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古诗词推荐 > 

小学送别诗大全100首简短

栏目:古诗词推荐
时间:2023-09-25 19:40:12
文章: 分享

《小学送别诗大全100首简短》可能是您在寻找古诗词推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第1首、金陵歌送别范宣(唐代-李白)

石头巉岩如虎踞(jù),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金鞍(ān)谁家子,吹唇虎啸(xiào)凤凰楼。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第2首、秋江送别二首(唐代-王勃)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第3首、昭君怨·送别(宋代-苏轼)

谁作桓(huán)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xù)。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第4首、拟古十首 凤来朝 拟清真 其三 汴堤送别(元代-邵亨贞)

驻马隋堤路。怨凌波、背人唤渡。正琵琶拨到伤情处。又底事、便轻去。

日照啼红无数。酒杯干、再三细语。转首又天涯暮。怎约得、画桡住。

第5首、送别姚令声删定还诸暨(宋代-范浚)

昔嗟九载一相见,伊我与君俱赋诗。只今又话十年别,襆被可辞同宿期。

相欢美酒如倾水,我歌日暮惊风起。惜君抑塞抱奇才,拳局骅骝垂两耳。

汉朝公卿忌贾生,世路古已悲难行。如君不入中兴用,脱帽置酒来耦耕。

君马欲东还语别,细雨黄花正愁绝。一尊不更苦留君,后日空嗟共明月。

第6首、送别薛丞(宋代-方岳)

题遍南墙玉,与春相伴归。

花明晴岸阔,帆转暮江肥。

鹃老催红药,云香近紫微。

樯竿两燕子,也带笑声飞。

第7首、送别王元韵徙居武康(宋代-周紫芝)

扁舟忆东来,梅冷殊未芳。故人念客寒,满意倾酒浆。

坐中东床君,笑语芝兰香。相从忽三月,共饮湖水光。

花事乃如此,碧草日夜长。子归我当留,语离意难忘。

似闻小山居,一苇仅可航。会寻霅川盟,着屐登上方。

第8首、送别(魏晋-欧阳建)

珠泪纷纷欲断猿,贫交无事祇多言。相思若此蘼芜草,一路随君到故园。

第9首、题黄山送别图(宋代-焦焕炎)

我家黄山隅,不识黄山面。

不自到黄山,见图如不见。

如何黄山客,又别黄山去。

落日晚烟昏,黄山在何处。

黄山有汤泉,可以洗涤尘世缘。

黄山有瑶草,可以饵之长不老。

黄山有神丹,得之可以超尘寰。

胡为别却黄山去,只把生绡写空翠。

第10首、武阳送别(唐代-沈宇)

菊黄芦白雁初飞,羌笛胡笳泪满衣。

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

第11首、送别周达初赴美(近现代-余菊庵)

送别来深圳,西风啸九秋。空航万里越,身挈两儿游。

直为相依久,先怀索处愁。盆鱼欣纵壑,勉矣争上流。

第12首、忆旧游·题鲍花潭中丞鸠江送别图1926(清代-况周颐)

问清时宦迹,老辈风流,那处停桡。不尽平生意,道承明著述,休要轻抛。

办装旧日情绪,杨柳拂河桥。算白纻歌边,青山酒后,都是魂销。

飘摇。几风雨,怕满目芜城,残墨难描。殿早灵光圮,共沙沈戟折,空认■朝。

百年过客如梦,离恨付回潮。只数叠江峰,相逢似说人未遥。

第13首、送别萧武子(明代-孙传庭)

宝剑黄金赠远人,雄风万里动车尘。却怜一雨添离恨,愁杀长亭酒数巡。

第14首、送别武子有感 其一(明代-孙传庭)

看君明日动归帆,把酒西风泪满衫。人在关河难作别,时当离乱易逢谗。

一龙早起青云色,双鲤先飞白苧缄。江上故交如有问,王乔久拟脱嚣凡。

第15首、马鞍山陆氏园送别子与得新字 其一(明代-王世贞)

送君冰雪地,梅意独含春。晚更怜山色,穷能恋故人。

篘来社酒煖,猎罢野厨新。昵昵深杯后,俱誇未死身。

第16首、吴僧日章讲师赴召修蒋山普度佛事既罢东归送别二首 其一(明代-高启)

