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古诗词推荐 > 

咏竹古诗词100首六年级

栏目:古诗词推荐
时间:2023-08-25 18:39:11
文章: 分享

《咏竹古诗词100首六年级》可能是您在寻找古诗词推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第1首、竹里馆(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xiào)。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第2首、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唐代-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谷口一作:溪上)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第3首、题竹二十一首 其四(元代-吴镇)

轻阴护绿苔,清风翻紫箨。未参玉版师,先放扬州鹤。

第4首、越上宝林寺八咏 其七 深竹堂(元代-陈樵)

禅宫庭宇静,深翠万竿竹。忽悟瓦砾声,香严道机熟。

第5首、留题毗山松风竹月亭(元代-杨维桢)

荡舟北郭外,华表见新亭。水作游龙势,山为偃月形。

怪松蟠水赤,高竹上山青。一束生刍意,千秋地下灵。

第6首、孙元忠寄示种竹诗戏以二十篇答 其十五(宋代-孔平仲)

竹皮含旧翠,鸟雀满樛枝。冰壶动摇碧,故作傍人低。

细雨荷锄立,秋风独杖藜。老来性情静,不是傲当时。

第7首、高竹八首(宋代-邵雍)

高竹已可爱,况在垂杨下。

幽人无轩冕,得此自可诧。

枉尺既不能,括囊又何谢。

贾生若知此,恸哭亦自罢。

第8首、高竹八首 其四(宋代-邵雍)

高竹碧相倚,自能发馀清。时时微风来,万叶同一声。

道污得夷理,物虚含远情。阶前闲步人,意思何清平。

第9首、养竹(宋代-苏辙)

病竹养经年,生笋大如母。

初番放出林,末番任供口。

欲求五寸围,更听三年後。

萧疏尽椽桷,无复堪作帚。

吾庐适营葺,便可开户牖。

秀色到衣冠,清风荡尘垢。

物生恨失养,养至无不厚。

斧斤日摧剥,阴阳自难救。

闲居玩草木,农圃即师友。

养人如养竹,举目皆孝秀。

第10首、次韵宋尚书山居十五咏·竹径(宋代-方岳)

此君老去更风猷,冰雪生寒我辈流。

穿径略容携客共,交情畴昔雅相投。

第11首、书文与可墨竹(并叙)(宋代-苏轼)

亡友文与可有四绝,诗一,楚词二,草书三,画四。

与可尝云:世无知我者,惟子瞻一见,识吾妙处。

既没七年,睹其遗迹,而作是诗。

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

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第12首、题中书舍人朱孟辩墨竹(明代-管讷)

楚楚郎官玉雪温,朝回缓步出金门。挥毫写得县崖竹,都是中天雨露痕。

第13首、竹鹤图为医士仵思道题(明代-管讷)

此君风致极萧闲,合与胎仙共一班。千岁影迷苍雪里,九皋声在绿云间。

平安莫谩传书去,径造休教报客还。挂向芝房无点俗,长年相对悦清颜。

第14首、题胡长史所藏风晴雨嫩墨竹四首 其一(明代-管讷)

记得东林腊月栽,虚怀今对画图开。碧云何处忽飞到,苍雪无声欲堕来。

尚觉暮寒生翠袖,不惊午梦断瑶台。故园茅屋萧萧里,若个家僮扫石苔。

第15首、夜泊高陂其地多竹(清代-黄遵宪)

一篷凉月冷于秋,万竹潇潇俯碧流。欲拟勾留留不得,明年何处梦黄州?

