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诗禅词100首一年级》可能是您在寻找古诗词推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第1首、送驯鹿与车禅长老(宋代-蔡襄)
二年驯扰傍山家,欲领东还道路赊。
送汝给孤园里去,此生长伴大牛车。
第2首、翠云分韵得禅字(宋代-谢薖)
杖履信所适,溪流忽溅溅。行入武陵村,偶入桃花源。
划然见华屋,佛界开青莲。匆匆伊蒲馔,一饷腹果然。
同游得吾党,旷达真能贤。董何韵俱胜,欲拍诸阮肩。
两王亦豪举,一掷常万钱。周郎秀眉宇,要是佳少年。
众中兀老子,少味亦寡言。困眠借僧榻,自嘲边腹便。
平时所怀人,磊落星辰悬。会合不易得,兹游岂非天。
重来恐寡伴,独访祖师禅。
第3首、立秋日破晓入山携枕簟睡於禅静庵中作诗一首(宋代-毛滂)
西风安起无人乡,云深万籁含清商。
山容便与新秋净,稻花已作丰年香。
断蝉抱柳咽残月,卧霞排雾通朝阳。
过桥寺影出疏木,入户竹色来低墙。
蒲团纸帐两寂寞,独有老桧磨风霜。
东堂老子喜睡人,来借一榻乐未央。
含风涟漪开玉脊,小屏晚绿横潇湘。
梦寒支枕风入发,过眼冉冉茶烟苍。
红薇花阴煮玉醴,满瓯飞雪置我旁。
平生世味总如水,老大纵健肝膈凉。
翛然此意不可道,卧看石竹凝孤芳。
第4首、赠济禅师(唐代-任翻)
碧峰秋寺内,禅客已无情。半顶发根白,一生心地清。
竹房侵月静,石径到门平。山下尘嚣路,终年誓不行。
第5首、赠胡禅归(唐代-贾岛)
自是根机钝,非关夏腊深。秋来江上寺,夜坐岭南心。
井凿山含月,风吹磬出林。祖师携只履,去路杳难寻。
第6首、和季翔韵简洪山海禅师还山(明代-管讷)
八载归来说苦空,禅心只与旧时同。卖将薪去谁家事,种得松成几许工。
雨露无私沾帝泽,山林有道振宗风。半霄岩下行吟处,秋色还归杖屦中。
第7首、百字令 其一 万佛造像(近现代-邓潜)
汉时伊阙,有佛家摹样,镂琼镌玉。一叶一花参妙相,万亿化身西蜀。
璎珞分明,毡椎细腻,塌碎苔斑绿。访碑人到,惜无铭赞堪读。
回忆寺枕江滨,塔留铁像,黔志曾编录。护法沙门缘底事,笑倒如来金粟。
古锦盛囊,妙香凝纸,翠墨光盈目。王孙辇去,郁林载石同不。
第8首、由衡岳南台寺历玉版桥至半云庵后山谒庭柏禅师墓还至田家醉书(清代-严玉森)
入山复十里,积翠交万重。曾经太华险,履此能从容。
霞外鹄影微,霁初雪意慵。薄薄田舍酒,疏疏远寺钟。
泉汲思中泠,樵衲来上封。乡梦莼一丝,春锦花千峰。
万类共悲喜,孤筠观淡浓。兹游任醒醉,箕颍怀前踪。
第9首、禅人写师真求赞(宋代-释子淳)
咄这枯槁形容,平生太煞揭斗。
电光石火之机,两舌一还无口。
直截根源不肯谈,爱引禅徒荒草走。
第10首、病起步西禅(明代-郑善夫)
一春伏枕莺可怜,病起野池明白莲。
偶尔梳头出城郭,便应看竹到西禅。
天晴求食鸟双下,日午闭门僧独眠。
明发螺江有行役,红尘白鸟异风烟。
第11首、石禅斋诗(明代-王世贞)
以禅呼石,石不点头。指石为禅,禅笑不休。禅亦强名,况石赘疣。
石在汝臆,滞汝西游。曷不椎碎,置之东流。自在无碍,荡荡悠悠。
汝既坚顽,如石水投。取指譬月,求剑刻舟。石言则妖,我何哓哓。
飞霰洪垆,才点即消。
第12首、绿云庵为苍麓禅人题(明代-袁宏道)
天女乘空洒蓝水,秋云染就层山里。泻地稍天万尺长,客雾邮风二十里。
筼筜谷前君山侧,水冷山枯行不得。藤花格子竹方床,眼里丛梢如旧识。
第13首、熙宁七年八月望日自杭之宋过永乐院观承天佛日广慧洎永乐四老上堂因而留题(宋代-陈襄)