万人拥坐听潮音,宝刹曾迂玉驾临。佛法晓敷三藏秘,帝恩春及九原深。

钟山坐处花频雨,练浦归时树欲阴。拟问楞伽嗟已别,楚江飞锡暮沉沉。

第17首、送别刘大甫(明代-汤显祖)

欲别悲歌鸡又鸣,白头无计与刘生。

恩仇未尽心难死,独向田横岛上行。

第18首、送别峰上人之京(明代-胡奎)

我闻澄江净如练,优钵昙花世稀见。千载高安古道场,师来重把犀牛扇。

先皇在时常引见,诏许谈经明光殿。尚方云锦赐袈裟,甘露天厨分内膳。

翩然卓锡鸡鸣峰,帝遗渡杯来向东。神机鼓舌走飞电,玉麈到手扬宗风。

白云在天无所住,塔前双桧为龙去。一夜呼龙入钵来,森然化作唐朝雨。

五色丝纶下九天,师今又蹋大江船。山色溪声何限意,总归八万四千言。

第19首、奉和龟翁送别(宋代-刘学箕)

为说吟边事,曾陪讌笑频。

自惭无韵者,敢对有名人。

雨洗秦山晓,波明镜水春。

匆匆还别去,芳草正如茵。

第20首、陈霞谷来顾西园送别时北上谒选(明代-陈吾德)

公车待诏出长安,曾记青尊共岁寒。逸足自言千里易,高栖犹借一枝难。

西园地僻携琴至,北极天遥倚剑看。自是郑庄能爱士,肯教词赋滞儒冠。

第21首、寒原送别图赠聂井愚令君入觐(明代-董其昌)

凫舄翩翩紫气间,寒原目送渺难攀。知无白集留行箧,刚贮溪藤一尺山。

第22首、赋得滕王阁送别(明代-杨士奇)

章江西来绕洪州,滕王高阁临江流。滕王去后无千岁,高阁人间几兴废。

昔闻贞观全盛时,大廷金册封宗支。时平还出领旌节,富贵非常骄逸滋。

正对西山俯南浦,雕栏朱槛参差起。玳筵凤管杂龙笙,白昼欢声彩云里。

留连晚日下帘钩,别有渔歌闻上头。回眸共眄沧洲际,杏彩兰娇影娥翠。

只言欢乐殊未央,城头一夜飞秋霜。三春荣盛逐流水,佩玉鸣銮俱渺茫。

年深代易无此阁,好事何人为重作。绝世流传蛱蝶图,东风粉色皆消落。

只今阁空台亦平,濒江但有滕王亭。松门薄暮掩脩竹,数叶萧萧寒雨青。

当时弃德耽游宴,身后荒凉竟谁叹。一种南昌孺子亭,行人下马思东汉。

君行几日过江津,吊览应知作赋新。文章自昔三王盛,还见今人继昔人。

第23首、送别台峰(明代-边贡)

皎皎中庭月,照此离客颜。月沈会有升,客去何当还。

采采园中瓜,袅袅不可攀。草木本无知,枝蔓相钩环。

如何宦游子,岐路长间关。散如蓬逐风,聚如云在山。

聚散本莫期,毋嗟涕潺潺。

第24首、送别 其三(明代-边贡)

雁去曾教达我书,逢君恰值雁来初。官崇自畏云霄近,一懒人疑案牍疏。

对月有诗怀李白,感时多病恨相如。年来行路真非易,岸有豺狼水鳄鱼。

第25首、送别张倅(宋代-姚勉)

满襟霁月皎无尘,爱客宁嫌客过频。

倚竹题诗惊思妙,傍花寻柳见情真。

如今南浦伤行客,此处西湖有主人。

与着三年端的约,孤山同访早梅春。

第26首、双黄鹄歌送别(唐代-王维)

