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猫》和《母鸡》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比较《猫》和《母鸡》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比较《猫》和《母鸡》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点:①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用过渡句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用过渡段将母鸡孵鸡雏前后的不同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浑然天成。②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母鸡》先总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母鸡令人讨厌的三个方面。③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不同点:①在情感的表达上,《猫》无论是写猫的古怪,还是写猫的淘气,作者从始至终表达的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②在语言的运用上,《猫》一文体现了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而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
2、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可爱的小猫》 练一练 2.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可爱的小猫》 练一练 2.
一共可以打5枪。
打了1枪,还剩下几个气球?
1+4=5
5-1=4
3、描写《青蛙与诗》可以采用哪些手法?青蛙诗句和优美的句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青蛙与诗》课后习题答案
一.综合使用多种描写手法。文章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就来要在把握文体特征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扬长避短,渗透融合,进一步增强源表达效果。刻画人物血肉丰满,创设意境景致深远,说明事物形象生动。
二.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往往使语言新鲜活泼,生动有趣,很富表现力。一个巧妙的比喻胜过了大段呆板平直的说理文字。一个生动的拟人胜过大段绕弯子的说明。
4、读一读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注意句子不同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是一个感叹句,表现出种葫芦的人满不在乎的神情,他觉得有几个虫子也不要紧。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是陈述句,表达的语气没有感叹句强烈,说明了这个种葫芦的人不觉得葫芦有虫子是件可怕的事,不当作回事。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是个反问句,语气非常强烈,表达的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是一个陈述句,和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差不多,但语气没有那么强烈。
5、小学二年级语文《画杨桃》中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杨桃》中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都开始哈哈大笑起来,但是老师看到我画的杨桃就坐到了我的位子上,还让嘲笑我的同学也坐到我的位子上看我画的杨桃形状是怎样的。
6、《听听秋的声音》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三年级语文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课后练习题答案解析,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春:暖和 春光明媚 百花争艳 春雷滚滚
夏:炎热 艳阳高照 绿树成阴
秋:凉爽 秋高气爽 瓜果飘香
冬:寒冷 大雪纷飞 草木凋零
7、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8.(1)求出大正方形的周长。 (2)把这个大正方形分成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画一画,并求出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3)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总和与大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8.(1)求出大正方形的周长。
12X4=48 (米)
(2)把这个大正方形分成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画一画,并求出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122=6(米)
6X4=24(米)
(3)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总和与大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24X4=96(米)
周长是大正方形的2倍。
8、习作例文之《尾巴它有一只猫》赏析
①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写一条尾巴说自己有一只猫的故事,表达了不要固化自己的想法,要展开自己的想象,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②写作特色:
作者运用了逆向思维,站在尾巴的角度看待尾巴与猫的关系,别出心裁,使文章蕴含了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对性的哲理
文中多处运用了反问、设问句式,让行文不那么平铺直叙。也能够起到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的作用;还运用了无论都如果都是而不是等关联词,这让句子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更明确。
③词句赏析:
1.有一条尾巴,它很自豪地说:我拥有一只猫!
开门见山,提出尾巴的观点:我拥有一只猫。
2.用不着关,这条尾巴得意地说,我从出生开始,就拥有这只猫,无论它干什么,都听我的话,都跟在我身边。
这里交代了这条尾巴产生这样的想法的原因:尾巴是反方向去想的,所以它觉得它有一只猫。得意一次写出了尾巴的自豪。句中的它是指猫,我是指尾巴,说明了猫很听尾巴的话。
3.它跟在主人的身后,高兴地想:对呀,原来我有一个人,真神奇!
句中的它指狗,猫尾巴的话,改变了狗尾巴和一条狗的想法,同时启发我们万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想象,那样很神奇。
9、司马光砸缸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何不同之处?
司马光砸缸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何不同之处?
