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句子解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解析:这是心理活动描写,从侧面反映赵一曼没有吃过饱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2.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
解析:这句话直接叙述了那些日子的艰苦状况。
3.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
解析:由此可以看出,同志们之间很友爱。
4.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解析:可见,这个碗没有丢,它被赵一曼送给七班当菜盆了。
5.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 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解析:由此可以看出,赵一曼关爱战士胜过关爱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赵一曼的精神感动了老李,所以,他的眼里含着泪花。在他的泪水里,也有对赵一曼的疼惜。
2、一年级上册第10课大还是小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一年级上册第10课大还是小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因为我能自己穿衣服、系鞋带了,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
2.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觉得自己很小,因为有些事情我自己还做不了。
3.有时候,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希望无忧无虑的童年不会失去,也希望继续得到父母和亲人的呵护。
4.更多的时候,我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因为我想自立,想成为一个勇敢得人。
3、一年级上册第8课雨点儿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一年级上册第8课雨点儿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写雨点儿落到的地方的变化,突出了雨点儿的作用。
4、一年级上册第六课比尾巴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一年级上册第六课比尾巴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以三个疑问句开篇,提出三个问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2.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回答了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突出了孔雀尾巴的美丽超出了其他的动物,是位居第一的。
5、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曹冲称象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曹冲称象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有的有的,说明官员们想出了很多的办法。
2.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这句话中的才强调了曹冲的年纪小。他小小年纪却能想到称出大象重量的办法,说明曹冲不仅聪明,而且善于思考。
3.曹操点头微笑。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事实证明曹冲提出的果然是个好办法。
6、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因为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所以必须治水。
2.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这个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总结了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要治水。
7、三年级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三年级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东风走过原野、吹着口笛这样拟人化的描写,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大自然雷雨交加的画卷。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作者笔下,花儿是跑出来的,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读到这里,我们的脑海便会展现这样一副流动的画面:一朵朵娇嫩的花儿从草丛里,从小河边,从大树旁,使劲往外钻,很快地聚集到草地上手舞足蹈。
3.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在孩子眼里,花儿是和他们一样上学读书的。生活中的孩子有太多的压力,家庭、学校、自身,完全已经泯灭了他们该有的童真,多么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
4.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孩子把花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是孩子猜想的,花儿会被罚站壁角,这就是花和孩子一样的生活。
5.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是描写大雨来临前狂风大作的景象,但是在孩子眼中就像人一样互相碰触、簌簌地响、拍着大手,他们没有任何的害怕,表达出喜爱。
8、三年级上册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三年级上册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吱吱嘎嘎:拟声词,写出了手推车很破旧。
2.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种子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得到了精神上的充盈,心理上的满足。
9、三年级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三年级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下着雪的大年夜,穿着一向是妈妈穿的又大又旧的拖鞋,根本是起不到保暖作用的,说明小女孩家很穷,她自己根本没有鞋。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但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燃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3.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4.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温和的奶奶就会不见的。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冷酷。
5.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只是小女孩的幻想和愿望。在小女孩所处的社会里,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过上没有寒冷、饥饿的、痛苦的生活,只有推翻人剥削人的社会。小女孩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幻想,正说明她在那个现实世界中有的只是寒冷、饥饿和痛苦。小女孩就是怀着这美好的幻想,被寒冷、饥饿和痛苦折磨死了的。
6.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句话中,两个曾经表明小女孩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死去的。而这样美好的愿望却又是谁也不知道的,说明了谁也不关心她。这些美好的愿望,与谁也不知道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7.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小女孩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可以看出,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没有心思去关心自己的美丽,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光着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段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10、三年级上册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三年级上册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把刷刷的落叶声说成是道别的话音,表现了黄叶依依不舍的心情。