雷音一振绝微言,末学方知祖道尊。莫讶师僧无见处,人人俱解句中玄。
第14首、佛惠寺(宋代-阮阅)
细雨斜风入乱山,湿云堆里见东关。
一筇来访林间寺,杜寺数声春又还。
第15首、观佛迹寺(唐代-王勃)
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颓华临曲磴,倾影赴前除。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第16首、东涧以且静坐三字赠莆阳郭堂长阳岩谓莫作禅会名言也用韵一首(宋代-林希逸)
作镜如何砖可磨,个中方法似无多。定而能静吾师也,不比跏趺佞佛何。
第17首、晓贤师续佛寿颂(宋代-黄庭坚)
养子续佛寿,非为养色身。
捧打石师子,只要实头人。
出家无正因,不得正命食。
是真出家儿,不费秋毫力。
讲得天雨花,说得石点头。
人人是檀越,负命者上钩。
第18首、夜宴洛阳程九主簿宅送杨三山人往天台寻智者禅师隐居(唐代-刘长卿)
东林问逋客,何处栖幽偏。满腹万馀卷,息机三十年。
志图良已久,鬓发空苍然。调啸寄疏旷,形骸如弃捐。
本家关西族,别业嵩阳田。云卧能独往,山栖幸周旋。
垂竿不在鱼,卖药不为钱。藜杖闲倚壁,松花常醉眠。
顷辞青溪隐,来访赤县仙。南亩自甘贱,中朝唯爱贤。
仍空世谛法,远结天台缘。魏阙从此去,沧洲知所便。
主人琼枝秀,宠别瑶华篇。落日扫尘榻,春风吹客船。
此行颇自适,物外谁能牵。弄棹白蘋里,挂帆飞鸟边。
落潮见孤屿,彻底观澄涟。雁过湖上月,猿声峰际天。
群峰趋海峤,千里黛相连。遥倚赤城上,曈曈初日圆。
昔闻智公隐,此地常安禅。千载已如梦,一灯今尚传。
云龛闭遗影,石窟无人烟。古寺暗乔木,春崖鸣细泉。
流尘既寂寞,缅想增婵娟。山鸟怨庭树,门人思步莲。
夷犹怀永路,怅望临清川。渔人来梦里,沙鸥飞眼前。
独游岂易惬,群动多相缠。羡尔五湖夜,往来闲扣舷。
第19首、送幽禅师(唐代-齐己)
霜繁野叶飞,长老卷行衣。浮世不知处,白云相待归。
磬和天籁响,禅动岳神威。莫便言长往,劳生待发机。
第20首、茔禅师房观山海图(唐代-李白)
真僧闭精宇,灭迹含达观。列嶂图云山,攒峰入霄汉。
丹崖森在目,清昼疑卷幔。蓬壶来轩窗,瀛海入几案。
烟涛争喷薄,岛屿相凌乱。征帆飘空中,瀑水洒天半。
峥嵘若可陟,想像徒盈叹。杳与真心冥,遂谐静者玩。
如登赤城里,揭步沧洲畔。即事能娱人,从兹得消散。
第21首、送觉允之东禅(宋代-释慧空)
了了了,觉觉觉,万里岷峨何处著。全身梦入蛊毒乡,滴水石沾随饮啄。
觉觉觉,了了了,金鸡一拍扶桑晓。眼开还是觉城东,急打翻身个筋斗。
第22首、景泰禅阁(宋代-谭粹)
二山相传成,禅阁出山半。仰观青冥逼,俯见白石粲。
锡杖涌玉泉,铁桥通银汉。巍然概诸天,恍若登彼岸。
无人解菩提,松涛自昏旦。
第23首、隆玺禅师慕远公之金界探庐山之紫峰过我言别赋送此篇一首(明代-黄省曾)
上座闻僧凤,高文景誓莲。体宗由得性,超果任穷年。
鹦鹉三千众,芙蕖十八贤。高怀皆离日,妙观总弥天。
石镜留玄照,香垆续圣烟。趾清庭选福,心秀刹求偏。
一钵游王舍,孤云度法筵。东林堪宿树,北涧趁调弦。
鸟弄全标梵,花开悉露禅。入溪刘并德,陟顶惠同肩。
别将衣作念,去以道为怜。借取春堂月,驰光建业船。
第24首、寄龙门海禅师(元代-丁鹤年)
曾向龙门俯急流,泰山如垤海如沤。学仙漫比还家鹤,作佛须看露地牛。
远岫孤云归薄暮,澄潭一月印清秋。葛川旧有三生约,拟策枯藤到上头。
第25首、送及禅人(宋代-释明辩)