第16首、戏柬竹坡挥使(明代-符锡)

竹坡因笑苦贪闲,静坐营中不下山。未识老夫心事在,吴门无地掩重关。

第17首、游覆釜山诸诗八首乃无量主人成果地也 其七 扫阶竹(明代-顾璘)

高岩短竹馀一尺,纤叶袅袅青鸾毛。空山无人月华冷,西风满地秋萧骚。

第18首、为盛用章郎中题红梅墨竹 其一(明代-张宁)

罗浮山下野桥边,冰雪姿容异往年。醉后不须银烛照,暗香疏影故依然。

第19首、题庆云东竹水居(元代-成廷圭)

水光当户白,竹色上衣青。风露涵虚室,江湖入净瓶。

林梢闲挂锡,月影静翻经。止观何闻见,秋声出杳冥。

第20首、题画竹(明代-胡奎)

昔闻王子猷,曾访戴安道。安知千百年,复见此君好。

第21首、和刁太博新墅十题其七移竹(宋代-梅尧臣)

远爱檀栾碧迳开,荷锄乘雨破秋苔。

直须探作阮家趣,更向烟林缺处栽。

第22首、昊天观新栽竹(唐代-刘得仁)

清风枝叶上,山鸟已栖来。根别古沟岸,影生秋观苔。

遍思诸草木,惟此出尘埃。恨为移君晚,空庭更拟栽。

第23首、长相思 竹(明代-陈霆)

金铁呜。玉雪呜。檐外秋高风日清。苍阴落枕屏。

湘山横。湘水平。两岸暝烟孤棹停。箫声吹月明。

第24首、题竹寄彦实侄(明代-杨士奇)

清江一曲绕柴门,乐志轩中隐趣繁。满种琅玕隔尘杂,更裁简册课儿孙。

第25首、奉和陶庵世父留题有竹别业韵六首 其三(明代-沈周)

粝饭粗衣常自足,犹胜杜甫客西川。老妻课佛清斋里,幼女鸣机夜火边。

几树凉云散高叶,一溪明月泻寒泉。寂寥草座无人伴,自起添香看篆烟。

第26首、周较书宗道主吾塾自吾弟以及吾儿去就十余年因竹请题寓情有咏(明代-沈周)

一别清风又十霜,重来三径(jìng)未全荒。

此君已觉垂垂老,稚(zhì)子今看稍稍长。

书简漫消新岁月,渔竿不厌旧沧浪。

试呼浊(zhuó)酒歌淇澳(ào),昨夜疏帘雨正凉。

第27首、十七日饮萧观远宅候竹坡不至(元代-郭钰)

候君直过横塘曲,白藕作花浸寒玉。秋香捲入桂树枝,主翁新酒今朝熟。

待君共泛杯中绿,前辈风流照心目。白发云间不可招,离情写向窗西竹。

第28首、寄题友梅堂友梅乃竹洲先生孙也(宋代-吴龙翰)

公昔洲多竹,而孙梅作堂。

月窗传瘦影,风壑度寒香。

友也真鱼水,兄兮可雁行。

相看动吟兴,时吐玉琳琅。

第29首、盖竹庙(宋代-刘克庄)

借榻丛祠日已曛,办看频此谒灵君。

傥来梦事休重卜,向去诗材进几分。

明主不消人谏猎,故山空使空移文。

寄书报与荆妻说,十袭荷衣莫要焚。

第30首、竹里径(唐代-司空曙)

幽径行迹稀,清阴苔色古。萧萧风欲来,乍似蓬山雨。

第31首、永遇乐 扬州除夕,和竹坨韵(清代-沈岸登)

何事飘零,天涯除夕,几度羁旅。今夜邗江,去年燕市,客泪双垂缕。

银灯初卸,金壶频咽,不寐更筹閒数。更谁听、扬州歌吹,拨火寒炉无语。

凄凉东阁,官梅初发,对酒看人儿女。三十年来,镜中绿鬓,都被儒冠误。

清溪白屋,团圞兄弟,梦里分明曾去。正相思、关山南北,夜阑疏雨。

第32首、竹居,为张行中题(元代-张昱)

南渡循王之子孙,文采风流今独存。既有绿筠为别业,何须画戟在高门?

小堂翡翠横钗影,曲径莓苔散屐痕。侍婢牵萝相补葺,几回风雨送黄昏?

