用读书符号记录读书收获。小组合作学习: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结合课文具体谈谈。
(2)学生汇报。结合文中对圆明园的价值高度概括的三句话:①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②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板书:布局独特 建筑宏伟 珍贵文物)
过渡:这座园林建筑为何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里面到底有什么呢?我们来细读课文,走进圆明园。
三、研读课文,走进圆明园。
(一)走进这座博物馆、艺术馆。
1、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引问:圆明园里有什么?
(1)同桌交流、汇报:买卖街、山乡村野、亭台楼阁(教师板书,最后写不下才用代替)
(2)导学:看来圆明园里的景观可真多呀,想看一处吗?比如刚才同学们说到的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算下来,近三千年啊!如果一年里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近三千件,何况哪能一年就一件呢!所以,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应该是(①数不胜数②应有尽有③琳琅满目④美不胜收)
(3)出示十二属相中的三张奇珍异宝图和几幅名人字画。(师生共同欣赏、感慨: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
(1)导读:圆明园怎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呢?你要通过读来表现出来。可以选择一句,也可以选择一段。
(2)学生纷纷朗读,教师相机点拨:读出自豪之情,读得底气十足。
(3)教师引读: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3、再读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一次让我们扬起头,读出赞美的感觉。
(二)走进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1、展示买卖街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
(1)指导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景观并加以想象,具体描述出来。
(2)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圆明园的建筑妙!用朗读体现。
2、自由读第2自然段,学生根据理解画出圆明园的布局。
(1)演示圆明园的俯瞰图,理解众星拱月。
(2)引读:如此独具匠心的建筑,称得上一个奇字。我们共同诵读。
3、圆明园内的美景是数不尽,道不完的。法国大作家雨果是这样形容的: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课文中哪句话也是这么形容的?(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假如你漫步园中,看到眼前的美景,你想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学生慨叹: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圆明园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呀!通过学习,我们对圆明园有了这样的感受。
顺势导学:这瑰宝和精华是谁创造的?(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圆明园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结晶、智慧、劳动、汗水,更是一个奇迹!然而它如今已变为废墟了,让我们走进毁灭的圆明园。
(三)走进毁灭的圆明园。
1、带着感受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2、理解第5自然段。
阅读要求:
(1)浏览第5自然段,思考:圆明园是怎样被侵略者毁灭的?在书上画出相关词语,从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做简单批注。
(2)同桌对比朗读,把闯进换成进入,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删去,通过朗读、比较、讨论,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3)用不但而且甚至的句式来说说强盗毁灭圆明园的经过。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1)学生自由选择阅读要求中的一方面来汇报交流。
(2)举例子理解重点词语。
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统统掠走,到底是怎么掠走?举例子说一说。
②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想象画面,运用动词,如:踢、摔、砍、烧等,激起对侵略者的仇恨与愤怒之情。)
(3)出示两份资料:
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器,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着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链。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还肆意糟蹋东西。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士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的园林已被毁坏得惨不忍睹。
谈谈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感受带到朗读中。
(4)让我们目睹一下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播放视频)
(5)大火把金碧辉煌的殿堂烧没了,把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烧没了,把至此,圆明园曾经拥有的一切都毁灭了,什么都没有了。(把黑板上的板书依次擦掉,一边擦,一边让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师小结: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等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结合板书齐说:不可估量)
四、情感升华,走出圆明园。
1、穿越时空,联想表达。
导学:走出圆明园,我们就要把刚才的感情化为理性。现在我们做一次小小的体验,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一百五十五年前。现在,你回到那个时候,面对圆明园的毁灭,假如你是一位把握国家前途命运的皇帝;假如你是辅佐皇帝参与朝政的大臣;假如你是保卫圆明园或者保卫祖国疆域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说一说,面对这样的毁灭,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学生进行沉甸甸的思考,各抒己见。
3、教师感性总结:圆明园在今天已经作为一处遗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离开圆明园的时候,我们不光要停留在恨上、难过上,还要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留给我们心中的思考还要继续。这才是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我愿亲爱的同学们走出圆明园的时候,最终懂得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拥有智慧、拥有尊严地活着!