马面夜叉才稽首,牛头狱卒便惊拳。
洞宾唱个陶甄理,脱壳乌龟飞上天。
第26首、淳熙内禅颂(宋代-王子俊)
太初冥冥,孰究孰营。
羲仪图之,靡丽於成。
有圣惟勋,疏之瀹之。
斧其不条,而荒度之。
匪世不阜,匪穹不佑。
可燕可守,而勋以不有。
乃逊於华,与世为公。
何以告之,曰允执其中。
华述厥志,亦以命文命。
庇克念厥绍,以共阐厥盛。
皇皇惟天,而勋则之。
绝德与功,绍者克之。
我瞻我稽,阅世惟千。
泯泯芬芬,曾莫闯厥藩。
天将开之,必固培之。
厥培以丰,古尚克回之。
岂惟回之,视培浅深。
轶而躏之,视我斯今。
粤岁已酉,二月壬戍。
天仗宵严,彤廷晓跸,
穆穆寿皇,如天斯临。
群后在位,奉承玉音。
曰予一人,实倦於勤。
退处北宫,以笃於亲。
赫是大宝,畀我圣子。
圣子惟睿,天命夙以启。
不吝於权,盍居乃功。
释焉不成,惟寿皇之公。
寿皇之公,其孰发之。
念我高宗,中心怛之。
始时春秋,五十有六。
向用康宁,以燕遐福。
亟其与子,於密退藏。
其子为谁,繄我寿皇。
寿皇承之,匪亟匪徐。
二十八年,四方於於。
国是益孚,生齿益蕃。
於野於朝,肃肃闲闲。
圣子重晖,如帝之初。
於千万年,曾靡或渝。
熟条不根,熟委弗源。
念我高宗,允逊孔艰。
匪高宗是怀,艺祖之思。
洗时之腥,仁涵於肌。
灵旗焰焰,平国惟九。
其酋既贷,矧彼群丑。
吾子吾孙,吾士大夫。
毋刻尔刑,顾质之书。
尔有嘉言,尔则我告。
我赏我劝,如彼害何悼。
不以干戈,而置诗书。
维彼槐庭,谓匪儒弗居。
列圣一心,讳兵与刑。
维鲠言是听,惟大猷是经。
钟我高宗,启我寿皇。
爰及圣上,笃其明昌。
惟是四条,式克至今。
艺祖高宗,寿皇之心。
匪时匪今,振古之式。
式勿替厥度,亦以燕罔极。
帝开明堂,百辟来贺。
四夷攸同,莫敢或讹。
不肃不厉,不震不竦。
焯其旧章,贻我垂拱。
勋迫耄,乃禅於华。
华逮陟方,俾夏建厥家。
孰如高宗,及我寿皇。
与龄方昌,而遽晦厥光。
帝降而王,功弗德之逮。
庸不列五帝,而祖三代。
孰如我皇,惟德崇崇。
显号鸿休,蔚其并隆。
维时寿皇,万寿无疆。
日三受朝,衮冕煌煌。
维时皇上,治益底厥极。
亲心载宁,万邦以无斁。
万姓讴歌,於室於涂。
微臣作颂,以对於康衢。
第27首、逢年与德粲同之温陵谒大智禅师医作四小诗送之 其二(宋代-朱松)
六年别故山,松竹故无恙。此身已天涯,飘走复何向。
清源老医师,砭偻出投杖。勿辞一往勤,挹彼上池涨。
第28首、涂毒策禅师真赞二首 其一(宋代-陆游)
骨相瑰奇,风神萧散。貌肃而和,语尽而简。画得者英气逼人,画不得者顶门上一只眼。
第29首、长沙北禅览古(宋代-王庭圭)
明湖涨天光,春云如粉碎。吴王宫女罢吹箫,象床玉椀今安在。
桃李初开映绿池,绿池水暖摇花枝。闻道只今池上月,照见吴王繁盛时。
当时粉色艳月彩,今日古坟烟草衰。草衰不见吴宫事,唯有月下孤猿啼。
猿声哀告问不得,又恐清晓催黄鹂。
第30首、暑月访龙潭寄禅上人【近现代:释敬安】
一瓶一钵一诗囊,十里荷花两袖香。只为多情寻故旧,禅心本不在炎凉。
第31首、晓发佛潭桥【唐代:陈元光】
朝暾催上道,兔魄欲西沈。去雁长空没,飞花曲径深。
事沿桥树往,诗落海鸥吟。马鬣嘶风耸,龙旂闪电临。
峰攒仙掌巧,露重将袍阴。农唤耕春早,僧迎展拜钦。
看看葵日丽,照破艳阳心。
第32首、银山寺和宗禅师四季诗 春【唐代:王质】
但听清圆不觉喧,松床纸帐坦便便。草深雉子争烘日,树暖蜂雏懒趁烟。
无事石头频打睡,有时村店暂逃禅。寻花问柳山前后,隐隐钟声暮已传。
第33首、送印禅归乡【宋代:释慧空】