答:《司马光》这篇课文在语言上属于文言文,而同单元其它课文属于白话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文字简练,篇幅很短,共两句话。但是每个字都代表一个意思,如戏便是游戏的意思。语法上也有不同,如群儿戏于庭的表达上是人物、事件、地点,而我们以前学的文章的表达顺序一般为人物、地点、事件。
10、课文《琥珀》与课后阅读链接中的文章有哪些段落是相关的
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不同。
课文相关段落为第6~12自然段。阅读链接材料在表达上以说明为主,语言比较简明扼要;而课文中的语段在表达上以叙述、描写为主,语言比较生动形象。
1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夜间飞行的秘密》 读下面的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夜间飞行的秘密》课后习题答案
读下面的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做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茡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从写法上提问:介绍变态茎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从片段中得到启示,结合生活实际提问:我们见到的变态根还有哪些?说说它们属于变态根的哪一种。
12、默读四年级语文下册13课《猫》,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喜欢猫
默读四年级语文下册13课《猫》,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喜欢猫
从第二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猫咪当做顽皮可爱的孩子,字里行间都体现出来了对猫的喜爱。
从第三自然段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猫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同时还将猫咪的脚印比作是美丽的梅花,这些都能看出作者对于猫的喜爱。
第四自然的中也有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猫的既担小又勇敢表现了出来,也能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
第六自然段作者也同样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小猫写得和小朋友一样淘气、顽皮且可爱。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于猫的喜爱。
13、《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现在作品,比一比两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现在作品,比一比两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答:在表达上面《猫》全篇文章都是写的猫可爱,不管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我们看到的就是作者对于猫的喜爱之情,不过《母鸡》这篇文章全文其实是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是由感情变化的,具有比较强烈的前后对比,同时也加深了作者对于母爱的一种赞颂。
14、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作者夏丐尊先从小猫的毛色上面来写了猫咪的漂亮,接下来就写了大家对于猫的态度,表达出对小猫的喜爱之情。通过一家人对小猫的态度表达对猫的喜爱
作者周而复也是先对猫进行了外形、神情、动作的描写,从描写猫的外貌和神情表达对猫咪的喜爱
15、字组词四年级下册《猫》
字组词四年级下册《猫》
乖(guāi)乖戾、乖舛、乖觉、乖乖、嘴乖、
虑(lǜ)无忧无虑、忧虑、顾虑、处心积虑、
职(zh)职务、尽职、辞职、官职、称职
屏(bǐng)屏息、屏气凝神、屏住呼吸
蹭(cng)磨蹭、蹭躅、磨磨蹭蹭、捱捱蹭蹭、蹭画、
稿(gǎo)稿纸、稿子、稿酬、腹稿、草稿、
腔(qiāng)装腔作势、腔调、满腔怒火、满腔热忱、京腔
噜(lū)嘟噜、噗噜噜、嘀里嘟噜、打呼噜、呼噜、
殃(yāng)遭殃、祸国殃民、灾殃、池鱼之殃、殃殃大国
折(sh)折断、折腾、折磨、不折不扣、折叠、折服、
16、《猫》的多音字组词四年级语文
《猫》的多音字组词四年级语文
屏
[bīng] 雀屏、画屏
[png] 字屏、屏条
[bǐng] 屏息、屏气凝神、屏住呼吸 退避、隐藏。屏居、屏迹 排除、斥退。屏除、屏弃、屏退
折
[sh] 树枝折了 折本儿 折耗
[zh] 骨折 曲折 百折不挠 转折
[zhē] 折跟头
17、猫和母鸡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猫和母鸡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我们可以分成三点:
(1)、 结构:总分构段方式。
(2)、 语言表达:口语化的语言。
(3)、 情感表达: 表达了对动物真诚的喜爱和赞美。
写作手法不同。《猫》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母鸡》运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
表达的情感不同。《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母鸡》写了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
18、老舍的猫和母鸡表达上相同和不同之处
老舍的猫和母鸡表达上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我们可以分成三点:
(1)、 结构:总分构段方式。
(2)、 语言表达:口语化的语言。
(3)、 情感表达: 表达了对动物真诚的喜爱和赞美。
不同点也可以从三方面来了解:
(1)、结构:
《猫》写了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重点还是写了猫的古怪。
《母鸡》写孵出鸡雏前后的对比,重点写了孵出鸡雏后。
(2)、语言表达:
《猫》明贬实褒。
《母鸡》字里行间态度的变化,表现对母鸡的赞美和敬佩。
(3)、情感表达:
《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视猫为孩子,表达了由衷的喜爱。
而《母鸡》则写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美。
19、阅读《猫》利用“说它老实吧它的确...可是...”造句
阅读《猫》利用说它老实吧它的确...可是...造句
朋友家有一只小狗,说它老实吧的确有时候很乖,可是只要主人不在家,它就开始各种的拆家。
姐姐家有一只小猫,说它老实吧的确有时候很乖,可是当看到老鼠的时候就开始上蹿下跳。
20、阅读四年级下册《猫》说它老实吧仿写人写一段
阅读四年级下册《猫》说它老实吧仿写人写一段
邻居家的小妹妹说她胆子大吧,看恐怖片都不带眨眼的,但是却不敢一人走夜路,晚上回家都要找同伴先把自己送回家。
21、读一读《猫》,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你会怎么写
读一读《猫》,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你会怎么写
我家的小猫说它胆小吧,它的确很胆小,看到有陌生人来就直接躲起来,而且叫它也不会出来。但是当它看到有老鼠的时候,就直接自己去追,直到抓到为止。而且还会逗着老鼠,不让它跑走,又不让它死掉,将老鼠折磨的没有了力气才慢悠悠的开始它的美食!