第33首、廨西厅事三楹杂莳花竹颇饶幽胜藤阴有亭余榜曰诗境夏日晚坐用黄鹄山人鉴亭韵(清代-张僖)

绿阴幂小亭,地僻不知暑。石几坐晚凉,夕阳淡遥屿。

呼童拨松炉,乳茶活火煮。泉味辨淄渑,瓷品杂哥汝。

藤阴悄无人,幽鸟答诗语。盆兰发疏花,细香散成缕。

微风飒然来,竹气凉似雨。静对欲忘言,新蟾已当户。

第34首、山鬼谣 题管夫人画竹(清代-顾太清)

认濛濛、万竿修竹,绿烟一片清冷。楚天不问云深浅,日暮凄其风劲。

吹不定。望不尽、满川秋水寒光迥。露澄烟暝。更无数青山,无边青霭,天际远峰映。

伤心更,写出苍梧旧景。美人芳草谁省。千梢万叶矜当世,闲了鸥波小艇。

尘梦醒。剩两岸、娟娟瘦玉摇江影。神游目骋。算只有南楼,老人画法,千古妙相并。

第35首、竹几(宋代-袁燮)

深林碧琅玕,直节空其中。

截为小曲几,贯以青丝总。

自然光莹质,不费髹漆工。

偃仰隐背稳,提挈才指从。

儿曹莫轻毁,此物便老翁。

第36首、久不见竹堂篇辄以湘窣索之两诗继至因用其韵(宋代-袁燮)

壶中老子兴不浅,丰颊樽前胜玉梅。

肯为莼羹下犀箸,聊凭催促好诗来。

第37首、汉寿亭侯墨竹(明代-毕自严)

凌霜心事许谁知,书付萧萧竹两枝。秘意当年浑未解,丹青千载绘新诗。

第38首、题夏太常竹送周翠渠知广德州 其一(明代-黄仲昭)

天上清卿写竹工,分明淇澳雨中丛。赠君去作鄣城守,德业期同卫武公。

第39首、荐福寺竹亭(宋代-刘敞)

兹亭四时好,秀色映长松。静境非千亩,幽人如素封。

吹声偏洗耳,暑昼亦成冬。暂到还忘返,心知叔夜慵。

第40首、次韵斯远投宿招贤道店对竹再用前韵见怀二首(宋代-赵蕃)

君行日未昏,意适先投宿。

世有疾走人,奔波宁自足。

遥知琢诗际,声韵惊邻曲。

寄谢主人翁,取将宜刻竹。

第41首、晓行闻竹鸡二首(宋代-杨万里)

山行三日厌泥行,幸自今晨得一晴。

又听数声泥滑滑,情知浪语也心惊。

第42首、【南吕】金字经 湖上僧寺竹(元代-任昱)

湖上僧寺

竹雨侵窗润,松风吹面寒,云母屏开非世间。闲,不知名利难。凭阑看,夕阳山外山。

重到湖上

碧水寺边守,绿杨楼外楼,闲看青山云去留。鸥,飘飘随钓舟。今非旧,对花一醉休。

秋宵宴坐

秋夜凉如水,天河白似银,风露清清湿簟纹。论,半生名利奔。窥吟鬓,江清月近人。

书所见

胜概三吴地,美人一梦云,花落黄昏空闭门。因,青鸾宝鉴分。天涯近,思君不见着。

第43首、桂殿秋 其一 和竹垞韵(清代 陈祖绶)

秋色好,在江干。捞虾船歇苇花看。雁行画出寥天字,书破残云觉月寒。

第44首、竹下乘凉【明代:庞尚鹏】

绿雪飘飘阴复晴,园林啼鸟似秋声。萧然一枕羲皇世,万事浮云百虑轻。

第45首、题竹【明代:顾清】

悬石嵌青空,下临湘江水。中宵明月来,照见青鸾尾。

第46首、竹【唐代:罗邺】

翠叶才分细细枝,清阴犹未上阶墀。蕙兰虽许相依日,

桃李还应笑后时。抱节不为霜霰改,成林终与凤凰期。

渭滨若更征贤相,好作渔竿系钓丝。

第47首、首阳竹【唐代:张祜】

首阳山下路,孤竹节长存。为问无心草,如何庇本根。

第48首、竹【唐代:徐夤】

翠染琅粉渐开,东南移得会稽栽。

游丝挂处渔竿去,绿水夹时龙影来。

风触有声含六律,露沾如洗绝浮埃。

王猷旧宅无人到,抱却清阴盖绿苔。

第49首、同郭参谋咏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唐代:刘长卿】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开花成凤实,嫩笋长鱼竿。