2.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㘗㘗,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这是描写蟋蟀的声音。写出了蟋蟀在阳台上振动翅膀活动的画面。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叮咛是大雁的叫声,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告诉大家秋天已经来到。丰收的歌吟指的是一阵阵秋风过后,田野呈现出丰收的景象。
4.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把秋天比作辽阔的音乐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天的大自然中蕴含着各种声音,这些声音像优美动听的旋律 。
11、三年级上册第19课海滨小城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三年级上册第19课海滨小城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这句话描写了海滨的色彩美,通过蓝、棕色、银白、白色、灰色等表示颜色的词语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突出了海滨的美。
2.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上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镀这里指海面上的景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金灿灿的,像镀上一层金子,形象地表现了色彩之美。
3.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作者是即写了看到的的沥青大路,听到的咯吱咯吱的声音,最后写了感觉到的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动用了一切感官,围绕中心句,把小城写具体了。
12、三年级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三年级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蓝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这一句描写了海水的各种颜色。五光十色指颜色多,瑰丽是颜色特别艳丽、好看。用五光十色和瑰丽无比说明海水的颜色很多,很漂亮。
2.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展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各种各样说明珊瑚的种类很多。绽开的花朵和分枝的鹿角是说海参的形状像花朵、像鹿角,这是一个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珊瑚的特点是:颜色鲜艳,样子奇特。
3.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的蠕动。
到处一词写出了海参多,懒洋洋描绘出海参蠕动的样子,用词很准确,写出了海参的悠闲、自在。
4.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文条;有的头上长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好多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遥遥;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来像皮球一样圆。
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了西沙群岛的海里各种鱼的外形特征。
13、三年级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三年级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不是而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否定草地是金色的,肯定草地是绿色的, 用并 字,让人感觉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人的手掌。这样写的好处是更加真实形象的描绘出蒲公英的花是如何张开、合拢的。
14、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有个小小的声音用商量的语气提出自己的请求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令人同情。
2.第二天,天晴了,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喵喵,谢谢!
跳了出来说明小猫十分兴奋,因为小猫安心地睡了一个晚上。与后面的喵喵,谢谢!相互照应。
3.小蜘蛛飞快地爬进屋子,在屋檐上织了一张又大又漂亮的网。偶尔有虫子撞到了网上,小蜘蛛马上爬过去把虫子吃掉。
偶尔说明虫子撞到网上的机会很少,但小蜘蛛却很珍惜这个机会。从马上一词可以看出小蜘蛛非常饥饿。
15、三年级上册第11课一块奶酪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三年级上册第11课一块奶酪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就在这时,蚂蚁队长发现了一块大奶酪。那块奶实在太大了,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只好叫来七八蚂蚁当助手。
蚂蚁队长自己抬不动,需要七八只小蚂蚁帮忙,这块奶酪可真大啊!只好一词用得非常准确,既说明了蚂蚁队长的无可奈何,也强调了奶酪的大。
2.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
心理活动描写。写出面对这点奶酪渣蚁王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3.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动作描写,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的举动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也鼓舞了其他蚂蚁。
16、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分段及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分段及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赵一曼用过的一个粗瓷大碗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缴获的大碗,赵一曼要求他还回去。
第三段(第5~8自然段):赵一曼倒掉了通讯员给她盛的高粱米饭,只盛了半碗野菜粥。
第四段(第9~11自然段):赵一曼把大碗送给七班做菜盆。
17、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赵一曼用过的这个大碗为什么被陈列在军事博物馆?
解析: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2.赵一曼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解析:只有人人都有了碗,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
3.碗是我们生活中很平常的日用品,课文中的粗瓷大碗为什么那么珍贵,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
解析:因为那时候生活很艰苦,所以能得到一个大碗就很不容易,同时这是赵一曼烈士用过的,是她关心战士,坚持斗争的高贵品质的体现,我们要继承发扬这个品质,所以要陈列起来。
18、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解析:这是心理活动描写,从侧面反映赵一曼没有吃过饱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2.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
解析:这句话直接叙述了那些日子的艰苦状况。
3.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
解析:由此可以看出,同志们之间很友爱。
4.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解析:可见,这个碗没有丢,它被赵一曼送给七班当菜盆了。
5.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 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解析:由此可以看出,赵一曼关爱战士胜过关爱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赵一曼的精神感动了老李,所以,他的眼里含着泪花。在他的泪水里,也有对赵一曼的疼惜。
19、三年级上册第26课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三年级上册第26课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白求恩仍然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敏捷地从伤员腹腔里取出弹片,表现出白求恩不顾自己安危,救死扶伤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
2.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作者用了三天三夜六十九个小时具体表现白求恩坚持连续手术时间长,这样的方法叫列数字。比如:我们学校的学生可多了,有一千八百多人呢!