22、读链接中的两篇猫,体会不同作家对于猫的喜爱之情
读链接中的两篇猫,体会不同作家对于猫的喜爱之情
夏丏尊写的《猫》通过写其他人对猫的态度来表达对猫的喜爱,为我们展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周而复写的《猫》通过描写猫的外形和神态,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老舍写的《猫》通过描写猫的性格特点,写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23、比较《猫》和《母鸡》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比较《猫》和《母鸡》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点:①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用过渡句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用过渡段将母鸡孵鸡雏前后的不同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浑然天成。②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母鸡》先总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母鸡令人讨厌的三个方面。③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不同点:①在情感的表达上,《猫》无论是写猫的古怪,还是写猫的淘气,作者从始至终表达的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②在语言的运用上,《猫》一文体现了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而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
24、5、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相关资料,体会其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
阅读链接中的资料为闻一多《七子之歌》中的《澳门》与《香港》。这两首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深厚的爱,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的恨。这两首诗歌与《圆明园的毁灭》一文都表达了对侵略音的无比仇恨。
25、1.(1)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森林报》平均每天卖了多少份? (3)大象买1份《森林报》和2份《故事报》一共花了3.4元,《故事报》每份多少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调查生活垃圾》
1.(1)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份《森林报》是0.8元,一周卖了78.4元
(2)《森林报》平均每天卖了多少份?
78.47=11.2(份)
(3)大象买1份《森林报》和2份《故事报》一共花了3.4元,《故事报》每份多少元?
(3.4-0.8)2=2.62=1.3(元)
答:《故事报》每份1.3元。
26、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底和高》 3.比较各三角形给定底边上的高,它们的长度相同吗?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底和高》
3.比较各三角形给定底边上的高,它们的长度相同吗?
答:长度一样!
27、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比较图形的面积》 3.下面的哪个图形可以由左侧的两个图形拼成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比较图形的面积》
3.下面的哪个图形可以由左侧的两个图形拼成的?
图形②③可以由左侧的两个图形拼成
28、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比较图形的面积》 1.下面哪些图形的面积与图①一样大?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比较图形的面积》
1.下面哪些图形的面积与图①一样大?
③④图形的面积与图①一样大
29、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大小》 2.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并与同伴交流。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大小》
2.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并与同伴交流。
30、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课文《松鼠》中相应的内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松鼠》课后练习及答案
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内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与第一句话相对应的内容是:第1自然段中描写松鼠外形的句子,如它们面容清秀,眼晴闪闪发光-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与第二句话相对应的内容是:第4自然段中描写松鼠搭窝的内容,如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与第三句话相对应的内容是:第5自然段中介绍松鼠繁殖情况的内容,如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课文运用的是形象的描述,富于文学色彩,表达更生动;这几个句子是通过列举具体的数字来介绍松鼠,表达更准确,更具体。
31、语文书中《威尼斯》和后面的阅读链接三位作家的表达方法的相似之处
语文书中《威尼斯》和后面的阅读链接三位作家的表达方法的相似之处
《威尼斯》《威尼斯之夜》《威尼斯的小艇》这三篇文章都是对于威尼斯进行了描写,虽然三篇文章的侧重点不相同,但是三位作家描写的时候都是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都是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描写的。
32、《北京的春节》课后阅读链接文章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老舍写过年是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给我们展示的是老北京的民风民俗的画卷。
舒乙写春节详细地介绍了祭灶的风俗和春节的食物,把春节的风俗写得十分有情趣。
斯妤写过年既写了家乡的习俗,又写了自己的亲人,传达的是浓浓的亲情。
33、斯妤的《除夕》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老舍写过年是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给我们展示的是老北京的民风民俗的画卷。
舒乙写春节详细地介绍了祭灶的风俗和春节的食物,把春节的风俗写得十分有情趣。
斯妤写过年既写了家乡的习俗,又写了自己的亲人,传达的是浓浓的亲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6下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4、课文《盼》中选出你认为写得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分析:这两个句子这样写,把我盼望下雨的急切心理及担心今天把雨下完明天没有雨可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觉得太阳把天烤干了就不能长云彩,不能下雨了;今天雨要是下完了,明天就没有雨可下了。这样写充满了童真童趣,而且描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让我们对我盼的心情感同身受。
35、《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文章在情感方式表达上有哪些异同之处?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文章在情感方式表达上有哪些异同之处?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感情,《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那个星期天》利用了一段记忆缅怀逝去的母亲,诠释了母爱的至纯至真。
不同点:《匆匆》大多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描写,表达作用的情感;《那个星期天》作者通过心理描写,运用反衬表现手法,表明了我在等待中的孤寂、落寞、痛苦以及母亲想带我去玩却又分身乏术的无奈、焦急、惶惑就是在这些真切而细腻的心理刻画中让我们感同身受。
36、作者舒乙笔下的春节和作者斯妤笔下的除夕有什么不同之处?
作者舒乙笔下的春节和作者斯妤笔下的除夕有什么不同之处?
舒乙在旧社会时还年少,看到的春节是解放后人们的面貌,角度不同,写法也不同。
斯妤的《除夕》重点描述了一家人在除夕这一天的忙碌,介绍了闽南的春节习俗,忙碌中透出温馨与喜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庭生活的热爱。
37、《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
《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