秦溪青田十日程,自彼到此小行脚。念来三见枫叶丹,依然又带天平错。
问渠去矣再来无,游客虽好家山乐。我亦无家可得归,去去善为山路恶。
第34首、永明禅师房【唐代:韩偓】
景色方妍媚,寻真出近郊。宝香炉上爇,金磬佛前敲。
蔓草棱山径,晴云拂树梢。支公禅寂处,时有鹤来巢。
第35首、吊草堂禅师【唐代:刘得仁】
杖履疑师在,房关四壁蛩。贮瓶经腊水,响塔隔山钟。
乳鸽沿苔井,斋猿散雪峰。如何不相见,倚遍寺前松。
第36首、禅师【唐代:贯休】
击鼓求亡益是非,木中生火更何为。
吾师别是醍醐味,不是知心人不知。
第37首、赠道微禅师【唐代:李洞】
铜瓶涩泻水,出碛蹑莲层。猛虎降低鼠,盘雕望小蝇。
通禅五天日,照祖几朝灯。短发归林白,何妨剃未能。
第38首、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唐代:刘长卿】
般若公,般若公,负钵何时下祝融。归路却看飞鸟外,
禅房空掩白云中。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第39首、禅人写真请赞 其十一【宋代:释昙华】
身心一如,身外无馀。不愿成佛,亦非凡夫。甘作上牢漆桶,无心计较锱铢。
万古银山铁壁,更没者也之乎。是则活埋老僧,不是则打杀昙慧。
暗透两重牢关,烈焰不藏蚊蚋。
第40首、即心即佛【宋代:释守卓】
风劲叶频落,山高日易沈。坐中人不见,窗外白云深。
第41首、齐禅者之道场【宋代:释智愚】
峰从险处自孤起,石到虎边飞冽泉。
门户既难子宜去,莫辞深雪立庭前。
第42首、实禅者最省【宋代:释智愚】
灵山禅起未温席,却问潮阳过海船。
咨省寿堂春日静,究心应记白云边。
第43首、题佛鉴禅师语录后【宋代:释慧古】
流水高山不在弦,等闲成曲又成篇。列珊瑚树枝枝好,撒水银珠颗颗圆。
挥落禅关无少滞,增添衲子几重冤。拟于纸上明端的,争似当机自造玄。
第44首、敏上人坐禅诗以嘲之 其二【明代:杨巍】
寂照原无二,休从寂一边。宗门曾有语,作镜不磨砖。
第45首、匡云上人制斑竹龛奉佛归庐山偈以送之 其一【明代:李之世】
七宝庄严未是严,琅玕几点墨痕沾。香炉峰顶香云绕,疑对潇湘雨半帘。
第46首、憨山师自岭南寄楞伽新疏并书赋答凡三首时大师以弘法罹难废东海禅席遣戍南荒 其一【明代:法杲】
师于热海放慈航,丹徼朱厓信渺茫。天意逆扶金策杖,君恩翻起铁衣裳。
山回象郡风烟黑,身倚蛮方日月黄。今夕短戈聊当锡,莲花犹在舌端香。
第47首、寄左善世鹫峰禅师【明代:陈琏】
滁上暌违后,相寻屡失期。无由聆法偈,空自渺予思。
天界云霄近,毗卢景像奇。几时趋丈室,煮茗细论诗。
第48首、浴佛日刘元定邀诸公偕游高梁桥得为字 其一【明代:袁宏道】
节是祗园会,欢同曲水池。妖童歌串乱,天女鬟华随。
是树皆停盖,无波不泛卮。鱼龙与角抵,乐事看君为。
第49首、题美人图说者二乔观书意彷佛之【明代:曹义】
华堂春煖清昼长,紫檀烟袅狻猊香。水晶帘捲西山翠,牡丹花映娇娥妆。
鸣鸠乳燕闹春晓,回廊复道芬兰草。柳阴影转昼沉沉,花漏声迟人悄悄。
玉人细阅女诫书,支颐默识心安舒。心安舒,味道腴,善恶之戒秋月如。
牙床玉几坐终日,画屏锦帐垂流苏。回头阿姝珠宫侧,莲步轻移以无力。
云鬟斜坠若徘徊,纨扇低摇带羞涩。风流画工描此图,贞姿淑态良不殊。
柳眉烟锁杏花脸,蝉衫香拂青霞裾。想是当年乔二女,生来富贵由天与。
阿翁适遇乱离中,一见英豪即相许。
第50首、寄镇性禅师【明代:谢榛】
草庭驯鸽傍谁飞,云锁山房何日归。帝里宁教淹锡杖,京尘犹恐上缁衣。