蔼蔼军容静,萧萧郡宇宽。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第50首、竹月亭【宋代:郑会】

小栏干上夕阳红,古树根头雪未融。落尽梅花人易老,主张杨柳是春风。

第51首、竹醉日怀故山【宋代:朱槔】

一室真容膝,何人客子猷。

土浮迎竹醉,云净对山羞。

无地青归幌,他年翠绕楼。

且从邻寺去,烟雨看沙鸥。

第52首、竹【宋代:易元矩】

一别虞妃去未还,愁云空锁九疑山。

世间多少相思泪,洒遍修篁染不斑。

第53首、题金显宗墨竹【元代:柳贯】

海润星辉大定年,生绡笔笔写苍烟。若为梦里筼筜谷,直到洋州雪筏边。

第54首、题李仲宾使君画潇湘烟雨竹【元代:吾丘衍】

绿云绕湘川,九疑亦微茫。帝子不可见,碧鸾自翱翔。

李侯洒秋毫,冉冉烟雨乡。猿啸非我听,龙枝日腾骧。

缅怀濯缨人,于焉咏沧浪。折我青琅玕,与之拂扶桑。

第55首、重题五友五首 其一 竹【明代:薛瑄】

长日无风亦自清,疏篁况复满秋声。几回睡醒窗前月,疑是瑶阶佩玉鸣。

第56首、江夏奚翁自号竹隐既殁其子瑄写竹隐图以寓孝思因题二十八字以慰其意【明代:管讷】

孝感坊中孟氏邻,为亲写竹倍思亲。百年霜露凄其意,不独当时泣笋人。

第57首、题竹 其二【明代:刘璟】

潇洒含风玉数茎,若何偏向石间生。贞心谅有夷齐识,耐惯冰霜老更青。

第58首、题王氏水竹居【明代:杨士奇】

家住龙河碧玉湾,清风绕屋万琅玕。旧闻嵇阮诸才子,常聚南园与北园。

第59首、题竹赠杨友文运副 其二【明代:杨士奇】

岁久鹾台吏蠹深,朝廷选士比南金。富饶有道期裨国,秪在清贞一寸心。

第60首、为盛用章郎中题红梅墨竹 其一【明代:张宁】

罗浮山下野桥边,冰雪姿容异往年。醉后不须银烛照,暗香疏影故依然。

第61首、倪元镇墨竹【明代:高启】

倪君好画复耽诗,瘦骨秋来似竹枝。

前夜梦回如得见,纸窗斜影月低时。

第62首、荒馆种竹率尔成咏聊寄一时之兴得十二绝句 其十一【明代:区大相】

江南云水乡,蓟北冰霜地。由来岁寒心,不以移根异。

第63首、水竹居【明代:高棅】

清溪入云木,隐处林塘深。

微月到流水,泠泠竹间琴。

虚声起遥听,天影澄远心。

余亦鸾鹤群,将期此投簪。

第64首、竹马子 送白琴【清代:朱祖谋】

嗟寒雨飘烟,衰兰泫露,故山年晚。向虚楼倦对,城谯角起,霜林屏展。

坐惜独客悲歌,繁弦倦轸,渐催离宴。眼底酒须醒,要看人、一舸秋潮如箭。

为想经行地,帆随雁落,梦先湘转。灵均旧日沈怨。

漠漠波尘吹换。定忆听雨风情,剪镫吟事,人隔吴枫远。

惊飙万叶,黯淡斜阳满。

第65首、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 其八 阴崖竹【宋代:梅尧臣】

背岭断崖下,老竹生扶疏。孤根石上引,劲节松不如。

莫言霜雪多,终见绿有馀。

第66首、竹颂【宋代:黄庭坚】

深根藏器时,寸寸抱奇节。

遭时上风云,故可傲冰雪。

第67首、书东坡画郭功父壁上墨竹【宋代:黄庭坚】

郭家髹屏见生竹,惜哉不见人如玉。凌厉中原草木春,岁晚一棋终玉局。

巨鳌首戴蓬莱山,今在琼房第几间。

第68首、竹鸡【宋代:刘攽】

惯听巴山杜鹃哭,饱闻湘岸鹧鸪啼。浓云细雨黄昏暮,竹外传呼滑滑泥。

第69首、惜时芳(对竹赋)【宋代:张继先】

虚心劲节争萧散。无冬夏、钩阑侧畔。霜风雪色沈沈晚。残不了、细枝纤干。

情中意里尘沙恨。试与聆、弦歌急慢。无嫌青翠开青眼。相看似、太原家惯。

第70首、越江之岸人家皆临水种竹叠石作迳其屋然嗟今【宋代:郑刚中】

何人此地得幽居,竹石中间宅一区。

可意江山千百里,有情花木两三株。

应无俗客惊吠犬,时有轻船过卖鱼。

卜筑他年期效此,更添数架古人书。

第71首、甘州(为小玉梅赋,并柬韩竹闲)【宋代:张炎】

见梅花、斜倚竹篱边。休道北枝寒。□□□翠袖,情随眼盼,愁接眉弯。一串歌珠清润,绾结玉连环。苏小无寻处,元在人间。

何事凄凉蚓窍,向尊前一笑,歌倒狂澜。叹从来古雅,欲觅赏音难。有如此、和声软语,甚韩湘、风雪度蓝关。君知否,挽樱评柳,却是香山。

第72首、咏徐氏竹溪之景八首 其二 竹间楼【元代:许有壬】

