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夜宿山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2.《敕勒歌》描写了哪些景物?给我们呈现的是什么画面?
写了大草原、阴山、天空、草、牛羊等景物。给我们呈现了广阔壮美、空旷高远、草木茂盛、牛羊肥壮的美丽图画。
3.《敕勒歌》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是按照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顺序写的。山川是低处景物,天空是高处景物,草木牛羊是低处景物。
2、二年级上册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读最后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写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告诉小朋友平时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大自然中的知识有太多太多,只有有心的孩子才能获得其中的知识,粗心的孩子只会白白错过。
3、二年级上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谁?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鸭妈妈带着孩子游过来,小蝌蚪迎上去问:鸭妈妈,鸭妈妈,您知道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吗?鸭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在荷花旁边,你们快去找吧!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发现那边也有一个黑皮肤的泥鳅妈妈在那边带着孩子玩耍,小蝌蚪看着和自己长得挺像的泥鳅妈妈开心的游过去喊着:妈妈~妈妈~泥鳅阿姨看到小蝌蚪轻轻的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哦~你们的妈妈在荷花那边的叶子上。
4、二年级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几种奇石?
课文写到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种奇石。
2.默读25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奇石形态的句子,想一想石头的形状。
①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②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③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④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3.读第六自然段,想一想和第2、3、4、5自然段写石头有什么不同?
第2-5自然段详写,第6自然段略写。这样能突出表现几种奇石的特点,重点突出。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为什么把黄山的石头称为奇石了吗?
因为黄山的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水果,有的像动物,有的像神,形状多样,惟妙惟肖,神奇有趣,所以作者把黄山的石头称为奇石。
5、二年级上册第6课一封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6课一封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露西为什么给爸爸写信?
露西的爸爸出国了,要半年才能回来。
2.露西给爸爸的第一封信写了什么?
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
3.露西给爸爸的第二封信写了什么?
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
4.学习课文,你认为露西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从露西写信中,可以看出露西在家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懂得疼爱爸爸、妈妈;是一个活泼,天真的小姑娘。
6、二年级上册第5课玲玲的画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5课玲玲的画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玲玲的画写了一件什么事?
玲玲明天要去参加评奖的画,一不小心弄脏了。在爸爸的帮助下,玲玲在原本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2.玲玲的心情先是得意,后来伤心,最后满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玲玲得意是因为对自己的画很满意;伤心是因为把画弄脏了,重新画有来不及;满意是因为在爸爸的启发下画了一只小花狗,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
3.你从爸爸的话中悟到了什么?
我从中感悟到坏事有可能会变成好事,所以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不能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
7、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曹冲称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曹冲称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曹操和大臣们看到的大象什么样?官员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2.曹冲是如何称象的?
我有一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3.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从称象这件事上,我觉得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大胆的孩子。
4.称象的事对你有何启示?
我认为曹冲很聪明,我也要向曹冲学习,遇到问题善于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
8、二年级上册第23课纸船和风筝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23课纸船和风筝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说一说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朋友的?
松鼠用纸船给小熊送去祝福与友情,小熊用风筝回应。于是他们成了好朋友。
2.松鼠和小熊发生了什么矛盾?
他们俩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导致友谊破裂。
3.想一想松鼠和小熊后来是怎样做的?
结果怎样呢?松鼠主动向小熊表示和好,小熊积极回应。最后他们俩再一次成为了好朋友。
4.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人与人交往需要建立友谊,友谊需要彼此不断地维护。
9、二年级上册第22课雪孩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22课雪孩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小白兔为雪孩子做了什么?
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
2.小白兔家为什么会着火?
小白兔往火堆里添了许多柴,他睡着了,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
3.雪孩子看到小白兔家着火后,是怎样做的?
雪孩子一边喊,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他冲进屋里,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4.雪孩子是怎样变成白云的?
雪孩子遇热后先化成了水,太阳一晒,他就变成了水汽,飞到天空中,变成了白云。
5.从雪孩子救小白兔这件事上,你发现雪孩子有什么特点和品质?
我发现雪孩子不怕冷,遇热会融化,他不怕牺牲、舍己救人。
10、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夜宿山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2.《敕勒歌》描写了哪些景物?给我们呈现的是什么画面?
