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 

读课文第4自然段,给下面内容排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栏目:学习内容
时间:2023-06-09 12:33:07
文章: 分享

《读课文第4自然段,给下面内容排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读课文第4自然段,给下面内容排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赶象上船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在船舷上做记号

称石头的重量

排序:(1)赶象上船(2)在船舷上做记号(3)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4)称石头的重量

曹冲称象的过程: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数一数课文秋天,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数一数课文秋天,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提示: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

答:课文一共有三个自然段。

3、二年级上《曹冲称象》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点词说句子。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1字说明了曹冲年龄很小。示例:这次考试军军才考了50分。

2到底说明了很多人对这头象的重量没有底,也想不出办法来称。示例:你到底能不能完成这些作业呢?

4、课文中有一些句子不容易读懂,如,“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在课文中找一找,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

课文中有一些句子不容易读懂,如,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在课文中找一找,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

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颜巍巍的,光影零乱。

描写了肥皂泡不同的形状。由于吹、扇的方式不同,肥皂泡的形状也不断地变化,从小巧精致、娇嫩柔软的小球到颤抖摇晃、色彩纷繁的长圆,形态多样。置身其间,令人如梦如幻,如醉如痴。

5、蜜蜂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第一句中,二十只左右表示蜜蜂的数量是不准确的,作者也没有准确地査清楚。好像表示猜测,说明蜜蜂寻找家的方向的行为是作者猜测的。第二句中,大概表示猜测,作者并不确定。第三句中,两点四十分是个准确的数字,体现了观察的细致和严谨。

作者用这些或猜测或准确的词句,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严谨性,同时也写出了作者的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文中类似的词句还有:

1.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2.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

6、海底世界 在课文中找找下面的句子在哪个自然段,说说那段话是怎样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

在课文中找找下面的句子在哪个自然段,说说那段话是怎样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第一句话在第4自然段。作者分别列举了海参、像梭子的鱼、乌贼、章鱼和贝类的活动方法来说明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第二句话在第5自然段。作者在这一段中先介绍海底植物多种多样的色彩即颜色的差异,然后又拿同一个事物海藻的不同大小进行对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底植物形态的差异之大。

7、第2课《花的学校》 读课文的时候,你注意到下面加点的部分了吗?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率也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提示:加点部分都是拟人化的短语,通过拟人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东风、树枝和雷云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雷雨交加的恶劣天气,花在跳舞、狂欢时热烈的气氛,体会到花孩子愉快的心情。

8、第16课《金色的草地》 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早上,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花瓣是合拢的);

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花瓣是张开的);

傍晚,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花瓣是合拢的)。

9、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后习题答案

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早上,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花瓣是合拢的);

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花瓣是张开的);

傍晚,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花瓣是合拢的)。

10、填一填下面的表格,说说课文中写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

填一填下面的表格,说说课文中写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 ?

答: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11、默读课文《海上日出》,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

  默读课文,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

  晴朗的天气里,在浩瀚无垠的海面上,一轮红日刹那间冲破云霞,跳出海面,

  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当天空有一层薄云时,阳光透过云彩,直射海面,水天一色;当天空有黑云时,太阳给黑云镶上金边,冲出黑云的重重包围,甚至把黑云染成紫色或红色。

12、四年级观潮课后练习,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3、课文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作者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这样写的作用是(语言更加形象生动,风趣幽默,更能吸引读者)。

14、窃读记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了“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抄写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了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抄写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答: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贪婪: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写出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动作词跨、踮、挤写出书店顾客很多,表现我想读书的急切心情,读书的如饥似渴。)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写出我虽然饿得饥肠辘辘,但是读书让我得到了精神的满足、充实,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15、圆明园的毁灭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答:不可估量是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写出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甚至世界的损失是无法计算的。

(2)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答:凡是统统说明侵略者已经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任意写出侵略者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英法联军的贪婪、野蛮、残暴。

16、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2、根据课文内容,按运动速度的快慢给下面的事物排序,照样子填序号。

游隼 火箭 猎豹 流星体 鸵鸟 喷气式飞机 声音

由慢到快:

鸵鸟 猎豹 游隼 声音 喷气式飞机 火箭 流星体

17、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课文《松鼠》中相应的内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松鼠》课后练习及答案

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内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与第一句话相对应的内容是:第1自然段中描写松鼠外形的句子,如它们面容清秀,眼晴闪闪发光-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与第二句话相对应的内容是:第4自然段中描写松鼠搭窝的内容,如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与第三句话相对应的内容是:第5自然段中介绍松鼠繁殖情况的内容,如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课文运用的是形象的描述,富于文学色彩,表达更生动;这几个句子是通过列举具体的数字来介绍松鼠,表达更准确,更具体。

18、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

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

答:五根手指各有各的作用:大拇指:最肯吃苦,肯卖力气,做很多重要的活。食指:干复杂、有危险的活。中指:不爱出力,从旁辅助。无名指和小指:能力薄弱,但在一些场合作用很大。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各的不同姿态,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用也都是不同的,但是如果无根手指能够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的话,那就每根都有力量,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团结就是力量

19、只有一个地球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1)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答: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这句话写出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答: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干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20、月光曲默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再谈谈读后的体会和感受。

默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再谈谈读后的体会和感受。

答:看到的景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篓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体会和感受:那洒满银光的微波鄰粼的海面的清幽景象,仿佛是穷兄妹俩淳朴、美丽、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那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越升越高的月亮,发出了清幽的月光,仿佛在歌颂穷兄妹俩的聪慧和美好心灵。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波涛汹涌的海面,仿佛是贝多芬在替兄妹俩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的抗议,为兄妹俩鸣不平。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勤奋好学,可是,就因为她贫穷没有钱,便不能去听音乐会,更不能到音乐院校去学习,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引起了贝多芬的联想,从而体现在《月光曲》中。

21、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虽然五位战士的动作和神态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完整地构成了一个英雄的群体。作者在关注群体的同时,也关注了每位战士,这样能突出五壮士的胆之壮、行之壮、气节之壮。

2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后练习答案

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朗读指导:草原迷人的景色主要体现在景色美和人情美。课文第1自然段自上而下描写了草原美丽的景色,第2至5自然段主要通过蒙族同胞的热情好客体现蒙族同胞的人情美。作者对草原充满向往与喜爱之情,所以本文的朗读基调是热情奔放、欢畅喜悦的。

2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 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课后练习答案

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1)地球美丽壮观但很渺小(2)地球自然资源有限(3)目前人类无法移居(4)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24、小练笔:仿照腊八粥第1自然段,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小练笔:仿照腊八粥第1自然段,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答:提到肉圆,有谁不会流口水呢?这是一种我们这边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吃的,也是我最爱吃的,一个个肉胖子,在锅中蒸着,慢慢的从白胖子变成了咖啡勺的胖子,咬上一口,Q弹软糯,非常的好吃,里面还有白萝卜丁,豆腐沫,肉沫等,再撒上一些葱花,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忍不住想要一口就将它吞下。

25、仿照4-7或者8自然段,说说你找的春天是怎样的?

仿照4-7或者8自然段,说说你找的春天是怎样的?

选做: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仿照第4~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说一说。

参考答案:小鸟在枝头唱歌,那是春天的歌声吧?

小草铺满了大地,那是春天的衣服吧?

小燕子在空中翻飞,那是春天的文字吧?

26、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趣在哪里。

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趣在哪里。

a.我要把自己藏起来。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b.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擦过了汗,扔到地上了;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这两个句子都是拟人句,第一句话把 雾当作人来写,着重从雾的自问自答的语言中体会有趣。第二句话把风当作人来写,从风擦汗、滚走圆帽子,等一系列淘气乃至有点恶作剧的动作中,体会有趣,让我们体会到风的顽皮、可爱。

相关内容
  • 自然角里奥秘多 ——初探如何利用自然角培养小班幼儿的科学兴趣
    自然角里奥秘多 ——初探如何利用自然角培养小班幼儿的科学兴趣

    摘要:《3-6岁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本文通过阐述对自然角环境的科学创设以及幼儿与自然角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的认

  • 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任选其中一个写下来
    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任选其中一个写下来

