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分段段意》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分段段意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分段段意
脉络梳理:
《秋晚的江上》
第1节:写鸟儿倦了,但还是驮着斜阳回家。
第2节:写鸟儿一翻翅膀,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头白的芦苇变成了红颜。
《花牛歌》
第1节:花牛坐在草地上,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第2节: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云悠悠。
第3节: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
第4节:太阳落山了,花牛还在草地里做梦。
2、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分段段意
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分段段意
《夏天里的成长》向我们展示了天气炎热、生物活跃、乐趣无限的夏日景物特点,是围绕着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来讲的。这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介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生长。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夏天是万物迅速成长的季节。
第二部分(2-3):写夏天里植物、动物、山、地、河和铁轨、柏油路都在快速地成长。
第三部分(4):写夏天里人也要赶时候,尽量地长。
3、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分段段意
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分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不明真相还自以为是。
段落大纲:
全文共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故事的背景,引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第二部分(第2、3段):小鸟告诉青蛙他来自很远的地方。
第三部分(第4、5段):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
第四部分(第6、7段):青蛙不相信天很大,小鸟让青蛙跳出井看一看。
4、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分段段意
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分段段意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诗共5节。
第1节:提出植物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这一问题。
第2节: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借助风力传播。
第3节:苍耳传播种子的方法挂住动物的皮毛。
第4节: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靠太阳晒。
第5节:告诉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许多知识。
5、二年级上册树之歌分段段意
二年级上册树之歌分段段意
全文共4句。
第1句:写杨树、榕树、梧桐树叶的特点。
第2句:写枫树、松柏的特点。
第3句:写木棉、桦树的特点。
第4句:写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6、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分段段意
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分段段意
张秋生(1939年8月-),出生于上海,天津静海人,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上海少年报社总编辑。
他曾任《儿童时代》杂志编辑,后调上海少年报社,有《燃烧吧,篝火》《小猴学本领》《狮子和老做不醒的梦》等作品,其作品先后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和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段。
第1段:写妈妈哄我午睡,自己却先睡着了。
第2段: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第3段: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第4段: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7、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分段段意
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分段段意
印度国使者为曹操送来一头大象,正在花园独个玩的曹冲被家仆喊去看大象,众人被大象的憨态逗得哈哈大笑时,曹操问使者大象重量,使者想起礼单上有记载,忙去找礼单,但一时忘记将它放在了何处。曹操手下将士许褚等人自告奋勇要称大象,均因不得法闹了大笑话。这时,曹冲说他有办法称大象,众人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了他。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5段。
第1段: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2段: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段:官员们向曹操提出称象的办法,但是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段: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
第5段:曹操叫人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8、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分段段意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分段段意
《搭船的鸟》是第一篇精读课。本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力图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本课课文描写我旅途中的观察所得,既观察到了旅途的雨声,又观察到翠鸟的外形、动作之美。本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翠鸟的外形之美,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观察的妙处。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我和母亲乘船到外祖父家去。
第二自然段:写小鸟的外形特点。
第三自然段:写我对小鸟的好奇。
第四自然段:小鸟的捕鱼过程。
第五自然段:母亲告诉我这是翠鸟。
9、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分段段意
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分段段意
段落大纲: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让背诵,从来不讲。
第二部分(27):写孙中山在课堂上敢于提问。
第三部分(8、9):写孙中山认为为了弄清楚道理,即使挨打也值得。
10、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分段段意
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分段段意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水神共工因败给火神祝融后撞断了不周山这根撑天的柱子,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女娲决心修补天和地,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女娲拣来五色石炼成石浆补天,斩下大乌龟的腿竖立在大地的四方,击杀恶龙,吓退野兽,堵住洪水。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天和地恢复了平静,人类获得了新生。
11、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写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了改变人类没有火的悲惨生活,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火种,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动人故事,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坚持正义、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脉络梳理:
全文共9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天神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取火种,给人类带来了好处。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受到残酷的惩罚,但他没有屈服。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被大力神所救,重获自由。
12、四年级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笔记之作者介绍
四年级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笔记之作者介绍
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棪,又名靖裔,字伯贞,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新诗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主要作品有《旧梦》《白屋说诗》等。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21年赴英国剑桥留学。1923年成立新月社。1931年因飞机失事去世。主要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13、四年级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碧空清江、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变得格外漂亮的画面。
2.怎样理解《秋晚的江上》中的鸟儿和斜阳?
