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之望庐山瀑布评课笔记》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二年级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之望庐山瀑布评课笔记
二年级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之望庐山瀑布评课笔记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歌理解】
李白有两大爱好,一个是喝酒,一个是旅游。他很多出名的诗作都是在旅途中写出来的,庐山是李白最喜欢去的地方,他一生曾去过三次庐山,这一首《望庐山瀑布》是他第一次去庐山游玩时写的诗。
公元726年,李白当时在庐山附近小住,被时时传来水流撞击岩石的声响吸引住了,李白十分好奇,决定亲自去看。庐山的西北方有一座山峰,远看就像香炉一样。
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飞溅起的水汽蒸腾而上,香炉峰仿佛是座顶天立地的香炉,里面升起的团团紫烟,而瀑布就像一条白色的绢绸悬挂在山前,李白被这样美景震撼了,感叹道: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再近些,那瀑布就跟从天上直冲下来一样,翻滚着白色的浪花,气势磅礴,让人恍惚以为是天上的银河泻落人间。这可真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静静地站在庐山脚下,久久不能回神。
【朗诵指导】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诗。一般来说,整首诗都会遵循同一个朗读节奏。但这首诗有一点特别,它的前两句和最后一句都是按照2212的节奏来划分的,唯有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不同,因为三千是一个数字,尺是一个量词,不能拆分开,所以这句是按照2221划分的。
李白写诗最擅长的方法就是化静为动。今天我们要学到的朗诵方法就是live photo法。live photo法就是把静态的小图片变成动态的小视频。我们就结合《望庐山瀑布》看看李白是怎么运用这个方法的吧!
生让香炉充满了生命力,一缕烟正从香炉峰里飘散出来。挂化动为静,把咆哮的瀑布变成一束白绸,倾泻而下,谁能把这巨大的瀑布挂起来了?当然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所以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诗人对自然力量赞颂的感觉。
飞凸显水流之急,把瀑布水流之急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表现出山势之高。疑是把整首诗变得丰富多彩,既让人印象深刻,又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李白只用了这几个字就把动态的庐山瀑布描绘了出来其实,李白在写作这首诗时,只有二十五岁,喜好旅行的李白,阳春三月从三峡东下,沿途经过荆门山、江陵、庐山,一路到金陵,可谓是赏遍了祖国的四季风光,所以我们在读诗的时候,要把李白的年轻气盛、豪迈洒脱的其实读出来。
图片
其实,在李白这首诗问世之后,有不少诗人也慕名前往庐山,却很少有人再写庐山了,毕竟李白的诗作是很难超越的。但是中唐时期有一个叫徐凝的诗人也写过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2、二年级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评课记录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评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诗仅寥寥 20 个字,却描述了雄伟壮阔的时空之景,抒发了豪迈进取人生之志,揭示了寓意深邃的人生哲理。如何让二年级的孩子在教学古诗时,能丰富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语言素养,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进而领悟诗中的哲理是我的努力方向。
一、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孩子更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主动阅读、乐于思考内驱力。在课堂导入时,我通过看图猜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出鹳雀,介绍鹳雀楼。在学习古诗时,我开启任务,通过达成三个方法来一起登上三层楼。在朗读诗句时,我播放黄河奔腾入海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壮观的气势从而读好诗句。在朗读整首诗时,我让学生听一听吟诵,学着样子吟一吟诗。学生们宛如一个个小诗人,课堂学习轻松又快乐。
二、联系旧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本诗中的白日依山尽的理解是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想一想画面,忆一忆《夕阳真美》课文内容,演一演太阳和大山。当学生的将文字和脑中的画面、原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的时候,了解第一行诗描绘的意境便水到渠成。
三、知识补充丰富学生知识积累
在教学中我相机补充知识,例如:五行当中,白色代表西方,下午的太阳逐渐偏西,所以称为 白日。又如:穷原来是这样的。上面是个穴宝盖,表示洞穴,下面是一个人弓着身子在洞里寻找尽头。后来下半部分就简化成了一个力,表示在洞穴中尽力寻找出口摆脱困境。知识补充为学生的思考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丰富语言知识的积累。
四、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悟出哲理
这是一首哲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自己读出哲理是有困难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想一想登上鹳雀楼诗人会看到的美景,夸一夸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努力取得的进步,填一填生活中鼓励自己用到的诗句。三个脚手架让学生明白,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努力,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
教学反思2
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满意之处:
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真正理解字义和诗句内容,深刻感知诗的意境及蕴含的道理,我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调查。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学生对古诗《登鹳雀楼》比较熟悉,有部分学生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发现学生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不但不认识诗中的一些字,而且,有的连字音也读不准,字形也不清楚,更不明白诗意及蕴含的道理。同时,我还发现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他们能说的喜欢自己说。
不足之处:
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先检查生字,再由生字连词。对于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我进行重点指导、纠正,但是个别字音仍发音不准确,如:登、层是后鼻音,鹳是三拼音,楼的发音要到位等等,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在实处。而且,我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去学习生字。教学入字时,与人比较。这是个形近字,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起说说入和人的不同之处,再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在教学欲字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去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改进措施:
教学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读新课文的方法来初读古诗,即先自由读课文后面的生字,再自由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读互查,让会读的学生帮一帮暂时不会读的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学习中互相合作的精神。
3、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照zho(照明、照射、照相)
炉l(火炉、香炉、炉子)
烟yān(烟雾、烟火、香烟)
挂gu(悬挂、挂着、挂图)
川chuān(冰川、山川、一马平川)
我会认:
瀑p(瀑布、飞瀑、雨瀑)
布b(白布、棉布、布料)
遥yo(遥看、遥远、遥望)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2(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二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4、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2(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二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5、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问题归纳:
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
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2(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二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6、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楼lu(城楼、下楼、钟楼)
依yī(依靠、依赖、依着)
尽jn(尽头、尽情、尽力)
黄hung(黄金、黄叶、黄色)
层cng(上层、双层、一层楼)
我会认:
欲y(欲望、食欲、贪欲)
穷qing(贫穷、穷人、穷尽)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2(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二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7、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节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节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危险惊吓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2(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二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8、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夜宿山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2(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二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9、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多音字:
宿s (宿舍)xi(星宿)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2(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二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0、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敕勒歌》描写了哪些景物?给我们呈现的是什么画面?
写了大草原、阴山、天空、草、牛羊等景物。给我们呈现了广阔壮美、空旷高远、草木茂盛、牛羊肥壮的美丽图画。
2.《敕勒歌》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是按照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顺序写的。山川是低处景物,天空是高处景物,草木牛羊是低处景物。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2(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二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1、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阴yīn(阴天、阴雨、阴晴)
似s(相似、类似、似乎)
野yě(田野、野菜、野外)
苍cāng(苍白、苍天、苍老)
茫mng(白茫茫、茫然、渺茫)
我会认:
庐l(庐山、庐江、茅庐)
笼lǒng(笼罩、笼络、笼统)
盖gi(盖住、盖房、掩盖)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2(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二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2、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评课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评课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静夜思》的背景图片。
孩子们,看着这幅画,你想起了哪首诗?
2.指一名学生来背一背。
问:李白思念谁?他看到什么想起了故乡的?
3.让我们带着思念,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
板书:夜书所见
二、解诗题,知作者
1.简介作者
2.好,我们来看这首诗,一起来读一读诗题。
3.解诗题
(1)你知道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吗?
这里的书,就是我们现在写的意思。
(2)谁来说说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三、初读古诗
1.一读
(1)(好,孩子们翻到书本35页。)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一名学生读诗,正音。(强调挑的读音。)
(3)教学多音字。这个字还在哪些词中也读挑呢?