高居已是脱卑凡,况在萧森冷翠间。欲识此君清绝处,尽遮尘俗不遮山。

第73首、画竹十二首 其十【元代:吴镇】

碧筱挺奇节,空霏散冷露。十年青山游,得此幽贞趣。

第74首、僧檐前独竹咏【朝代:唐代|作者:刘言史】

乱石田中寄孤本,亭亭不住凌虚引。

欲以袈裟拂著来,一边碧玉无轻粉。

第75首、竹【朝代:唐代|作者:殷尧藩】

窗户尽萧森,空阶凝碧阴。不缘冰雪里,为识岁寒心。

第76首、竹鹤窥棋雪字韵【朝代:宋代|作者:陆文圭】

秦马投鞭江可竭,别墅从容谋已决。

兰阶小儿呼与棋,敌手不觉平时劣。

青冈鹤唳走先声,捷书上床屐齿折。

局中胜负俄今古,身后功名谩豪杰。

何如山中静相对,风度幽篁韵清绝。

林深有客遇神机,柯烂无人传妙诀。

白头老姥独解事,化作仙禽欲饶舌。

石枰落子忽惊飞,五月骊山啄残雪。

第77首、竹【朝代:宋代|作者:黄大受】

虚心怀月明,劲节挺玉立。

岂是外春风,春风无处入。

第78首、课园丁洗竹【朝代:宋代|作者:曹彦约】

种竹年华晚,新添数百竿。

低垂非我好,冗长要人删。

直节心期露,疎行眼界宽。

从兹风月夜,清白足相安。

第79首、丙辰季夏避暑山中长松修竹恍若蓬莱异人之居走笔索句以纪其事【朝代:宋代|作者:释斯植】

六月厌烦襟,纵步情未足。

爱此石径长,缈缈清溪曲。

古道何人居,门闲对修竹。

好鸟发新声,静极成幽独。

山风吹晚凉,山影摇红绿。

翘首兴未阑,青猿睡初熟。

第80首、竹院晁学士挽诗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韩淲】

主客文风在,家仍竹院名。

有孙宜世禄,乃父今公卿。

事至不如意,人应为失声。

伤哉蒿里去,书剑竟何成。

第81首、子吴子某既结茆竹洲以娱亲复于居之前沼为亭以朝爽名之盖亭西面于晨兴看山为宜【朝代:宋代|作者:吴儆】

抱瓮自灌园,胜游贵人门。

有口自酌酒,胜与俗人言。

园中多蔓草,晨夕费锄芟。

遇夜或风雨,安得久盘旋。

村酒不常有,有亦多苦酸。

而况醉中语,缪误人所嫌。

不如饱吃饭,清风北窗眠。

眠多则无觉,梦境仍多端。

惟有古断简,言行皆圣贤。

读之未竟篇,眵昏如梦间。

读竟亦何为,聚讼徒喧烦。

厌烦以静胜,又类枯木禅。

揠苗不耘苗,亡羊两茫然。

何如池上亭,虚旷可看山。

山色日夕佳,晨兴夜气还。

宴坐日过午,清阴犹未迁。

西山倦拄颊,南山兴悠然。

晚山虽好不遮日,谁能触热望长安。

第82首、游盖竹洞【朝代:宋代|作者:洪适】

晓出山城故着鞭,荒荒寒日满晴川。

幽栖未卜诛茅地,乘兴来登盖竹天。

霜凝阴崖疑积雪,云跻重障杂飞烟。

洞门今古无关键,俗客那能见列仙。

第83首、杂咏下 竹村【朝代:宋代|作者:洪适】

一任笋侵疆,何防鞭碍道。

千户广侯封,三家结村保。

第84首、别户部勾院竹【朝代:宋代|作者:强至】

一来省户两春晖,今日飘然襆被归。

直节贞心惟我爱,此君相别似依依。

第85首、蜗庐有隙地三两席稍种树竹已有可观戏作七篇 竹【朝代:宋代|作者:程俱】

种玉未渠久,疏篁长儿孙。

胜会不在多,何须辟疆园。

我观榛芜地,尘思纡且烦。

萧森对此君,清凉彻心源。

草木初无情,妄作净秽观。

乃知识种子,正是生死根。

第86首、寄题聪上人房庭竹【朝代:宋代|作者:释智圆】

结根依静砌,萧洒映禅房。

高节欺群木,青阴过短墙。

夜声喧梦枕,秋露滴琴床。

遥想添吟思,闲观到夕阳。

第87首、和吕子梅题陈倅窗前新栽竹二首 其二【朝代:宋代|作者:王之道】

自是清阴能借润,不应积雨尚流寒。

先生端的磻溪裔,乞与沧溟作钓竿。

第88首、甘露堂前有杏花一株在修竹之外殊有风味用昌黎韵【朝代:宋代|作者:王十朋】

桃李未吐梅英空,杏花嫣然作小红。

孤城绝塞也不恶,一株绰有仙家风。

高枝半出修竹外,醉脸略与江梅同。

夔州花木不多有,封殖嘉树知谁功。

春光忽到刺史宅,天气正在中和中。

不同浪蕊落瘴雾,自有甘露滋芳丛。

我来岁律惊两换,归兴遥指吴江枫。

曲江往事何足梦,愿为老圃安吾穷。

明年花开我何处,小园数亩箫台东。

苍苍烟雨记巫峡,酣酣诗句吟梅翁。

第89首、赋竹宫羽人芸谷【朝代:宋代|作者:张炜】