路通三晋音书杳,雨隔诸天钟磬微。却忆少林风雪夜,一灯相对话禅机。
第51首、闺人礼佛词 其一【明代:王彦泓】
唵叭香薰扫象图,拜容纤弱不禁扶。轻妆淡服堪描画,鹦鹉笼前捻数珠。
第52首、毗卢踏雪歌为小寄禅本师笠公作【清代:邓辅纶】
笠公笠公,胡不飞锡后湖同结夏,莲土千花净相亚。
又胡不浮海一苇朝普陀,皈仰白衣辞婆娑。胡为洞庭霜高朔风烈,打包来踏毗卢雪。
毗卢庄严极大壮,香界氤氲豁尘障。借问经始檀越谁,忠襄布金重新之。
公虽蜕去神护持,不然此寺亦几废。寺得寄师寺无替,福田龙象赖汝辈。
吁嗟乎!忠襄亦是英雄人,髑髅台高镆铘新。忽然放刀立成佛,施经饭僧日不足。
王侯富贵草头露,鸟尽弓藏悲末路。二曾功成身亦全,一学黄花一逃禅。
君不见袈娑覆处开殿宇,祇洹比邱千百聚。长廊斋僧鸣粥鼓,寄师乃不忘衣传。
迎取本师千里来江南,愿留面壁至十年。说偈如诗舌生莲,贯休齐己何足言。
呜呼天龙围绕夜叉走,请公试作狮子吼。
第53首、佛狸谶【清代:洪亮吉】
江水饮莫饱,佛狸死江岛。去年岁在寅,今年岁在卯。
崔伯深死亦早。
第54首、送澄禅者入蒋山【宋代:释德洪】
妙明廓彻圆当念,念未圆明颠倒转。譬如醉眼旋屋庐,屋庐岿然醉目眩。
要令鹘崙常现前,一切时中莫污染。昔日蒋山解颠草,一字不可饶两点。
第55首、过佛教子岭【宋代:李弥逊】
冈回岭转翠相重,觅语酬山未了工。
却恐前一是摩诘,此身今落花图中。
第56首、赠鹿苑信公诗禅 其二【宋代:张孝祥】
句中有眼悟方知,悟处还同病著锥。一个机关无两用,鸟窠拈起布毛吹。
第57首、古碑塔寺改律为禅乡大夫招凌云智禅师主法席规模就整侯丞用晦为赋揭章和者成轴书来索和【宋代:程公许】
智禅生峨下,稚齿希空门。落发受具戒,持钵巡诸村。
有如摩尼珠,烱然古井浑。又若大明镜,不受尘垢昏。
衰世不见理,窥天于覆盆。誓将昌祖道,特用报佛恩。
得法归燕社,闭口不复论。眷言古丛城,往事空剑痕。
谁规此浮屠,峻极压厚坤。意令五浊海,亲见两足尊。
末法裨贩盛,遗教髣髴存。破律会十方,有诏下九阍。
法席遴厥选,炉香冷复温。竖拂集龙象,催粥吼鲸鲲。
能使幽衢暝,豁开若木暾。空花眩俗眼,孰办牢脚跟。
斯道许津梁,如天柱昆崙。施金方山积,巧匠犹水奔。
请以六度法,为拔六欲根。诸君快说偈,群魔惊褫魂。
何时共峻陟,层霄疑可扪。勿谓蟹井小,可敌鲸海吞。
第58首、奉送真歇禅师往住阿育山兼简黄檗云峰诸老【宋代:张元干】
时流罕识真,特立取众忌。
不有明眼人,谁止万口沸。
古今冠盖场,毁誉固一致。
胡为空门中,生灭亦滋炽。
更怜晚学徒,遍参反谀媚。
妄将宗派分,未必尽师志。
要是鹰犬姿,乃出蛇鼠计。
堂堂真歇师,的的示大意。
所向古道场,衲子悉倾至。
往年入吴闽,宴坐走檀施。
继踵几尊宿,建立各超诣。
南方祖令行,山川久增气。
乃知群魔怖,不乐佛住世。
休歇云卧庵,谤焰息氛翳。
欻然天门开,黄纸书广利。
万态复现前,颇似厌权势。
去来初何心,缘感本自契。
悯茲象众衰,愿力救深弊。
维师法梁栋,世道贵相济。
露风吹海云,瘴岭发岩桂。
欲挽衣裓留,意已万里外。
我老卜后期,夜话炯不寐。
第59首、题僧希元禅隐堂【宋代:蔡襄】
游锡遍他方,归休静默堂。
孤吟时有得,诸念若为忘。
删竹减庭翠,煮茶生野香。
云山莫腾诮,心地本清凉。
第60首、送圆音禅友主席丹霞 其一【清代:成鹫】
海云山色海幢潮,到处门庭未寂寥。猿鹤无心恋城市,不妨龙象远相招。
第61首、和赠和龙妙空禅师【朝代:唐代|作者:夏鸿】
翰林遗迹镜潭前,孤峭高僧此处禅。
出为信门兴化日,坐当吾国太平年。