2.二读
(1)快速地读,用------标出诗人所写的景物。
(2)指名说,板书,再读一读词语。
3.三读
(1)理解注释
A.仔细看课文,除了文字,你还发现了什么?
B.①②③④与下面注释里的①②③④对应起来的,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
C.看,诗句里的促织右上角有个③,我们就到下边的注释中找③,找到了吗?
D.说一说促织就是什么?
E.你知道诗人为什么叫它 促织吗?
因为它在秋天鸣叫,提醒农妇冬天快到了,快织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织。
(2)学生自由读诗。
四、明诗义,悟诗情
(一)出示第一句:萧萧梧叶送寒声
1.谁来说说萧萧指什么声音?(风声)
2.诗中的梧叶指的是什么?
3.链接诗句:
古人常用萧萧 梧叶来写秋天的景象。
(1)出示诗句(师读前一句,生接后一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一声桐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读到这儿,老师又想起了一句谚语------
出示: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2)再出示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 你能把这寒声送到句子中去吗?
(3)指名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
(4)出示夜晚的梧桐树叶子。
(二)学习第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
1.课件演示诗人的生活情境
2.学生想象说话。
3.板书:思亲念家--------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动客情。
4.出示诗句------江上秋风动客情。
(1)这里的客指的是谁?(叶绍翁)
(2)为什么诗人称自己为客。(因为他不在自己的家乡,就像是在外作客。这客就可以解释为在他乡作客。
5.练习朗读,评价朗读。
6.齐读前两句诗
7.你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三)学习三、四两句
1.课件演示一灯明。
2.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所以诗人说夜深篱落一灯明。
4.他看着这一点灯光,想到了什么呢?
(1)猜想有儿童在捉蟋蟀。
(2)猜测有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什么呢?
(3)诗人看到灯火,在猜想、在回忆。你看,古人写诗,就是有趣,经常把话倒过来写。那你能用我们现在的说法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4)指名说。
5.练习趣读
6.情感转换
过渡:可想起自己小时候斗蟋蟀的欢快情景,诗人更是感到伤心和孤独。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四)整体感悟
1.出示整首诗。
2.孩子们,先自己练习一下。
3.配乐读诗。指两名学生读------
4.我们一起来读。
5.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来说诗的意思,孩子们来对诗句,好吗?
6.小结:那一晚,叶绍翁彻夜未眠,写下了这首诗。学习古诗,不仅会读,还要会背。
7.指名背诵全诗。
六、拓展
(1)出示《枫桥夜泊》
(2)自由读诗,说说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3)快速读,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说明诗人的心情?(愁)
(4)张继和叶绍翁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他们写的诗都表达了自己客居他乡,思亲念家的心情。孩子们,你能读出张继心中的愁吗?先自己练习一下。
(5)指名读。
(6)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八、总结:指名读诗。
自古以来,怀乡思亲的诗句好多好多,孩子们,课外再去找一找,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13、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学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枫树叶卡片、一枝铅笔、写有古诗的白板纸。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同学们,喜不喜欢听故事呀?老师今天就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吗?唐朝啊,有一位大诗人,名叫杜牧,他非常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丽的景色。有一天呢,他坐在车里在山上行走的时候,看见了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了远方,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有几处人家呢!山路的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树林,那枫叶真美极了,它的颜色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团燃烧的烈火,实在是太迷人了,于是他把车子停了下来,细细地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并且还高兴地写了一首诗呢!诗的名字就叫《山行》。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古诗
1、你们想听老师配上音乐来读一读这首诗吗?
2、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想读一读吗?跟着老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三、学习生字、诵读古诗
1、学习古诗第一行:
这首诗呀,老师还给它配上了美丽的画面,你们看(出示第一幅图)谁能说说在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看,这正是深秋季节,深秋时节的高山会是什么样呢?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山上的树叶有深黄色的,有浅黄色的,还有红色的,真是五彩斑斓。山上还有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方伸展着。多美呀!那你们知道这幅画面说的是我们诗中的哪一行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行诗。
学习生字远:
眼前的美景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上学期学过一首诗就叫《画》,还记得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个老朋友你还认识吗?