鸟几代表人,斜阳可以理解为人要做的事。一开始,鸟儿背负着重担(斜阳)努力飞行,面当完成任务(抖落斜阳)时,眼前一片红色,此时鸟儿该多么高兴、轻松啊。
3.《花牛歌》这首诗表面上写花牛,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自由的生活,珍惜时间,不辜负青春。
14、四年级上册3课现代诗二首之秋晚的江上评课稿听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3课现代诗二首之秋晚的江上评课稿听课笔记
《秋晚的江上》是一首典型的微型散文诗,通过描写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江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之情。
傍晚,鸟儿归巢,似乎飞倦了,飞进夕阳的红色背景里,远远看去,就好像太阳落在鸟背上一样。夕阳不仅斜照着归飞的鸟,还照着晚江以及芦苇;鸟儿翻飞,渐渐飞离出太阳的背景。远远看着,就仿佛太阳从鸟儿的背上滑落下来。
鸟儿倦了,驮着斜阳采用了想象的手法,双翅一翻斜阳掉江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而妆红颜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芦苇拟人化,富有情趣。
碧彻秋空,倦鸟归巢,驮着斜阳,凌江飞渡,小诗第一节创造的意象,就气势非凡、诱人瞩目,叫人生出这样的遐思:那鸟儿,尽管飞倦了,但在归巢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尽力驮着斜阳回去呢?是不忍将太阳孤单地留在夜色中吗?是渴望与太阳日夜相守,不肯有须臾的离别吗?是害怕漆黑的夜色,向往永远与光明为伴吗?那么通过这些遐思,作品的第一节,已可谓一首独立完美的小诗了。
诗人并没有就此收笔,而是意绪荡开,继而写道:鸟儿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不禁叫人浮想联翩:驮着太阳归巢的鸟儿,似乎生出悔意,忽又意识到:太阳,是江的太阳,是芦苇的太阳,是宇宙万物的太阳,而不应是自己的太阳。
看那头白的芦苇,不正是因为斜阳的照射,返老还童,满面红颜了吗?鸟儿俯首回顾的时候,想必也一定会为自己的及时悔悟而自得。
15、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分段段意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分段段意
脉络梳理:
《秋晚的江上》
第1节:写鸟儿倦了,但还是驮着斜阳回家。
第2节:写鸟儿一翻翅膀,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头白的芦苇变成了红颜。
《花牛歌》
第1节:花牛坐在草地上,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第2节: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云悠悠。
第3节: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
第4节:太阳落山了,花牛还在草地里做梦。
16、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分段段意
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分段段意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蝴蝶要怎么办?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写我是怎么样为蝴蝶着急的。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一个女孩告诉我蝴蝶是有家的,但我没见过下雨时蝴蝶到底藏在哪里。
17、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分段段意
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分段段意
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起源于星辰崇拜,是人们将牵牛星和织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产物。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男耕女织,幸福美满;老牛体衰,临终嘱托。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王母震怒,抓回织女;牛郎追赶,隔河相望。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织女受罚,不改痴心;七月七日,鹊桥相望。
添加王老师微信dyqywx05 免费送五年级语文课堂笔记与生字组词课后上课资料
18、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分段段意
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分段段意
在茫茫的宇宙中,人类是不是唯一的存在,除了人类,还有没有别的生命形式。这些问题既有文学的浪漫想象,又有科学的理性追求。文章前言说,有位同学找到了这篇文章,可见孩子们对宇宙生命之谜怀着极大的兴趣。所以这篇文章是以孩子的好奇心为出发点选入教材的,既符合六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
段落大纲:
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第二部分(29):写人类对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研究历程。
第三部分(10):写人类一直在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19、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分段段意
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分段段意
《延安,我把你追寻》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是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
脉络梳理:
全诗共6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节):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第3、4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第5、6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20、四年级上册乡下人家分段段意
四年级上册乡下人家分段段意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7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3.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乡下人家总爱在房前屋后种瓜、养花,养鸡、养鸭。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描写了夏天和秋天乡下人家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乡下人家有着独特、迷人的风景。
1.品读语句,感受美景。在本文教学中,我始终把读贯穿全文,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的美好。2.抓住中心,分层感悟。在教学时,学生找出中心句,概括感兴趣的风景或者标注小标题,画句子交流品味感受。
21、四年级上册天窗分段段意
四年级上册天窗分段段意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天窗的来历。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通过对大人的感谢说明天窗是神奇的。