20、三年级上册第25课灰雀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三年级上册第25课灰雀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这句话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引导男孩认识错误。
2.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自言自语看似是列宁自己和自己说话,其实是说给小男孩听的。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列宁的喜出望外进一步感染了男孩,令男孩坚定改正错误的决心。可以看出小男孩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也看出男孩也很喜欢灰雀。
4.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列宁不问男孩,而是去问一只不会说话的鸟,一方面表现出列宁见到灰雀后的惊喜;另一方面表现了列宁对男孩的爱护。
5.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列宁从男孩的语言和神态中知道男孩是诚实的,男孩也用实际行动改正了错误,所以他没有问男孩,体现了他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
21、三年级上册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三年级上册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水里的虾蟹游鱼,地上的走兽昆虫、花草树木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
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采用什么的什么结构,排列成句,节奏和谐,生动地写出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文中的省略号告诉读者,大自然中还有好多好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它们的奥秘。沉思和遐想这两个词是本文的关键词,下面的文字围绕着这两个词语展开描述。
2、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
叽叽喳喳写麻雀的声音之美。蹦蹦跳跳写麻雀的动作之美,让我们想到了麻雀自由快乐的生活,所以让人的心情愉悦。
3、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盘旋、滑翔、猛扑几个动词,准确地描写了老鹰雄健勇猛的特点,为我们勾勒出一只凶猛的苍鹰的形象。
4、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井然有序刻画了蚂蚁搬家时的场景。勇敢忠贞描写了蚂蚁对垒时的忠勇。在作者的眼中,动物们和一样,他们的行为和人一样充满趣味。
5、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
从花儿的颜色、形态表现了不同花儿的不同趣味。
6、我家房子前后栽有各种果树,有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在不同的时间里,它们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
连用三个不同,突出了各种果树所带来的不同趣味。
7、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 ,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
雨后春笋这个词刻画了竹笋生长迅速的特点。
8、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将沙沙的竹叶声比作温柔的细雨写出竹叶竹叶声轻柔的特点,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9、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
把棕榈树的叶子比作大蒲扇,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棕榈树叶子的样子。
10、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河里的小鱼在棕榈树倒映在池塘中的影子玩耍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乐趣。
11、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看不完读不完无穷无尽与题目读不完的大书遥相呼应,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勾住我们脚步,也让我们心生到大自然中看一看的内心冲动。把大自然比作看不完的画册读不完的大书,写出了大自然美不胜收,处处如诗如画,以及大自然蕴含丰富的知识,处处有学问,处处有未知。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承接前文,对文题做了进一步的诠释。仿写:大自然是一首动听的歌曲,是一支神奇的画笔,里面有美妙的声音,有美丽的画卷。
22、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7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7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陈列排列 容易简单艰苦艰辛清楚明白
反义词
结束开始容易困难危险安全 清楚模糊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3、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7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7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解答
1.赵一曼用过的这个大碗为什么被陈列在军事博物馆?
解析: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2.赵一曼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解析:只有人人都有了碗,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
.