15、2、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课文用较大篇幅写圆明园的过去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这座艺术的园林,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反应出被毁前后的不同,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圆明园昔日何等的好看,越是被写得完美,世人对被毁的圆明园就越是痛心。不但用对比写出了差距,更反应出了破坏者对我们国家历史宝物的残忍破坏,反应出当时的残忍,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懦弱无能反抗。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让我们记住这段屈辱的历程,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16、默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想想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后练习及答案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反复朗读,读出感情的变化。
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之情。
17、读下面的阅读链接 想一想再写威尼斯时三位作家的表达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读下面的阅读链接 想一想再写威尼斯时三位作家的表达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威尼斯》《威尼斯之夜》《威尼斯的小艇》这三篇文章其实都是将威尼斯进行了描写,虽然内容不相同,但是三位作家都在描写威尼斯的时候抓住了事物的特点的方法,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进行了描写。
18、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想想在描写威尼斯时三位作家的表达方法有哪些相似之处
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想想在描写威尼斯时三位作家的表达方法有哪些相似之处
《威尼斯》《威尼斯之夜》《威尼斯的小艇》这三篇文章其实都是将威尼斯进行了描写,虽然内容不相同,但是三位作家都在描写威尼斯的时候抓住了事物的特点的方法,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进行了描写。
19、作者介绍了古埃及的哪些情况?有何作用?
作者介绍了古埃及的哪些情况?有何作用?
介绍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情况、在学术方面的成就精湛的造船技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这些方面很好地说明了金字塔能够建成的原因。
20、五年级上册课文14圆明园的毁灭必考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五年级上册课文14圆明园的毁灭必考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多音字:
量:ling称量ling量体裁衣
还:hi还有hun归还
反义词:
损失收获 热闹冷清
精华糟粕 举世闻名默默无闻
近义词:
估量估计 环绕围绕
仿照模仿 建造建设
幻想遐想 宏伟雄伟
珍贵宝贵 销毁毁灭
侵略侵犯 瑰宝珍宝
精华精髓 举世闻名驰名中外
2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生字组词与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生字组词与多音字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字组词
毁:毁灭 毁坏 销毁 坠毁 烧毁 诋毁
估:估计 估测 低估 估算 估量 评估
拱:拱卫 拱桥 拱门 拱手 众星拱月
辉:光辉 辉映 星月交辉 金碧辉煌
煌:辉煌
殿:宫殿 殿堂 大殿 桂殿兰宫
陵:丘陵 陵墓 陵园 陵寝 中山陵
览:阅览 游览 浏览 展览 博览群书
境:环境 境界 国境 边境 身临其境 ]
宏:宏伟 宏大 宏观 大展宏图宽宏大量
唐:唐朝 唐装 荒唐 唐突 颓唐不安
闯:闯进 闯练 闯祸 闯荡 闯关冻_闯江湖
统:统一 统领 统率 统治 传统 血统
销:销毁 报销 销售 花销 销声匿迹
奉:奉命 奉献 信奉 奉行 奉公守法
多音字
还:hi(还有)hun(归还)
量:ling(测量)ling(重量)
笼:lǒng(笼罩)lng(鸟笼)
22、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字组词
毁:毁灭 毁坏 销毁 坠毁 烧毁 诋毁