身同莹澈尼珠净,语并锋铓慧剑坚。
道果已圆名已遂,即看千匝绕香筵。
第62首、沔禅人之雁荡【朝代:宋代|作者:释智愚】
风高木落雁山秋,鞭起无依穴鼻牛。
村草步头拦不住,大方随处有良畴。
第63首、次欧阳少逸韵呈雪庭禅师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丘葵】
苹婆影镂日华明,照见枝头果已成。
却是南风有吟思,时将万叶作秋声。
第64首、郑渭滨过访而杜北山诸友继至惜乎招石峰月溪二禅不来【朝代:宋代|作者:徐集孙】
未见南枝与北枝,一清谁可话襟期。
不嫌添客重行酒,所欠惟僧共说诗。
竹影因风和雀动,水声带雨启鸥疑。
黄昏紧闭寒扉坐,自展韦编对伏牺。
第65首、吾党与佛会【朝代:宋代|作者:陈着】
我惜苏子瞻,气豪天地隘。
雄文万斛泉,盛名表昭代。
自负学见道,欲涨欧阳派。
胡为所以学,先与本论背。
或者交浮屠,聊尔奚足怪。
何至敢昌言,前身五祖戒。
眉山世积善,老泉亦英迈。
脉络有自来,胚胎乃融会。
顾诬正大传,谓感非类秽。
胡鬼是吾亲,父与母安在。
痛哉复痛哉,不孝此为大。
本来中无主,恍惚求诸外。
一妄流到今,狂澜正澎湃。
人人说轮回,处处习夷呗。
有识或见讥,动以苏为解。
愚者不必责,可责在吾辈。
当时若遇吾夫子,鸣鼓攻之此其最。
第66首、送逊禅人【朝代:宋代|作者:释月磵】
楚天空阔雁横秋,扬示二千年话头。
闪电光中如不荐,满蓬烟雨上孤舟。
第67首、狗子佛性颂【朝代:宋代|作者:白玉蟾】
雨过西风寒,苍苔封战骨。
可怜老将军,饮马长城窟。
第68首、禅人画师像请赞 其四【朝代:宋代|作者:释如珙】
持刀杀人,人心不死。
赤手杀人,人心不死。
伎俩俱尽,人心自死。
第69首、禅人写师真请赞 其一八【朝代:宋代|作者:释慧远】
横按拄杖,坐盘陀石。
鼻孔辽天,眼睛突出。
澹烟笼古树,缺月挂藤萝。
分付俊禅者,勘破老头陀。
第70首、礼四祖大医禅师塔【朝代:宋代|作者:释正觉】
祖道已传,黄梅妙龄。
幻泡忽灭,白净无形。
真相堂堂照膏火,教音默默鸣风铃。
老松挂月寒方夜,冻鹤巢云梦未醒。
第71首、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四五【朝代:宋代|作者:释正觉】
形仪淡如,胸腹空虚。
懒不学佛,钝不知书,静应诸缘而无外,默容万像而有余。
齐物而梦蝶,乐性而观鱼。
渠正是我兮我不是渠。
第72首、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五○【朝代:宋代|作者:释正觉】
须发老如,眉目清亮。
秋生野水之中,雪照寒山之上。
湛海之心,吞川之量。
头头不爽机宜,处处相投稳当。
第73首、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六四【朝代:宋代|作者:释正觉】
白发星星,骨癯气清。
雪浸山嵂屼,秋在水渟泓。
流琥珀兮涧松老,射珊瑚而波月明。
影落大千去也,何妨触处峥嵘。
第74首、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九二【朝代:宋代|作者:释正觉】
木石形骸,冰雪肝胆。
一点妙难名,十方机未感。
寒林摇落兮谁捋老虎之须,沧海潮干兮谁探老骊之颔。
默默湛存,昭昭元鉴。
发用也连干断坤,缘应也明离暗坎。
第75首、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一三四【朝代:宋代|作者:释正觉】