(出示远字字卡。)
远字在这里也是指远近的意思,它是什么结构的字呢?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呢?
还有哪些生字是辶?
我们再来读一读带有远字的那一行诗。
学习生字径:
这个字宝宝是我们的新朋友,它读作(jng),拼读、齐读、开火车读。
这个径字在诗中指小路的意思。山上的小路是用石头铺成的,我们叫它(石径),再读。
学习生字斜:
这条石头小路是什么样的呢?古诗中用了一个字来形容它,是哪个字?(出示字卡斜。)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这枝铅笔,这是(立),这样就是(斜)。
诗中的这个斜字是弯弯曲曲的意思。
你能给斜字组个词么?
第一行诗的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来读,相信你们都得会更好!
2、学习古诗第二行:
(大屏幕)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几户人家,这又是诗中的哪一行诗呢?
齐读第二行。
同学们想一想: 白云浮动,炊烟袅袅,当落日的余晖洒满整个山林的时候,你说这座山林美不美啊?
这么漂亮的景色,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这回我们把前两行连起来读一读。
读的时候就像是你自己走在了林间的小路上一样,多美的景色啊,真让人陶醉啊!谁愿意再把这两行诗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3、学习古诗第三、四行:
诗人走在石头铺成的小路上,他又看到了什么? (道路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叶,很美丽。)
说得真好,这么美的枫树林,杜牧实在是太喜欢了,他都不想走了,于是他把车子停了下来。下车后站在那里细细地欣赏这迷人的景色,这就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习生字停亭:
诗人杜牧实在是太喜欢这深秋的美景了,于是把车子(停了下来),这个字就是停车的停。。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个生字,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 (出示亭字字卡。)
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了吗?
这个亭是哪个亭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演变): 古人看到了人站在一座亭子里,就照样子画了下来,我们来仔细观察,这像什么(像亭子尖尖的角,下部分像人站在亭子里。)经过很多很多年的演变,变成了这样,最后又通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就变成了现在要学习的亭字了。
你能给这个亭字组词吗?
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个亭字。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那你能不能用左边的这个亭字来帮忙记住右边的这个停字呢?
说得很清楚,说到停字,我们就真正停下来休息一下吧。大家一起来活动活动吧?
学习生字车:
活动之后,我们就要马上回来抓紧时间学习了,因为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飞快地向前跑,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妙。这个字就是小马车的车字,(出示车字字卡),拼读音节,小组拼读。
车字是一个简化字,在我国的古代写法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
大家看,这就是古时候的车,人们照着车的样子画了下来,同学们看像不像?仔细观察,这里像(车把,车辕,车轮。)后来经过很多很多年的演变变成了这样,这就是繁体的车,最后简化为我们今天学习的车字了。
说一说带有车字的词语或成语。
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车,对车也有很多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个车字。(大屏幕书写车。)看老师在黑板上书写,注意观察每一笔的位置。
谁想读一读带有车字的那行诗?
学习生字霜:
诗人为什么把车子停下来了呢?他被什么所吸引了呢?
具体地说是被那些秋霜打过的枫叶所吸引了,因为枫叶在经历了霜打之后它就会格外的红,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这个字就是秋霜的霜,(出示霜字字卡。)拼读、齐读、小组读。
这个字里面还有一个我们要学习的新部首。(雨字头)书空雨头。
请同学们观察,当雨字变成雨字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
带有雨字头的字还有很多,你能说出几个吗?
谁能来分析一下霜字的结构?
在深秋的早上,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地面上、草地上会有一层白色的东西,太阳一出来,它就没了,看见过吗?那就是霜。
你们想不想看看那些被秋霜打过的枫叶啊?(图片欣赏)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和惊叹中,能看出来你们非常喜欢这美丽的枫叶,假如你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你想做点什么呢?