估:估计 估测 低估 估算 估量 评估
拱:拱卫 拱桥 拱门 拱手 众星拱月
辉:光辉 辉映 星月交辉 金碧辉煌
煌:辉煌
殿:宫殿 殿堂 大殿 桂殿兰宫
陵:丘陵 陵墓 陵园 陵寝 中山陵
览:阅览 游览 浏览 展览 博览群书
境:环境 境界 国境 边境 身临其境 ]
宏:宏伟 宏大 宏观 大展宏图宽宏大量
唐:唐朝 唐装 荒唐 唐突 颓唐不安
闯:闯进 闯练 闯祸 闯荡 闯关冻_闯江湖
统:统一 统领 统率 统治 传统 血统
销:销毁 报销 销售 花销 销声匿迹
奉:奉命 奉献 信奉 奉行 奉公守法
近义词
估量估计 环绕围绕 仿照模仿
景观景色 建造建设 幻想遐想
宏伟雄伟 任意随意 珍贵宝贵
销毁毁灭 侵略侵犯 瑰宝珍宝
精华精髓 举世闻名驰名中外
玲珑剔透一小巧玲珑
反义词
损失收获 热闹冷清 举世闻名默默无闻
销毁保存 精华糟粕 金碧辉煌黯然无光
23、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重点笔记生字词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重点笔记生字词
《圆明园的毁灭》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慨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毁:huǐ(毁灭、毁坏、销毁)
估:gū(估计、估量、估价)
拱:gǒng(拱门、拱桥、众星拱月)
辉:huī(辉煌、光辉、余辉)
煌:hung(敦煌、金碧辉煌)
殿:din(宫殿、殿堂、大殿)
陵:lng(丘陵、陵园、中山陵)
览:lǎn(游览、阅览、浏览)
境:jng(环境、处境、家境)
宏:hng(宏伟、宏图、宽宏大量)
唐:tng(唐朝、唐代、荒唐)
统:tǒng(统一、统称、总统)
销:xiāo(销量、分销、销售)
闯:chuǎng(闯进、闯关、闯祸)
奉:fng(奉命、供奉、奉公守法)
珑:lng(玲珑、透珑、小巧玲珑)
剔:tī(剔透、剔除、剔指甲)
澜:ln(波澜、力挽狂澜)
烬:jn(灰烬、烛烬、玉石同烬)
24、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文中句子解析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文中句子解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慨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可估量是指损失大得无法计算,说明圆明园的损失之大。圆明园收藏的文化之古,景物丰富多彩,巧夺天公,美不胜收。这样一座具有国际性的文化艺术瑰宝被毁灭了,这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文一开始用这句感叹句,直接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的感情。
2.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这一园林是世界园林之奇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3.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简洁的语言把圆明园的整体格局展示在我们面前,众星拱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园环绕在圆明园周围的布局特点,突出了圆明园的主体地位。
4.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作者通过举例,概括地写出了圆明园中的主要景物。让人感受到了圆明园中的景点之多,景致之美,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5.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凡是统统等词写出了英法联军的贪婪无耻,掠走破坏 毁掉等词,写出了英法联军残暴野蛮的强盗嘴脸,激起了人们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的无比憎恨。
25、文中两处使用一连串问句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表达好处是什么?
文中两处使用一连串问句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表达好处是什么?
答:一连串的问句,层层推进,使文章到达高潮,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慨叹、无奈、不甘虚度时光,也是在呼吁人们珍惜时间。将时光的流逝写得十分有感染力。
26、三首古诗分别代表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方法有何相同之处?
三首古诗分别代表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方法有何相同之处?