昔年摘叶更寻枝,踏遍山巅与水涯。

今日华阳亲荐得,玉苗仙草映灵芝。

第90首、代谢人见惠墨竹【朝代:宋代|作者:朱淑真】

纷纷桃李皆凡俗,四时之中惟有竹。

非惟苍翠列风轻,对之自觉清人肉。

羡君年少多才艺,笔墨潜偷造化力。

扫出一枝爰惠我,清阴翠色惊满幅。

嗟我得之喜何以,贪夫忽获珠盈斛。

朝夕捧玩不知疲,如在太白楼上宿。

遽令标轴挂壁间,劲节直日长目前。

不必溪边寻六逸,不必林间访七贤。

岂使阎本与王维,独擅古念称神师。

又有屏间名浪得,误墨成形何足奇。

未若一笔扫一枝,渭川移来人莫疑。

珍藏欲默默不得,命笺索笔成新诗。

诗穷纸满意不尽,阁笔无语愧才稀。

第91首、次韵苏公竹间亭小饮【朝代:宋代|作者:陈师道】

自昔有遗韵,小饮不尽觞。

坐待竹间月,奈此云影长。

起行林下路,散策踰平岗。

破眼一枝春,着意千叶黄。

暄寒会有分,蜂蝶来无央。

鸟语带余寒,竹风回妙香。

缅想两公子,作恶变清凉。

谁怜尘沙底,疲马踏朝阳。

斯人班马后,如圭复如璋。

相逢了无得,佳处每难忘。

第92首、槐竹【朝代:宋代|作者:米芾】

槐前竹后午阴繁,壶岭华胥屡往还。

雅兴欲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身闲。

第93首、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湖上萧萧疏雨过,山头霭霭暮云横。

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第94首、禽言四首 竹鸡【朝代:宋代|作者:梅尧臣】

泥滑滑,苦竹冈。

雨萧萧,马上郎。

马蹄凌兢雨又急,此鸟为君应断肠。

第95首、过净慈傅无文竹院退居【朝代:宋代|作者:顾逢】

李涉题诗处,轩窗一室明。

游人闲半日,老子乐余生。

碧落云无影,清风竹有声。

自言身后事,龛塔已圆成。

第96首、游李少师园十题 笛竹【朝代:宋代|作者:范祖禹】

凤食实已美,龙吟声更奇。

惜无蔡邕识,那得马融吹。

第97首、竹十一首 五【朝代:唐代|作者:陈陶】

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

山童泥乞青騘马,骑过春泉掣手飞。

第98首、竹冈【朝代:宋代|作者:刘敞】

层冈南面起,仰见檀栾姿。

诘曲成幽洞,因堪象武夷。

第99首、题画竹 其三【朝代:元代|作者:仇远】

直节老欲枯,初篁瘦而劲。

祖孙知几传,不改君子性。

第100首、和水竹梅烛韵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李曾伯】

南枝肯领众芳随,一点冠名在处知。

摸索暗中香自别,底须绛蜡逼轻肌。

相关内容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生字组词与多音字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生字组词与多音字

    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生字组词与多音字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生字组词与多音字这首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

  • 古诗词大全600首短篇
    古诗词大全600首短篇

    第1首、咏桂(唐代-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第2首、闺怨(唐代-鱼玄机) 靡(mí)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别

  • 古诗词80首优选
    古诗词80首优选

    第1首、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唐代-李白)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第2首、买花(唐代-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xuān)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

  • 古诗词300首合集
    古诗词300首合集

    第1首、河渎神(唐代-张泌)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珠帘影斜。门外往来祈(qí)赛客,翩(piān)翩帆落天涯。回首隔江烟火,渡头三两人家。 第2首、望岳三首·其二(唐代-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

  • 古诗词300首经典
    古诗词300首经典

    第1首、凉州词(唐代-薛逢) 昨夜蕃(bō)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第2首、古剑篇(唐代-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hè)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zhù)得宝剑名龙泉。龙

  • 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1.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

  • 古诗词100首原文
    古诗词100首原文

    第1首、郭处士击瓯歌(唐代-温庭筠) 佶傈金虬石潭古,勺陂潋滟幽修语。湘君宝马上神云,碎佩丛铃满烟雨。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玉晨冷磬破昏梦,天露未干香着衣。云钗委坠垂云发,小响丁当逐回雪。晴碧烟滋重

  •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词语造句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词语造句

    1、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词语造句 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纪念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写的一篇回忆录。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赞美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

    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这首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

  •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好词好句积累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好词好句积累

    1、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好词好句积累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好词好句积累好句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顿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