刹刹尘尘,随应现身。
百川之月,百华之春。
阿你随宜手眼快,更谁敢议骨头贫。
道交德邻,主主宾宾。
第76首、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二九三【朝代:宋代|作者:释正觉】
幻起有形,智空无名。
秋生月窟,云变干城。
摩娑百战胝瘢旧,向道而今老太平。
第77首、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八【朝代:宋代|作者:释正觉】
兀兀堆堆,髑髅眼开。
全身放下,借伴还来。
一弹指响流通句,楼阁门门见善财。
第78首、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八五【朝代:宋代|作者:释正觉】
枯槁形骸,虚明性怀。
秋河夜月,老树苍崖。
一机色前自宛转,万像头上谁安排。
云门拄杖,赵州草鞋。
第79首、次韵奉酬楞伽室老人歌寄怀云门佛日兼简干元老圭公并叙钟山二十年事可谓趁韵也【朝代:宋代|作者:张元干】
云门道价倾缁白,一去如何经书尺。
干竺宗旨超隐峰,客至不鸣斋后钟。
杨岐儿孙真铁脊,二子等是僧中龙。
平生我如拆袜线,老来要认本来面。
忆昨二老初相知,竹炉拥衲清夜围。
佛眼霜颅象懒瓒,圜悟辨口吞韩非。
钟山往事无人识,我识二子因师得。
楞伽一句作么生,请问同参俱本色。
第80首、禅人写真求赞 其四七【朝代:宋代|作者:释正觉】
只者赤肉一块,说甚清奇古怪。
平生懒似牛头,度世憨如布袋。
不空而空,无在而在。
法法唯心,尘尘三昧。
问渠是假是真,两彩而今一赛。
第81首、与初禅人【朝代:宋代|作者:释正觉】
洞下家风虚一着,白牛耕断青山脚。
而今何处不逢渠,鼻孔累垂相撞磕。
阿剌剌,始信从来无缚脱。
第82首、禅人写真请赞 其八【朝代:宋代|作者:释昙华】
拭眼堂前,临济正令。
且行一半,拈佛祖病。
第83首、和叔夏十绝一宿云峰寺二到韩公庄三饭草衣岩四泊东禅刹五六七八游碧玉泉九访杨秀才十叔夏思归 其二【朝代:宋代|作者:胡寅】
久闻人境寄陶庐,深约同游驾小车。
文举旧传樽有酒,冯欢宁叹食无鱼。
第84首、僧鹗禅人求赞【朝代:宋代|作者:释宗杲】
这汉一生空倔强,偏向人前放软顽。
涅槃路上栽荆棘,解脱门前紧着关。
不别法身三种病,岂识楞严义八还。
谩把少林在孔笛,等闲吹过汩罗湾。
第85首、晋言禅人求赞【朝代:宋代|作者:释宗杲】
虚空里揣出骨,闪电中作窼窟。
有问妙喜家风,此外更无别物。
第86首、与洞照禅人【朝代:宋代|作者:释道颜】
拔出赵州舌头,去却当门荆棘。
归家倒卧横眠,冷笑奔南走北。
第87首、送惠俦禅者【朝代:宋代|作者:释重显】
少林风规,何太萧洒。
笼古罩今,睥真睨假。
谁云发机射虎,自笑品类观马。
剑客茫茫不要呈,甑人往往须擒下。
俦禅俦禫,峥嵘象驾。
第88首、僧从事文字禅三首 其三【朝代:宋代|作者:释德洪】
三多授子文章法,坏衲酬吾老大心。
帘卷暮凉烟翠重,一声云斧觉山深。
第89首、潘叔愚诗有归家更读万卷书之语义荣司谏为其未切于道也则作诗以警之而其序乃有终日谈禅之语郑子闻而笑之且书既不必读则禅亦何必谈乎复作一诗呈司谏公用前韵也【朝代:宋代|作者:郑刚中】
弟见兄贤文学饱,意欲书卷穷探讨。
兄知纸上道不真,为弟谈禅说枯槁。
弟兄游戏作三昧,妙语生风洗烦恼。
头钻故纸大是痴,口祗谈禅痴不少。
冥冥道妙不容声,口语文书俱未了。
虽然公岂不解此,慧力绝人先洞晓。