3.碗是我们生活中很平常的日用品,课文中的粗瓷大碗为什么那么珍贵,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
解析:因为那时候生活很艰苦,所以能得到一个大碗就很不容易,同时这是赵一曼烈士用过的,是她关心战士,坚持斗争的高贵品质的体现,我们要继承发扬这个品质,所以要陈列起来。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4、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7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7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解析:这是心理活动描写,从侧面反映赵一曼没有吃过饱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2.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解析:这句话直接叙述了那些日子的艰苦状况。
3.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解析:由此可以看出,同志们之间很友爱。
4.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解析:可见,这个碗没有丢,它被赵一曼送给七班当菜盆了。
5.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 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解析:由此可以看出,赵一曼关爱战士胜过关爱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赵一曼的精神感动了老李,所以,他的眼里含着泪花。在他的泪水里,也有对赵一曼的疼惜。
主题概括
《一个粗瓷大碗》这篇课文作者以倒叙的方法,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述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从而赞美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5、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一个粗瓷大碗》以倒叙的方法,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述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从而赞美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生字组词
陈(陈列、姓陈、陈旧)
联(联系、关联、联合)
缸(水缸、米缸、鱼缸)
粱(高粱、青粱、膏粱)
顿(顿时、安顿、一顿饭)
侦(侦察、侦探、侦讯)
理解词语:
1.粗瓷:粗瓷是与细瓷相对而言的用普通的原料,以一般的操作工艺烧制的适
2.应普通群众需求的低档瓷器。
3.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4.缸子:喝水或盛东西等用的器物,形状像罐儿。
5.通讯员:是通讯社、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新闻出版单位聘请的非专职新闻工作人员。
6.艰苦:艰难困苦。
7.不禁:抑制不住;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感情,做出某种动作)。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6、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生字组词及拼音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生字组词及拼音
《一个粗瓷大碗》以倒叙的方法,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述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从而赞美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陈:chn(陈列、姓陈、陈旧)
曼:mn(赵一曼)
联:lin(联系、关联、联合)
缸:gāng(水缸、米缸、鱼缸)
粱:ling(高粱、青粱、膏粱)
顿:dn(顿时、安顿、一顿饭)
侦:zhēn(侦察、侦探、侦讯)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7、四年级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四年级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在也是人倦。
2.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通过妆和红颜二字,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3.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的滴溜溜。
滴溜溜一词形象的写出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28、四年级上册第2课走月亮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四年级上册第2课走月亮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明月、点苍山、大青树、乡间的路等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一副山村月夜图。写出了着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了月色的美好,为我们创设了一个静谧、美好、祥和的境界。
2.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倒映着圆圆的月亮,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晃的情景。
3.春天,我们种油菜,种蚕豆。我在豆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豆,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想象到从春天到秋天我和阿妈在地里劳动、玩耍的美景。这些细腻,形象生动的描写,让人在脑海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一路美丽的景致,而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
29、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句是本课的中心句,一开头作者就把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3.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人声鼎沸踮着脚生动地写出了观潮人迎接大潮的惊喜之情,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5.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6.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这句话写潮头过后的余波。从余波漫天卷地和风号浪吼可以想象出潮头到来时大潮的气势是何等的巨大。
30、四年级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四年级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有一个豆荚,里面坐着五粒豆。豆荚和豌豆都是绿色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色的。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做成一排。
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把豆荚当成一个家庭,小豌豆是家庭里的小成员,以极富诗意的想象,事故时更加人性化。
2.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
因为害怕这样下去会变得僵硬。恐怕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
3.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女孩的愿望,使她鼓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31、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大家都说毫无疑问说得是对的,所以我们都相信也在情理之中,毋庸置疑。两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分句,分别说出了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及其原因。简洁明了,对比鲜明,为下文做了铺垫。
2.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完全两样一词的转折体现了我们对鹅的态度与对牛的态度的不同,过渡、衔接非常自然;两个才敢表现了我们特别害怕鹅。