如果我来到了这篇美丽的枫树林,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的后两行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们一起来诵读古诗的后两行好不好?
四、巩固生字
1、认读字卡:
这些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这些生字。
赵老师今天还为大家准备了几片美丽的枫叶呢?看,好看吗?枫叶的后面还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字宝宝呢!谁想来摘枫叶、读字卡?
现在我们把这些带有拼音的字卡拿掉,你还会读这首诗吗?(齐读)
同学们非常喜欢这片枫树林,假如你来到了这里,心里多美啊!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带着高兴的语气来读,要有感情来读。
2、游戏巩固:(小白兔过河)
同学们读得真好,山上美丽的风景不仅吸引了诗人,还吸引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呢,大家看:是谁啊?他正准备上山看风景呢!可是面前的石头挡住了他的去路,我们快来助他吧。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六、兴趣作业
今天的作业就是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
【教学反思】
课堂上,不时引导学生们走上台来,操作学习,以强化记忆。交互式白板建立起了生态学习空间,老师和同学的有效互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情景中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4、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一组祖国美好河山图片,让学生欣赏。)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课前我们欣赏了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会选择去哪里?
生1:我会选择去大海。
大海边,大海你去不了。(师及时补充)
师:为什么选择去大海边?你想看什么?你能说说吗?
生:我想看到大海与蓝天相连之间的船只。
师:很好,有想法!
生2:我想到山峰上去,从山顶上往下看风景。
师:不错。
生3:我想到草原上去,去看看动物在草原上到底在干嘛?我还想去草原上骑马。
师:嗯,策马奔腾,那简直是太爽了!
生4、5、6:我也想去草原,去看看草原上万马奔腾,还有看牛羊吃草。
师:瞧!咱们的小手好多好多啊,说明一个问题,大家都喜欢旅行是不是?
师: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也有一个喜欢周游天下的人。他字太白,号谪仙人 ,被后世称为诗仙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齐呼:李白。
师:对呀,他就是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同时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今天我们就追随李白的足迹,一起游天门山去。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这个望是什么意思?
生:看(心领神会)
师:对,远远地看。看什么呢?
生:天门山
师:既然是远远地看,那我们的声音就得放出去,就应该读出向远看的意思,我们再来读一遍,齐。
生:望-天门山
师:读完课题后,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1:天门山在哪里?
2:天门山上有什么?
3:李白在哪里望天门山?
4:天门山上的景色怎么样呢?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师:好了,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首古诗。但是,学之前首先要学会怎样去读诗,怎么样读呢?有几个要求,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强调自由读,读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有摇头晃脑的读,有抱成一团的读,那有没有谁来展示一下呢?
生(纷纷举手)
(师指名朗读。)
师:同学们,刚才他读的怎么样?有没有谁来评一评?
生1:我觉得他没有读出断句。
师:(故作惊讶状)哦,那你来试试,把他的断句读出来好吗?
生反馈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评评他读的怎么样?
生2:他刚才重音没有读出来。
师:嗯,也就是说停顿有了,重音却没读出来,那你来给同学们演示一下。
(生抑扬顿挫、激情高昂地读。)
师:同学们,他读的好不好啊?
生大声呼道:好并且掌声鼓励。
师:看着你们读,杨老师心里痒痒的也想来试一试,你们来评评,杨老师读的怎么样吧?