写了大草原、阴山、天空、草、牛羊等景物。给我们呈现了广阔壮美、空旷高远、草木茂盛、牛羊肥壮的美丽图画。
3.《敕勒歌》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是按照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顺序写的。山川是低处景物,天空是高处景物,草木牛羊是低处景物。
11、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课堂笔记之古诗大意
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课堂笔记之古诗大意
1.《夜宿山寺》: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2.《刺勒歌》: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顶的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蓝蓝的天底下,原野一眼望不到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现出了隐没于草丛中的牛羊。
12、二年级上册第11课葡萄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11课葡萄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葡萄沟在哪里?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
2.葡萄沟的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3.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一个过渡句,既交代了葡萄的销路,又引出下文对葡萄干制作过程的介绍。
13、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墙。
2.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3.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不只写脚,而要先写叶子呢?原因有两个:一是爬山虎的叶子靠脚才能够爬满墙,这满墙的叶子,正是脚的功劳,进一步突出了脚的作用之大;二是我们通常先看到的是爬山虎的叶子,仔细观察才能看清爬山虎的脚,所以先写了叶子。
4.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是怎样变化的?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巴住墙就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细丝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它在墙上才贴得很紧。
14、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
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
2.怎样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句诗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深切这同情,同时又从空间上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作者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之外的边塞,让读者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去回忆,体验、思考。
3.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
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4.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15、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样的。
这篇课文围绕麻雀描写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大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事情。
2.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在老麻雀的眼中,猎狗无异于一个庞大的怪物。从侧面表现出了麻雀与猎狗之间力量的悬殊,突出了老麻雀的勇敢、无畏精神。最后一句话写了老麻雀飞下来救自己孩子的原因,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老麻雀身上的爱护弱小者的力量,母爱的力量。
3.猎狗为什么会慢慢的,慢慢地先后退?
猎狗没有想到老麻雀会有勇气来和自己搏斗,缺乏心理上的准备,所以退却了。还有一种解释是猎狗被老麻雀的这种伟大的母爱深深的感动了,这与之前猎狗凶残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子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怜爱之心的驱使,所以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16、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
是因为廉颇认为自己立过大功却位于蔺相如之下,所以不服.廉颇知道了蔺相如顾全大局,为国家利益着想,所以负荆请罪,两人和好。
2.你从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心胸宽广、热爱国家。廉颇:英勇善战、坦率直爽、以国家利益为重、知错必改。
3.蔺相如在哪两件事上立了功?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4.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后,廉颇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廉颇认为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而蔺相如却只凭一张嘴,官职就在他之上,很是不服气,就说碰见蔺相如会给他个下不了台。
5.蔺相如是怎样对待廉颇的不服气的?
处处回避廉颇,躲着廉颇,不和他发生正面冲突。
6.结果如何?
廉颇上门负荆请罪,俩人和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7、五年级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2.我们在什么时间出游?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们出游的时间是傍晚。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下了山坡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
3.作者为什么要以《鸟的天堂》而不以《大榕树》为题呢?
鸟的天堂其实就是一株大榕树。以《大榕树》为题太平淡,缺少联想,没有意蕴。以《鸟的天堂》为题有两点好处:①既表达了对大榕树的赞美,又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②突出了大榕树是鸟儿快乐生存的家园。
4.为什么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5.作者和他的朋友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见到了怎样的景象?为什么所见所闻会不一样呢?
作者和他的朋友去了两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但没有看到鸟儿;原因是在傍晚,鸟儿们已经在树上休息了。第二次看到了数量众多、种类繁多的鸟儿,看到了它们在鸟的天堂里自由快乐地生活的情景;原因是在早晨,鸟儿开始一天的活动了。
6.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文章的结尾时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18、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写的。
2.归鸦为什么用点点?大雁为什么用成群结队?虫鸣为什么用听?
乌鸦数量不多,且分布散乱,所以用点点,这是视觉描写。
大雁南飞,成群结队,这样写比较真实可感。这是视觉描写。
夜幕降临后,看不到虫子,但是可以听到叫声,这是听觉描写,这样写符合常理。
3.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对冬天早晨的赞美?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既写出了冬天早晨的三种情况下的不同美景,又点出了自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容易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19、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美景?从哪里看出来?
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美景。从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来:因为只有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
20、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稚子弄冰的情景的?
形色泽上,金盘彩丝穿银冰;形态上,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钲 ;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 的清脆。有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2.读了这首诗,你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感悟到哪些美好的情感?
想到孩子们提着银钲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落到地上,碎裂
地。孩子们虽然有点失望,但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
21、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22、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3.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3、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请揣摩咬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一个咬字,运用拟人手法,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2.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操?
这首诗用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法,全诗借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意思对即可)
24、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描写的景物有鸣叫的黄鹂、翠绿的柳树、飞翔的白鹭、蔚蓝的天空、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和停泊着的船只。
2.千秋和万里是整整一千年和万里吗?你还学过这样的诗句吗?
不是。这里的千和万都是虚数,运用了夸张的写法,写出了时间之久,距离之远。例: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前两句写动景,后两句写静景,使整首诗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