〔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天路来兮双黄鹄。

云上飞兮水上宿。

抚翼和鸣整羽族。

不得已。

忽分飞。

家在玉京朝紫微。

主人临水送将归。

悲笳嘹唳垂舞衣。

宾欲散兮复相依。

几往返兮极浦。

尚裴回兮落晖。

岸(一作塞)上火兮相迎。

将夜入兮边城。

鞍马归兮佳人散。

怅离忧兮独含情。

第27首、送别诗(南北朝-范云)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望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第28首、送别(明代-胡安)

洲畔芦花到野桥,晓风吹浪伴归潮。

醉中捉月怜波浅,别后看云恨路遥。

江月绕阑非故国,霜华惊梦又明朝。

问君鼓枻游何处,闲向髯翁试洞箫。

第29首、赋得石城暮云送别(明代-刘溥)

石城千仞郁嵯峨,城上春云向晚多。

薄映残霞分雉堞,暝随归鸟渡龙河。

依依欲散风前角,幂幂犹停柳外歌。

又逐行舟过江去,相思回首奈愁何。

第30首、金台送别为李进都指挥赋二首 其二(明代-薛瑄)

虎将承恩出九重,紫泥封带御香浓。离筵济济都门酒,征马萧萧别路风。

雄镇行看沧海近,归旌遥指岱山崇。太平分阃浑閒事,万里封侯慷慨中。

第31首、金门待漏送别 其二(明代-林鸿)

鸡人唱彻漏声残,紫禁齐联玉笋班。日射旌旗光晔晔,风摇环佩响珊珊。

几经月落趍朝去,曾惹天香满袖还。今日京华送君别,蟾宫应待共跻攀。

第32首、送别永上人(宋代-释绍嵩)

四海无拘系,飘然不可留。

泄云分叠巘,落日满行舟。

举世谋三窟,余生老一丘。

对床清约在,后会必经秋。

第33首、送别邹校长炽昌兼柬诸同事 其一(清代-郑国藩)

聚首才经岁,骊歌忽在门。交情君子淡,古道照人温。

留别诗三首,清谈酒一樽。临歧珍重意,世事莫深论。

第34首、送别次侯学士(清代-刘子壮)

风静天高落木悲,轻车羸马望南驰。愧深玉署曾联辔,夕照师门忆共卮。

近日文章谁与语,别来期许慎相思。经过傥遇真英俊,莫惜音书报我知。

第35首、题春江送别图 其一(明代-郑真)

江水西流日夜声,棹郎挝鼓唤登程。滕王阁上神仙客,一曲空歌待月明。

第36首、代送别赵使君(宋代-敖陶孙)

白衫紫领休沾襟,听我一曲截镫吟。

使君五马新鉴蹄,大江横前气骎骎。

问知淮民何所恋,年来家有生氂犬。

同州杂鞭且未下,山阴大钱聊可选。

门阑书生守遗经。二年作吏劳丁宁。

即日遂良须尽白,平生阮籍眼偏青。

君行奏书踏龙尾,好为人间种桃李。

鱼竿冷宦不足言,有一负公如此水。

第37首、送别王宣城诗【南北朝:鲍照】

发郢流楚思。

涉淇兴卫情。

既逢青春献。

复值白苹生。

广望周千里。

江郊蔼微明。

举爵自惆怅。

歌管为谁清。

颍阴腾前藻。

淮阳流昔声。

树道慕高华。

属路伫深馨。

第38首、送别诗【南北朝:范云】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望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第39首、送别于建兴苑相逢诗【南北朝:庾肩吾】

相逢小苑北,停车问苑中。梅新杂柳故,粉白映纶红。

去影背斜日,香衣临上风。云流阶渐黑,冰开池半通。

去马船难驻,啼乌曲未终。眷然从此别,车西马复东。

第40首、用子荣河桥送别韵【金朝:李俊民】

河桥把酒不成欢,正是离人去住閒。公道几时饶白发,世情今日见青山。

娟娟明月无家对,惨惨孤云待我还。惭愧慇勤花里鸟,一声声送出阳关。

第41首、和筹堂送别韵 其一【金朝:李俊民】

山城望断首重回,犹劝春风马上杯。有似卫轩当日鹤,羽毛养就却归来。

第42首、秋日送别【唐代:朱晦】

荒郊古陌时时断,野水浮云处处秋。

唯有河边衰柳树,蝉声相送到扬州。

第43首、送别【唐代:骆宾王】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第44首、分题若邪溪送别胡一中允文录事之绍兴【元代:张翥】