(师范读古诗。)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啊?(生大呼特别好)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请你们学着杨老师的样子再读一读,好吗?(生大声齐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教学反思
一次我教李白的《望天门山》,因为这是我非常熟悉的一首唐诗,所以我草草地备一下课,就走上了讲台,开始了滔滔不绝的讲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正当我讲的尽兴时,一个学生的问话打断了我的思路:老师,天门山高吗?为了突出下面我要讲的气氛,我不假思索地说高,太高了,不然就叫天门山了吗?于是我在黑板上画出了高高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并画出了长江的走势,学生都很赞叹地点了点头。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了芜湖,并有幸目睹了天门山风姿,想象着当年李白乘舟欲行的豪迈,我亲自爬到山顶上,没一会,只几分钟的时间,我就爬到了山顶上,感觉这山并没有我想象的高,但为什么李白写的那么有气势呢?观察的角度不同,当年李白是乘船,现在你在山顶上,感受当然不一样了。一个同事提醒了我。于是我下了山,租了船,重温了一下乘舟将欲行的感觉。此时,我想起了我曾和学生讲过的天门山的事,一种愧疚油然而生,挥之不去。
想想自己参加工作也已经十多年了,教育教学中,我总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所以心里一直很坦然,虽然没有取得过什么优异的成绩,但也从来没出过什么差错,可自从我教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并亲眼目睹天门山的风姿时,我的心里就觉得很愧疚。
从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需要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不能仅凭自己的感觉。
15、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送sng(欢送、送来、送别)
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6、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赠zng(赠言、赠送、回赠)
刘li(姓刘、刘海儿)
盖gi(盖楼、盖章、掩盖)
菊j(菊花、赏菊、春兰秋菊)
残cn(残缺、残害、残酷)
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
橙chng(橙红、橙色、鲜橙)
二、我会认:
犹y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
傲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
橘j(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7、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绿 lǜ(绿色、绿茶) l (鸭绿江)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8、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洞庭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洞庭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反义词
无有 里外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9、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洞庭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洞庭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古诗大意:
《望洞庭》: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像一面未经磨平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月光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湖显得更加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古诗主题: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皎洁明月下的洞庭湖的波光与月色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0、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了西湖上的几处画面,各是什么样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时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雨天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1、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饮yǐn(饮酒、畅饮、饮水思源 )
初chū(初晴、初升、大梦初醒)
亦y(亦是、亦然、人云亦云)
抹mǒ(涂抹、浓妆淡抹、搽油抹粉)
宜y(相宜、宜居、因地制宜)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2、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反义词:
开关 出入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3、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古诗大意:
《望天门山》: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古诗主题:
《望天门山》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4、五年级上册课文21古诗三首必考多音字
五年级上册课文21古诗三首必考多音字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长相思》描写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的状态,全词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了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
泊:b (停泊)pō(湖泊)
更:gēng(更改)gng(更加)
25、五年级上册课文12古诗三首必考多音字与形近字
五年级上册课文12古诗三首必考多音字与形近字
多音字:
几:jǐ几个 jī茶几
降:jing降落 xing投降
xūn:熏(熏陶) 薰(薰衣草)
sh:恃(有恃无恐) 侍(侍候)
形近字:
祭:(祭拜) 察(观察)
杭:(杭州) 抗(抗争)
恃:(自恃)待(等待)
26、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评课稿听课记录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由写寒山寺钟声的诗歌导入。
欣赏诗歌《涛声依旧》:
请同学读,齐读。谁知道无眠是什么意思?谁能给无眠找一个近义词?你们有睡不着觉的时候吗?这说明你们开始长大了。我们带着睡不着觉的感受再来读诗歌。谁在敲打我的无眠?(钟声)这是哪里传来的钟声呢?
300多年前清代的诗人就写到了这样的钟声。
请同学读。教读。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诗句)你还从哪里看出是寒山寺里传来的钟声?(题目)这钟声让大诗人,等了盼了十年,钟声有如此大的魅力,我们接着看。
500年前,诗人也写到了这样的钟声。
请同学读。全班读。寒山寺的钟声居然和一个人联系在了一起,是谁?(张继)
800多年前陆游也写到过钟声。
(图片。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旧半夜钟)请学生读。谁知道枫桥寺又叫什么寺?齐读。也就说七年前陆游到了哪里?我改一下十年不到枫桥寺谁来接一下?我大胆地改百年不到枫桥寺谁来接一下?千年不到枫桥寺谁来接一下?