3.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从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中可以看出我们走路很轻、很慢,可见我们很害怕。有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4.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从竖起头看了看爬到走过来伸长叫着扑打着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可以看出鹅见到我们时一副傲慢神气、目中无人的样子,生动、形象,用词准确。
5.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跑了过来赶上张开咬住拉住这一连串的动作再加上啪嗒啪嗒的跑步声和吭吭的叫声更突出了鹅的气焰嚣张,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6.它用全身的力量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
拖啄扑打写出了鹅对弱小的我越来越残暴了,它无视我的哭叫,反而更凶,也可以看出我当时的胆怯和无助。
7.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32、五年级上册第4课珍珠鸟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上册第4课珍珠鸟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影子 小嘴是小鸟的剪影,透过剪影可以看出它们的自在。从可爱、鲜红等词语可以看出我很喜欢这对珍珠鸟。
2.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由于我给珍珠鸟创造了舒适、自由的生活环境,不去打扰它们,得到了它们的信任,这种关爱使珍珠鸟这种十分怕人的鸟与我越来越熟悉。
3.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
这是我对出世不久的小珍珠鸟的外形描写,此处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珍珠鸟可爱的样子,流露出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4.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使珍珠鸟似乎也有了人的神情和心理。挨近、蹦、俯下、喝、偏、瞧瞧、跑、绕、蹦来蹦去 等动作描写,活画出一个像孩子一样顽皮的鸟的形象,那是一份回报 我友好地对待它的情意。我从中得到的是一种惬意的独特的享受。表达出我心中温柔的爱意。这是人与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33、五年级上册第17课松鼠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五年级上册第17课松鼠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非常惹人喜爱。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2.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横渡是指从江河等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扬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3.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4.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写松鼠搭窝的全过程。用搬、编扎、挤、踏等一系列动词,从选址、建造等方面表现了松鼠做事有条理、聪明、勤快。
5.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光光溜溜形容毛光滑不杂乱,干干净净形容毛洁净无杂物。叠词连用,形象地表现了松鼠爱干净的特点。
34、五年级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五年级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从智 富 强 独立 自由 进步 胜于欧洲 雄于地球 八个方面竭力强调国家命运系在少年人身上。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句子内容的排列从小到大,从部分到整体,步步发展,层层推进,气势磅礴。
2.美哉, 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两者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的。这里,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语调高昂,给读者以巨大的震撼力量。
35、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从第一处省略号能想象到父亲和母亲养蚕的辛劳,从第二处省略号能感受到父亲的慈爱。从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和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的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疼爱。
2.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写出了父亲日常生活极其节省,与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父爱。
3.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父亲的不忍心与我的不忍心相互映衬突出了父亲因家境不好,没有让儿子吃上一顿好的而感到自责、愧疚,父爱又一次凸显。
4.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从父母挣钱的不易与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及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的对比中感受到深深的父爱。
36、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七课一个粗瓷大碗生字组词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七课一个粗瓷大碗生字组词
本文作者以倒叙的方法,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还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从而赞美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故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正面描写和小通讯员、炊事员等人的侧面描写,叙述了赵一曼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
陈:chn(陈列、姓陈、陈旧)
曼:mn(赵一曼)
联:lin(联系、关联、联合)
缸:gāng(水缸、米缸、鱼缸)
粱:ling(高粱、青粱、膏粱)
顿:dn(顿时、安顿、一顿饭)
侦:zhēn(侦察、侦探、侦讯)
37、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生字
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生字
赵一曼,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民族英雄,成就读于莫斯科重山大学。 1935 年开始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治委员,在 1935 年的一场战斗中因为掩护部队而被捕。 1936 年因英勇牺牲,年仅31岁。《一个粗瓷大碗》围绕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把小通讯员盛给她的高粱米饭倒进病号灶的锅里,和战士们一起喝野菜粥;把小通讯员给她找的用来吃饭的碗又一次丢掉了的故事,表现了她在艰苦的环境中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高贵品质。
陈:chn(陈列、姓陈、陈旧)
曼:mn(赵一曼)
联:lin(联系、关联、联合)
缸:gāng(水缸、米缸、鱼缸)
粱:ling(高粱、青粱、膏粱)
顿:dn(顿时、安顿、一顿饭)
侦:zhēn(侦察、侦探、侦讯)
38、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一个粗瓷大碗》主要内容:围绕粗瓷大碗讲述了小通讯员盛给她的高粱米饭倒进病号灶的锅里,和战士们一起喝野菜粥;把小通讯员给她找的用来吃饭的碗又一次丢掉了的故事,表现了她在艰苦的环境中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高贵品质。
《一个粗瓷大碗》被选作小学语文课文,其选定的标准必然是思想性占据第一的位置,以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正能量的教育。赵是妇幼皆知的巾帼英雄,其短暂的一生是壮丽的革命的一生。她的一生,充满了热爱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民族气节;她的一生,表现了她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当最后走上刑场时,竟当着刽子手,大义凛然地高唱《红旗歌》,慷慨赴死,为国捐躯。赵为中华民族解放的献身精神,是中国女性在中华历史长河中涌现的最伟大的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