暂借北山葛藤话,诱引群生入深渺。
云堂斋散归时想,自把万缘俱一扫。
第90首、口占示禅师【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
去岁别南岳,前年返泐潭。
临机一句子,今日遇同参。
第91首、将至南岳先寄演公禅师善公华严【朝代:宋代|作者:吕本中】
胡马扬尘烽燧作,我行乃在天一角。
江西趼足过湖南,本赴郴阳故人约。
中途群盗又蜂起,所至往往为囊橐。
迟回改路心自笑,隐忍畏事人所薄。
不因此去渡湘水,更欲何时到南岳。
山中况有二老人,万里同来且安乐。
遥瞻见我应大笑,白须黑面都如昨。
平生故旧几人在,不早从公老丘壑。
自经丧乱可过从,每一思之怀抱恶。
请公更说因地初,一解人间因慧缚。
第92首、和梅堂祖心禅师答潭州知府谏议谢凡五遣人召禅师不往 其二【朝代:宋代|作者:彭汝砺】
胡床误看碧松枝,自爱壶中日月迟。
冰尽暖沙眠犊子,波间细雨浴鱼儿。
第93首、过毕家池有姓陈者送香橙八颗云有子在太学名景初有佛舍额曰永固院临水而门闭有神祠云江南吴王庙必孙氏也 其三【朝代:宋代|作者:王十朋】
江东英杰旧孙郎,遗烈于今尚未忘。
犹有神祠枕流水,一间茅屋似昭王。
第94首、次韵无极以道寄金山寺佛鉴五绝 其四【朝代:宋代|作者:晁补之】
无极世缘如嚼蜡,人言当住夜摩天。
此郎久学无生忍,此事吾知否不然。
第95首、奉寄零陵太平禅师【朝代:宋代|作者:沈辽】
昔住东江不计年,青松白竹望潇川。
先知大士当行化,故卜幽栖为结缘。
五姓香花瞻法坐,六时清磬会诸天。
山前耆旧如相见,应坐维摩老病禅。
第96首、予自右辖出镇钟陵秘监家兄不忍远别亟见宰坐求替遂得同赴江西时也荐福大德显公禅门上首言归东林亦获结侣道路陪游每承清论今过寺因留题诗一首【朝代:唐代|作者:裴坦】
麟台朝士辞书府,凤阙禅宗出帝京。
归到双林亲慧远,行过五柳谒渊明。
白衣居士轻班爵,败[衲]高僧[薄世]情。
引得病夫无外想,一心师事[竺先生]。
(见罗振玉《吉石盦丛书》影宋钞本、《殷礼在斯堂丛书》校排本宋陈舜俞纂《庐山记》卷四。
诗缺六字,据《永乐大典》卷六六九九引宋佚名《江州志》补)(按:《全唐诗补逸》卷十二据《永乐大典》录此诗,归裴休,题阙另拟。
诗有误字。
今重录。
‘一心’,宋抄误作‘二心’,罗校本已改正。
《江州志》作‘一生’。
本诗作者,《永乐大典》及《庐山记》均题为裴休,后者并收有作者兄裴谟之和诗。
岑仲勉先生《唐方镇年表正补》谓:裴‘休自中舍除江西,有张又新《建碑记》及杜牧《代让平章事表》可证,非自右丞〖右辖〗出,休兄亦不名谟,唯《新表》中眷裴,僖宗相裴坦之兄名谟,乃知诗实坦作,后人误书坦为休也’。
其说可从,今据以移正。
)-1157-。
第97首、禅诗 一【朝代:唐代|作者:无名僧】
座禅不乱意,观色更无缘。
三独罗刹得成佛,不要流心再座禅。
(原注云:‘五言一首。
’)。
第98首、闻仰山禅师往曹溪因赠【朝代:唐代|作者:张乔】
曹溪松下路,猨鸟重相亲。
四海求玄理,千峰绕定身。
异花天上堕,灵草雪中春。
自惜经行处,焚香礼旧真。
第99首、黎阳大佛高七十尺和颖叔侍郎韵【朝代:宋代|作者:彭汝砺】
百千妙法寄微尘,更向人间见大身。
何怪黎阳七十尺,当时广倍百由旬。
第100首、禅道同功修养诀【朝代:宋代|作者:晁逈】
心息相依,息调心静。
静调久久,可成胜定。
神气相合,气和神清。
清和久久,可致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