五云溪水碧萦湾,纯浸蓬莱郡里山。金跃冶垆龙已化,箭空仙的鹤长閒。

棹歌洲渚芙蓉外,人在楼台罨画间。吟赏总输贤录事,樵风日暮送舟还。

第45首、和筹堂送别韵 其二【金朝:李俊民】

白发相逢得几回,离亭苦劝送行杯。元龙不识求田意,徒使青山笑往来。

第46首、送别三首 其一【明代:陈繗】

雨雪正纷纷,相看欲断魂。绨袍犹恋恋,征袂已翻翻。

秋色鹤山月,春空马岭云。知君怀我处,便是我思君。

第47首、送别【明代:陈繗】

客路奔波千里共,世情冷煖两心知。水分云散金陵外,明月清风何处期。

第48首、送别王二守【明代:陈繗】

海南自古无人虎,境内于今有虎人。猛虎一驱人害息,周公今日倍精神。

第49首、送别傅贞甫纯甫二首 其二【明代:欧必元】

黄鹄求双飞,千里鸣其匹。胡马厉北风,踯躅悲相失。

何况同心人,分飞各南北。携酒上河梁,纵饮无颜色。

行矣此二子,勖哉崇明德。

第50首、送别台峰【明代:边贡】

皎皎中庭月,照此离客颜。月沈会有升,客去何当还。

采采园中瓜,袅袅不可攀。草木本无知,枝蔓相钩环。

如何宦游子,岐路长间关。散如蓬逐风,聚如云在山。

聚散本莫期,毋嗟涕潺潺。

第51首、陶村送别友人【明代:曹于汴】

相逢何造次,一夕成分岐。但念相逢喜,不念行当离。

河梁携手处,别恨摧肝脾。怅余卧孤馆,寒风袭人肌。

鸡鸣天未晓,君马已南驰。古道木叶脱,不似送来时。

嘉言永不忘,于以沃吾思。

第52首、奉和南涧公送别之韵【明代:唐之淳】

自甘天地一閒人,偶得从游南涧滨。吟到好风兼细柳,锦囊字字合阳春。

第53首、出胶河送别刘用章【明代:谢肃】

齐民犹未苏,羁宦足长喟。何意并州士,轩车远相慰。

旬朔共食眠,慷慨闻计议。顾余非俊杰,俯仰期不愧。

探道固夙心,徇禄非素志。未还陇亩耕,忽值时事异。

零落遂至今,非君孰能媚。怆焉丧乱馀,念旧如梦寐。

亲交存几人,置酒当辄醉。北海雪掩晨,东莱屮生地。

出饯胶水西,踟蹰怅分辔。相望虽匪遥,嘉会难再冀。

愿言各自脩,毋独简书畏。

第54首、长江送别图饯朱仲雅赴山西省幕【明代:苏伯衡】

班马款江渚,日夕群山苍。对酒不能御,非念川途长。

朔南自一统,鸿燕不同翔。别长会日短,载歌燕燕章。

第55首、海上送别林崇高先辈二首 其二【明代:王恭】

朝来候馆唱离歌,客里云山奈别何。忽见陌头千树柳,青青那似故情多。

第56首、陈霞谷来顾西园送别时北上谒选【明代:陈吾德】

公车待诏出长安,曾记青尊共岁寒。逸足自言千里易,高栖犹借一枝难。

西园地僻携琴至,北极天遥倚剑看。自是郑庄能爱士,肯教词赋滞儒冠。

第57首、送别 其一【明代:董少玉】

相看疑是梦,别恨好谁知。驿路花将发,离亭柳漫垂。

浅渚孤舟泊,深山匹马迟。凭阑无个事,日日数归期。

第58首、春郊送别图【明代:许继】

长郊夜来雨,物意有春色。树霭散晴晖,川光汎空碧。