讲解《天窗》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抓住慰藉一词,让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阅读,畅谈感受,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程度。在教学中,着重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和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两段话。学生找出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到的和想到的事物,从又字读出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带给孩子的慰藉,准确地说不是两次,而是两个生活场景:一个是夏天阵雨时,一个是晚上。这两个生活场景可能包含很多个下雨天、很多个晚上,而天窗往往是孩子唯一的慰藉。画句子,交流、品味,带着感受再读相关的句子。这样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有序、合理,教学过程也显得自然流畅。将这一扇神奇、美丽、快乐的想象之窗送给每位同学,愿它使大家的心灵通往更广阔、更美好的世界。
22、四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分段段意
四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分段段意
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等17个词语。2.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3.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索求知的兴趣。4.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科学家们历经百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辽西有了重大发现。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主要写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恐龙飞向蓝天的这一历史进程。
1.引导学生归纳出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这是课文的重点。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把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简单化。2.引导学生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品读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23、四年级上册白桦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白桦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白桦》最大的特点是作者有很多奇妙的感受和想象。比如:朦胧的寂静、雪绣的花边、姗姗来迟的朝霞这些独特而美妙感受,必须让学生在反复读中积累感知,最后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学还是以朗读为主,分三层推进,初读感知,明确主题理解朗读,感知写法感情朗读,品悟形象。
脉络梳理:
全文共4小节,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小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部分(第24小节):从多个角度描写了白桦的美。
24、六年级上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分段段意
六年级上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分段段意
这篇课文介绍了战斗英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舍身炸掉敌人的 暗堡为大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而自己却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第一部分(1):描述敌人的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第二部分:(2-7):讲述董存瑞炸暗堡的经过。
第三部分(8):前进的道路被炸开,战士们消灭了全部敌人,解放了隆化。
25、二年级上册找春天分段段意
二年级上册找春天分段段意
1.会读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本课冲、寻等10个生字,会写春天、寻找等9个词语。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春天来了,孩子们去田野里寻找春天。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早春景物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我们找到春天时的欣喜之情。
这节课主要选择以读代讲的方式展开教学。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第一课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提出要求,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句子,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脱掉冲出奔向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描绘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寻找春天的心情。这时适时引导学生用盼望、高兴的、急切的语气去读。
26、二年级上册风娃娃分段段意
二年级上册风娃娃分段段意
《风娃娃》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个童话表达的是:在为他人的劳作中体会人生的快乐。这篇课文生动搞笑,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近,我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孩子们乐学,从而明白了做事情要多动脑子,掌握了风的好处和坏处。回想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有点滴反思。
段落大纲:
全文共11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山顶和山脚。
第二部分(第26段):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第三部分(第79段):松鼠和小熊吵架后,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第四部分(第10、11段):松鼠和小熊和好了。
27、二年级上册贝的故事分段段意
二年级上册贝的故事分段段意
一、教学目标:1.会认16个生字,会写贝、壳、钱、财4个生字。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作用及字形字义。3.进一步了解偏旁与字义之间的关系。4.通过学习,感受汉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脉络梳理:
全文共2段。
第1自然段:写甲骨文中的贝字是由贝壳张开的样子演化而来的。
第2自然段:写人们用贝壳当饰品、钱币的原因,以及贝字旁代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