    1、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任选其中一个写下来 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任选其中一个写下来《溪边》让我看到了一个孩子悠闲地在溪边垂钓以及钓到鱼后欢乐的场景;《江

  • 说说舍不得的句子198个
    说说舍不得的句子198个

    1、写不完的承诺背景是单薄,我一个人躲在记忆角落默写舍不得。2、今早去车站送走了一个朋友,临别时他几次想要冲出车站但都遭到安检人员的阻拦,我知道他很舍不得,毕竟行李都还在我手上。3、有一种爱明明是深爱,却说不出来

  • 自然教案大班100篇
    自然教案大班100篇

    1、自然教案大班100篇活动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发展目测力、判

  • 课文《文言文二则》中学弈这个故事的内容
    课文《文言文二则》中学弈这个故事的内容

    1、课文《文言文二则》中学弈这个故事的内容   学弈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奕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集中精神,只听奕秋讲的内容;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奕秋讲课,却一心认为有天将要飞来,想着拉弓搭

  • 自然成长,让孩子“打”起来
    自然成长,让孩子“打”起来

    作者:韩晓来源:威海经区西苑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 经常看动物世界的人都知道,很多动物都是从出生就已经面临竞争,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其他的天敌之间的竞争。强大的兄弟会争抢别人的事物而弱小的则直接面临死亡。这就是自然界的弱肉强食,这就是自然界的适者生存。 动物如此,而我们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是否也适用这样的生存法则呢?当然适用,但是我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竞争意识呢?这就是当前很多人苦恼的事情了! 很

  • 自然角观察:植物宝宝
    自然角观察:植物宝宝

    幼儿活动情况记录:今天,我与孩子们来到教室外的走廊参观了我们的自然角,带领他们观察了植物的生长情况并用画笔记录下来。涵涵对水培区的豆子较感兴趣,弯下身子仔细观察着,和同伴交流谈论着:这是什么豆呀?全都发芽了这三种是红豆、绿豆和黄豆呀!哇,还有棉花这时,另外两个女孩子发现了我们美术区印画用的菜根中心也长出了小青菜:咦?这个切掉的根养在水里怎么也会发芽呢,真神奇!孩子们对自然角里的植物宝宝们充满了好奇,还迫不及待地要给它们换水呢。 行为分析:《指南》科学领域:子领域(一)科学探究 中有一条目标是在探究中认识周

  • 自然角的教育契机
    自然角的教育契机

    我们的自然角最近好像不太丰富,在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商量之下,孩子们决定每人拿一个老姜来种,丰富我们的自然角。第二天早上,孩子们果然都陆续拿着自己的老姜来到幼儿园里来放到了自然角中。 这时,观察仔细的张怡文突然问:陈老师,小朋友拿来姜怎么有的种在泥土里,怎么有的种在沙里,有的什么都没有放呢?说实话,我一下子也不知怎么回答他。突然我灵机一动,这不是我引导孩子们探索,思考的好机会吗?于是我说:对啊,那你们想一

  • 说说研究性教学——读《竹节的力量》有感
    说说研究性教学——读《竹节的力量》有感

    研究性教学,以前也一直听说过这个名词,但是,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是一种研究性的教学,从来没有深入地去认真思考过,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教学。通过仔细阅读《竹节的力量》一书,终于对其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实践反思同伴合作专业引领的教研模式,它是一种教研的模式,而不是教学的方法。 实践反思 首先,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教育教学的实践。每一次的公开活动,担任教学的老师必须要亲身实践,在实践中,老师才能够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发现的问题,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合理。同时,研

  • 自然的歌声
    自然的歌声

    大自然是一位歌唱家,每个季节都有着独特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去听听这些美妙的歌声,听听这自然的旋律。 哗啦哗啦一山里的小溪经过一个漫长的寒冬,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溪水敲打着石块,唤醒了许多小花小草。它们一个个鲜红嫩绿的奋力从土里钻出来绽开一个个可爱的笑脸。这时一阵春风从我脸颊拂过,仿佛一首温柔的歌,我慢慢闭上眼沉浸在春风的歌声中。 温柔的春天来得快去得也快,一眨眼就到了烈日炎炎的夏天。 在这个炎热的季节,有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