深将一杯酒,远送千里客。佳景念暌离,恨随芳草积。

第59首、马鞍山陆氏园送别子与得新字 其二【明代:王世贞】

出处关何事,因君偶试论。一官今转拙,十口未全贫。

白雪衔知旧,青山惜别新。自安丘与壑,终不傍风尘。

第60首、题送别图【明代:宋濂】

使星一点照闽堧,驿舍春浓酒易乾。官柳似知离别意,故将翠缕拂雕鞍。

第61首、雪巾送别黄氏诸子北上二首 其一【清代:李英】

送君北上黄金台,淮水征航晓日开。今夜飘零何处泊,竹西亭畔笛声哀。

第62首、题姚抱勤明府梁溪送别图【清代:沈梧】

官职声名众口碑,风流儒雅是吾师。宦囊多少何须问,一幅新图万首诗。

第63首、送别二首 其二【清代:费墨娟】

宝鸭香烧尽,寒风四面撞。思君眠不得,无语对银釭。

第64首、题张亨甫洪桥送别图【清代:郑孝胥】

慢世才难屈,高名遇独穷。平生姚石甫,期尔李空同。

往事洪桥别,交游国士风。风流殊未尽,宛在夕阳红。

第65首、醉垂鞭 送别【清代:屈大均】

口北武安楼。频频见。如花面。雪絮太轻柔。任风吹御沟。

愁听弦上语,声声怨。是云州。莫更向边头。胭脂红易秋。

第66首、朱行甫和前韵送别烹鹿荐酒【宋代:戴复古】

此别真成别,从今去不来。

佳人难再得,恶抱向谁开。

客路一归晚,家书几度催。

殷勤见君意,烹鹿荐离杯。

第67首、次韵家室送别【宋代:李之仪】

几年保新阡,托身斗一方。问语得野人,禾黍共登场。

迁疏傥可老,持须时抑扬。顾非马上才,犹怀袖中刚。

西风荡微气,仰视明星光。叩齿咏真主,白眉谁最良。

师门守边钥,表表南方强。逋诛百年寇,敢谓莫我当。

牝鸡久司晨,群吠移当阳。荤膻固难律,谁可无宫商。

堂堂发天机,右钺左仗黄。一旦念风云,果知筹策长。

洗涤尽馀滓,万翼争回翔。能无出囊颖,及顾箕子傍。

平生惯草衣,岂堪事戎行。强歌出塞曲,夭矫参龙章。

蝇因逸骥速,马为奏瑟昂。尚期骛鼓操,奋力起病床。

贺兰夺故穴,安西还旧疆。归上千万寿,重赓庶事康。

第68首、菩萨蛮(次韵秀倅·送别)【宋代:毛滂】

玉卮细酌流霞湿。金钗翠袖勤留客。行色小梅残。官桥杨柳寒。

赐环宣室夜。看落金莲灺。人记海听康。流风秀水旁。

第69首、过万里桥辛已人仲二十五日送别先君於此挽仰【宋代:程公许】

涨绿平堤万里桥,安兴欲去此迟留。

了知薪尽无余火,犹复情痴影像刻舟。

终古不磨方寸恨,深恩未有一分酬。

回头菽水中年乐,拥袂汍澜涕莫收。

第70首、【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_送别和风闹【元代:刘时中】

送别

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梦里思梁苑,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另;愁听,阳关第四声。