引导串读以上诗句。
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枫桥的钟声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千年之后依然还在敲?是谁在敲打枫桥的钟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在写寒山寺的钟声?)我想可能所有的问题都和一个人、一首诗有关:《枫桥夜泊》张继。
二、学习《枫桥夜泊》
1.自读三遍:读通、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请学生读。(几个学生读,教师评语: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3.师生合作读。(反复合作读,读出味道、节奏)
4.用一个词来概括读这首诗的感受(愁、凄凉、悲、思乡、孤独)
5.同样的诗歌,每人的感受都不一样,真是奇怪。你们读李白诗歌两岸猿声啼不住,你有悲伤的感受吗?你读过杜甫的《绝句》,你会感受到孤独吗?读白居易的《忆江南》,你感受到思乡吗?而读张继的诗歌,你却有这么多感受?请你打开书,把能给你这样感受的地方画下来。大家都知道写《枫桥夜泊》的时候作者很累了,按照常理他应该睡了,这天晚上他睡了没有?诗里哪个细节直接告诉你他没有睡?(愁眠)请圈出来,因为发愁而睡不着觉。读愁眠(反复读)。为愁眠找一个近义词(无眠、失眠、不眠)。再读愁眠。
6.张继睡不着觉,他看到了什么?(月落)当月亮完全落下后,张继又看到了什么?(江枫)(老师描述如画的美景,学生想象)你看到秋风中叶子在干什么,飘向了哪里,可能落在了哪里?江风瑟瑟,他还看到了什么?(渔火)谁能用一个词来说说看到的渔火。(摇曳、小小的、闪闪烁烁、星星点点,老师把学生回答的美化成合理的词语)
7.愁啊,睡不着啊,张继不但看到这些,还听到了什么?(乌啼)谁曾经听到过乌鸦啼叫的声音?在哪里听到过?有什么感觉?我们听到的乌鸦的啼叫让人很烦,除了乌鸦啼叫的声音,还听到了什么?(钟声)
8.因为睡不着,他听到了乌鸦凄厉的啼叫声,他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还是因为睡不着,张继还有一种独特的感觉?(霜漫天)有没有人见过霜,你看到的霜在哪里?有没有人看到过满天的霜?其实霜不可能漫天,只能在地上、在叶子上,只有一种可能张继写错了,你怎么看?张继之所以会这样想象,是因为什么?原来凄惨、凄凉的感觉让他有了这样的想象。
9.因为愁眠他看到,听见了,他仿佛感觉到了。(老师问,学生答)于是我们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愁眠)。对是什么意思呢?你能从字典里的四个意思里选一个吗?(老师统计学生的选择)请学生说出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意思。
10.对是朝着,朝向,配合,这个晚上,张继辗转反侧,于是他发现这些都陪伴着他。教师朗读。师生合作读(入情入境地反复)。(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勾勒诗歌的意境)
11.(在教师反复的勾勒中,擦掉板书,只留下愁眠和钟声)此时传来的只有悠悠的钟声,这悠悠传来的钟声仿佛在对张继说什么?请你用张继啊,张继开头,写下钟声对张继说的话。汇报(教师用优美的导语,给学生创设一个汇报的独特情景)。
12.我们相信,跟着寒山寺的钟声消失的时候,愁眠也消失了(擦掉所有的板书)。其实,几乎所有的人都有愁眠。那他们是怎么写的呢?引读,相关的诗句。(图片)
这些大诗人在写自己的愁眠的时候都会写到(月亮)。那么要是没有月亮的时候,或者月亮落下之后,又写什么呢?从张继之后,又多了一种写愁眠的事物寒山寺的(钟声),齐读诗句。张继之后一代又一代的人写到钟声,钟声悠悠传来,(引读相关诗句)但是没有一个钟声能够超越张继笔下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