答:《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写物,实际上是在赞颂某种精神或品质,表达了诗人做人的志向和固守的节操。
27、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了自己的孤寂情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对故乡的思念。日暮客愁新中,一个愁字将诗人内心的忧愁抒发得淋漓尽致,而江清月近人一句,又写出了诗人只有明月想伴的孤独。
28、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
生字 读音 部首 结构 组词及造句
毁 huǐ 殳 左右 毁灭 销毁 假冒伪劣产品被全部销毁了。
估 gū 亻 左右 估计 估量 亲情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
拱 gǒng 扌 左右 拱桥 拱门 赵州桥是中国著名的石拱桥。
辉 huī 左右 辉煌 光辉 太阳的光辉普照大地
煌 hung 火 左右 辉煌 煌煌 入夜,人民大街灯火辉煌。
殿 din 殳 左右 宫殿 殿堂 学习是通向知识殿堂的门道。
陵 lng 阝 左右 丘陵 陵园 清明节,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
览 lǎn 见 上下 浏览 阅览 同学们在阅览室里埋头读书。
境 jng 土 左右 环境 境界 艰苦的环境磨炼人的意志。
宏 hng 宀 上下 宏伟 宏大 音乐会场面布置得非常宏大。
唐 tng 广 半包围 唐朝 唐诗 唐诗中有很多咏柳的名句。
闯 chuǎng 门 半包围 闯祸 闯荡 调皮捣蛋的弟弟又闯祸了。
统 tǒng 纟 左右 统治 统一 经过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
销 xiāo 钅 左右 销毁 销售 夏季是衬衫销售的旺季。
奉 fng 一 上下 奉献 奉命 侦察员奉命侦察敌情。
会认的字 估、煌、殿、陵、宏、奉见会写的字
珑 lng 玲珑 玲珑有致 剔 tī 剔除 玲珑剔透 澜 ln 波澜 推波助澜
烬 jn 灰烬 玉石同烬
多音字 量 ling 测量 量杯 笼 lng 笼子 灯笼
ling 重量 力量 lǒng 笼罩 笼络
词语
表 毁灭 殿堂 象征 仿照 建筑 漫游 饱览 境界 宏伟 统统 搬运
销毁 罪证 奉命 博物馆 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亭台楼阁 诗情画意 天南海北 风景名胜 奇珍异宝
字词解释 饱览:充分地看;尽情地观赏。
殿堂:指宫殿、庙宇等高大建筑物。
精华:(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漫游:随意地不受拘束地游览。
诗情画意:富有诗画的意境。形容自然环境或文艺作品给人以美感。
众星拱月: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结构新奇,精巧美观。多指中间雕空的工艺美术品。
奇珍异宝:珍异难得的宝物。
近反义词 近义词:估量估计 精华精髓 景观景色
销毁毁灭 仿照依照 收藏珍藏
幻想遐想 环绕围绕 举世闻名鼎鼎有名
反义词:销毁保留 精华糟粕 珍贵低贱
仿照创新 金碧辉煌黯然无光 举世闻名不为人知
词语搭配 一座皇家园林 一片灰烬 销毁罪证 收藏历史文物 饱览风景名胜
珍贵的历史文物 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金碧辉煌的殿堂
宏伟的建筑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不可估量的损失
主要内容: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英法联军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英法联军野蛮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总体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多和珍贵,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砸、烧以至毁灭的经过。
词句赏析:
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起总领全文的作用。两个不可估量和感叹语气的使用,让我们体会到圆明园的价值之高、损失之大,也体会到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的感情。
2.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园比作星星,将圆明园比作月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园环绕在圆明园周围的布局特点,突出了圆明园的主体地位。
3.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这一园林是世界园林之奇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昔日的圆明园?
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它的文化艺术价值。
2.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课文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突出了它的宏伟壮观、美不胜收以及巨大的价值。而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能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化为灰烬。这种反衬的手法更能表达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以及对英法联军的痛恨,也更能激起读者同样的感情,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9、北风和太阳故事中的北风和铁罐有何相似之处
北风和太阳故事中的北风和铁罐有何相似之处
北风和铁罐两个人都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都认为自己最了不起,不能正视自己和他人,不懂得扬长避短。
30、《石灰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特点
《石灰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特点
《石灰吟》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情操。
这三首古诗都是咏物诗,都突出了所咏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
《马诗》通过马表现贤才的雄心壮志及其怀才不遇的愤慨;《石灰吟》突出了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骨碎身而把白白的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竹石》突出了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韧不拔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都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31、《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特点
《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特点
《马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这三首古诗都是咏物诗,都突出了所咏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
《马诗》通过马表现贤才的雄心壮志及其怀才不遇的愤慨;《石灰吟》突出了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骨碎身而把白白的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竹石》突出了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韧不拔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都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