东山仰谢安,秋水思张翰。长沙屈贾谊,落日悲王粲。坐上酒初残,灯下剑空弹。马援标铜柱,班超指玉关。遥看,明月钱塘岸;云间,山头更有山。

题和靖墓

西湖避世乖,东阁偿诗债。遨游天地间,放浪江湖外。读易坐书斋,策杖步苍苔。酒饮方拚醉,诗成且放怀。渐渐梅开,独立黄昏待。暗暗香来,清闲处士宅。

第71首、送别唐克让还家【元代:张昱】

家山远在白云边,膝下相违又隔年。万里壮游司马氏,数函书画米家船。

裁成綵服欢无已,遗却瑶华思惘然。海内故人零落尽,别离多付酒尊前。

第72首、周子玉部曹军务告竣后告归榕省,送别二首 其一【清代:林占梅】

处事交人出自然,姿神慷爽致翩翩。胸中兵甲希前哲,海外经纶继昔贤。

子骏来途随降福,班生归路俨登仙。襜帷已历台疆遍,载道芳名到处传。

第73首、丹凤吟 送别越生和云臣韵【清代:陈维崧】

细数频年游处,舞榭莺梳,歌筵燕掠。垫巾侧帽,双倚东风院落。

簟纹新染,水烟小定,更忆溪边,画桡斜阁。似梦如尘情绪,事去凝思,花影还簸墙角。

今夜阳关怕唱,玉樽潋滟持旋却。若到无诸国,有连天嘶马,匝树飞鹊。

轻红荔子,笼遍戈船绡幕。我在江南残照里,只行踪落拓。

武夷回首,倘依然念著。

第74首、送别【朝代:唐代|作者:骆宾王】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第75首、凤吹笙曲(一作凤笙篇送别)【朝代:唐代|作者:李白】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始闻炼气餐金液,

复道朝天赴玉京。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此时惜别讵堪闻,

此地相看未忍分。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莫学吹笙王子晋,

一遇浮丘断不还。

第76首、赤壁歌送别【朝代:唐代|作者: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第77首、江上送别【朝代:唐代|作者:皇甫松】

祖席驻征棹,开帆候信潮。隔筵桃叶泣,吹管杏花飘。

船去鸥飞阁,人归尘上桥。别离惆怅泪,江路湿红蕉。

第78首、谢亭送别【朝代:唐代|作者: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第79首、昭君怨·送别【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第80首、岁晚自沙溪买舟归社桥酬李秋崖送别韵【朝代:宋代|作者:释文珦】

岁暮溪头欲雪天,思归频问社桥船。

心知篱落梅花树,已有寒香似去年。

第81首、送别长翁制干赴审察 其三【朝代:宋代|作者:程公许】

机欲审而发,瑟调音自谐。

况思万全计,可畏一毫差。

回斡须群彦,轮囷叠寸怀。

樵渔暂相狎,鸳鹭岂其侪。

第82首、送别【朝代:宋代|作者:陈宗道】

江边出相送,君去我当返。

徘徊未忍还,孤帆夕阳远。

第83首、春声碎·南浦送别自度腔【朝代:宋代|作者:谭宣子】

津馆贮轻寒,脉脉离情如水。东风不管,垂杨无力,总雨颦烟寐。栏干外。怕春燕掠天,疏鼓叠、春声碎。

刘郎易憔悴。况是恹恹病起。蛮笺漫展,便写就新词,倩谁将寄。当此际。浑似梦峡啼湘,一寸相思千里。

第84首、【仙吕】寄生草·送别阳关曲【朝代:元代|作者:曾瑞】

送别

阳关曲,歌金缕,离别杯,倒玉壶。为功名不可留君住,远程途无计将奴去,想人间最是伤情处。玉容愁过武陵溪,雕鞍懒上临平路。

第85首、送别袁公四诗 其四【朝代:宋代|作者:孙应时】

南风一夜涨痕吹,江岫排空送衮衣。

万里直愁知己远,百年长恨此公稀。

眼看蜀柂沙边起,心逐吴云峡外飞。

流水高山有殊遇,此生何地不瞻依。

第86首、送别史友六首 其五【朝代:宋代|作者:敖陶孙】

八堰三江良苦,十洲五峤能明。

归路未夸海市,还家且餍南烹。

第87首、送别常叔度知县 其二【朝代:宋代|作者:孙应时】

一朝倾盖更倾心,颇畏人惊语太深。

乍可陶庐烦送酒,难堪偃室傍鸣琴。

君今此去班群玉,我亦何言托断金。

啼鴂飞花春又了,萧萧风雨卧山林。

第88首、送别曾幼广赴漕试归【朝代:宋代|作者:陈起】

疋马来东吴,策勋在一战。

文场老燕代,余子自北面。

西风敲镫归,山应过处恋。

英气凛横槊,河海能几见。

自识韩将军,论交今惓惓。

第89首、送别【朝代:宋代|作者:白玉蟾】

十日九风雨,一春三别离。

予嗟吟骨瘦,子亦坐诗痴。

第90首、庆伯以二诗送别已而又辱同广声追送庆伯复有所赋并次韵为答三首 其二【朝代:宋代|作者:赵蕃】

凛凛君中外,堂堂国盛明。

曾闻百年契,岂待一朝盟。

老矣我何事,勉哉君勿轻。

科名虽世业,直道是家声。

第91首、淳祐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九轩自江东提刑归抵家时三馆诸公以风霜随气节河汉下文章分韵赋诗送别得河字【朝代:宋代|作者:牟子才】

群玉之峰千丈高,太微左宇凌星河。

承明着作记仙室,汗青芸香老研磨。

瀛洲学士水苍佩,清响戛击谐云和。

我朝仁祖重兹选,涵养泽媲周菁莪。

一时搜罗尽才杰,论事往往无讥诃。

四贤景祐国之镇,肯为公议轻倒戈。

当年枨触鼎鼐意,愿与希文同谪播。

庆历一客伤众客,醉饱过耳宁有他。

文符搜索网打尽,谣咏可但仇傲歌。

古来馆阁有如此,劲气金石相荡摩。

能令皇图耸天际,势与泰华并嵯峨。

南箕贝锦半天下,翻作采葛伤谗多。

视若弁髦如土梗,甚者足蹋鲸海波。

吁嗟此意久不作,遗响近续应非讹。

西山有孙剩文采,二十八宿心包罗。

芳菲弥章楚骚蕙,硕大且俨陈陂荷。

峨冠蓬岛两冰暑,凌溯迤逦风玉珂。

俯而就之岂不可,议论乃欲降妖魔。

纪纲一疏有奇气,几微半语驱沉疴。

手披逆鳞触震电,心翼汉鼎扶羲娥。

悠然群聩发深省,诵之穆若清风过。

凤凰肯啄我伤粟,骐骥岂饫天山禾。

殿头拜疏勇莫遏,指点归问烟江蓑。

要津未若急流退,苞栩孰与考槃过。

使乎六辔咏柔耳,清节人士歌五紽。

之齐出昼有时义,去就大抵师丘轲。

蹇予覊旅生也后,颉颃蜚佩应殊科。

前时连章乞身去,夜梦栩栩思珉璠。

天高不闻心转切,为人岂忍甘婆娑。

斧奸心事忧国念,大略相似柯伐柯。

君今询度我如执,啜其泣矣心谓何。

君不见熙宁元祐国是易,未尝俯仰惟东坡。

又不见绍圣更张罹祸惨,百折不挫称涪皤。

世间富贵何足道,倏忽殆类赴烛蛾。

妍者妩媚姿夭冶,轻儇佻巧甘媕阿。

甜淡只腥八九息,酣寝喧鸣奏鼓鼍。

谏君超然独醒苏,回首万望蓬一窠。

倘陪高风驾黄鹄,归傲泉石间壁梭。

俯佣鱼钩晚获得,远寄或可酬清哦。

疎桐缺月漏初断,鸿影缥缈还见么。

他年邂逅谈旧事,抚掌一笑重呵呵。

第92首、送别【朝代:宋代|作者:张嵲】

十年漂转鬓成丝,细话平生万事非。

却忆青灯初罢酒,俄闻鐡骑已成围。

当时痛饮今谁在,从此覊游与愿违。

客里别君还岁晚,江湖寥廓泪堪挥。

第93首、彦恢被旨使京西将归待次用前韵送别因呈乡里亲旧【朝代:宋代|作者:周紫芝】

知公直节自当年,终不留衣与大颠。

胸次已能呑梦泽,功名宁复愧燕然。

登车莫厌尘吹帽,移棹应思水拍天。

归去交游如问我,为言百事老俱捐。

第94首、送别陈侍郎应求知泉州【朝代:宋代|作者:林光朝】

百片牙旗水面长,蔡邕题在刺桐乡。

十年杯酒开云榭,一样官衔过洛阳。

我亦携家缘送客,谁能扫地自焚香。

野桥冲腊寒梅白,莫要登临忆侍郎。

第95首、石渠行送别福建参议李着作器之【朝代:宋代|作者:林光朝】

我来石渠五十六,双鬓如蓬腰未曲。

岂为健笔有徐庾,自数来时六十五。

谁解辛苦续子虚,长安有客四十余。

已成老翁不肯去,青藜当户夜读书。

东观丈人起遐想,无为岁月空踟蹰。

去作诸侯老宾客,可无绿水兼红蕖。

我家东下才百里,钓螺一曲清无滓。

草堂为筑荔枝斜,濯锦江头有如是。

子思子方道为尊,南国佳人如秋云。

不知公侯有朱箔,要问常州李着作。

第96首、列之告别为之怅然小诗送别【朝代:宋代|作者:李光】

小桥西巷每徜徉,忽趁南风返故乡。

旋汲双泉烹日铸,从今谁共北窗凉。

第97首、江上送别【朝代:宋代|作者:寇准】

浪叠春江远树微,落花风雨共凄凄。

愁人此际肠须断,况是登临更送归。

第98首、送别回作【朝代:宋代|作者:韦骧】

祖饯初还重仳违,懒鞭款段入城扉。

旌旗人去山川晚,台榭春归花药稀。

鼓吹渐遥空望望,旄倪相顾共依依。

自怜无以纾诚恋,唯有诗筒殆庶几。

第99首、酬进士杨赡送别【朝代:唐代|作者:崔致远】

海山遥望晓烟浓,百幅帆张万里风。

悲莫悲兮儿女事,不须怊怅别离中。

第100首、次韵知常德袁尊固监丞送别四诗 其二【朝代:宋代|作者:魏了翁】

孔训元无实对名,只言为己与求人。

能知管仲不为谅,便识殷贤都是仁。

义利两涂消处长,古今一理屈中伸。

自从圣学寥寥后,千百年谁信得真。

相关内容
  • 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实践活动
    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实践活动

    对于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探究已经进行了几个月的研究,返璞归真到这个课题研究的题目,我认为,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实施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于小组合作的内容设计是否形式新颖?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去思考的。对于学生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同样小组合作学习也应做到因地制宜,具体案例的实施过程、教学效果、教后的反思、改进、再实施如此的良性循环才能对我们的研究有实在

  • 小学生迎接元旦的句子117句
    小学生迎接元旦的句子117句

    1、阴转晴,晴转阴,又出太阳又结冰。元旦节,假期近,祝你玩得舒心,吃得开心想起顶心,忘记伤心,收到我祝福顿时和我心心相印!2、祝愿各位朋友新年好,一生平安,幸福到老!3、句号是圆圈,月像盘是圆月,梦想成真是圆梦。元月1日祝福送你

  •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1、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加强综合训练,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教材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4篇课文。思想教

  • 小学语文教师新学期教学计划范文精选
    小学语文教师新学期教学计划范文精选

    1、小学语文教师新学期教学计划范文精选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接任新班,为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四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为中心,以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为主线,从日常行为到学习习惯;从学习成绩到身体

  •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1、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一、教学分析我所任教的五(1)共有学生45人,女20人,男25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都很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基本上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合作意识较强。从以往的情况看,本班学生缺乏创

  • 小学英语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英语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

    1、小学英语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xx市教研室、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依据;继续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反思和总结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 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6个单元、2个复习单元。每个单元分“A、B、C”三个部分,共12页。复习单元为6页。A、B两部分主要教学单词和对话。通过各种形式教学生字和单词,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C

  • 小学合唱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小学合唱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1、小学合唱兴趣小组活动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合唱兴趣小组的成员来自2-6年级,其中3-6年级的学生参加合唱队的训练已经有了一定时间。部分2年级学生是新进来的所以在声音的训练上要花较多的时间来解决。二、活动

  • 小学二年级教学计划格式
    小学二年级教学计划格式

    1、小学二年级教学计划格式一、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级时培养了一定的音乐常规,对音乐的兴趣很强。尤其是对活泼的、贴近生活的歌曲更加喜爱。学生的发展很不平衡。大部分学生音乐感觉很好,音准也不错,也有少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教学计划范文
    小学五年级教学计划范文

    1、小学五年级教学计划范文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6个单元、2个复习单元。每个单元分“A、B、C”三个部分,共12页。复习单元为6页。A、B两部分主要教学单词和对话。通过各种形式教学生字和单词,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C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