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竹古诗词100首锦集》可能是您在寻找古诗词推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第1首、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十五 竹圃(明代-周瑛)
开园种修竹,竹实生何迟。玄云闭白日,凤凰正苦饥。
第2首、画竹十二首 其七(元代-吴镇)
忽见不是画,近听疑有声。落落不对俗,涓涓长自清。
第3首、宿田家竹亭(宋代-裘万顷)
我家西山巅,四壁皆此君。
朅来事奔驰,日与茅苇亲。
方思坡仙诗,恐入俗士群。
止我宿者谁,此君满其门。
欣然千百夫,一见若故人。
夜深清风来,好音梦中闻。
呼童启北窗,为渠炷炉芬。
第4首、立秋日赠竹邻陈上舍(宋代-释居简)
秋夏才交事,征轮勇欲飞。有诗上行卷,无地扣吟扉。
梅雪玲珑瘦,瓜藤蔓延肥。侯鲭易充悦,不似北山薇。
第5首、送赵竹潭(宋代-许棐)
已彊诗仙一夜留,任教侵早放船休。恨身不似梅花片,飞入寒篷伴远游。
第6首、次韵季共月夜见怀竹坡用子绍韵 其十三(宋代-周紫芝)
鲈鱼忆鲙松江玉,船作浮家当渔屋。寒窗梦著雨中蓑,长钓复垂波上竹。
第7首、和刘竹坡自挽诗 其一(明代-钟芳)
林下清风薄素秋,葛巾筇杖自相投。门多橘柚成真隐,架有诗书是夙谋。
樽酒放歌尘梦断,溪山经赏旧名留。古稀已过童颜在,行乐而今恐未休。
第8首、旧作竹与某复要予再作答此(明代-徐渭)
此竹是予昔所作,即欲再作今不能。雀老既然成海蛤,转教为雀可飞腾。
第9首、水竹野十咏·盟鸥(宋代-叶茵)
同此江湖心,有盟非知已。
我亦畏机人,莫入惊波裹。
第10首、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唐代-钱起)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
第11首、箱房后丛竹抽简甚多内直房候朝与司徒孙公谈种竹事公诵其在吏部郎署咏竹因次其韵(明代-费宏)
新竹春来日渐添,清阴翠色满疏帘。此君每见难抛却,不觉孤亭日转檐。
第12首、萧子敬之官岭表以无为真人写竹求题(明代-杨士奇)
上清真人紫府仙,手挥玉管开云烟。翩然骑凤溯寥廓,空有遗迹人间传。
相随万里南溟路,对座朝朝泻青露。春雷起蛰正及时,变化须防解飞去。
第13首、寄宋竹坡(元代-郭钰)
宋公池上千竿竹,六月翛翛秋满林。漏日游丝悬落絮,绕渠流水浴鸣禽。
江湖十载皆陈迹,风雨五更收壮心。汲水细浇篱下菊,花时容我一登临。
第14首、题墨竹三首 其一(明代-王绅)
潇湘江上暮春时,舟泊黄陵思欲迷。夜半忽惊风雨作,潇潇两岸鹧鸪啼。
第15首、移竹(唐代-齐己)
旧溪千万竿,风雨夜珊珊。白首来江国,黄金买岁寒。
乍移伤粉节,终绕著朱栏。会得承春力,新抽锦箨看。
第16首、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唐代-柳宗元)
幽径为谁开,美人城北来。王程倘馀暇,一上子陵台。
第17首、赋得竹诗(南北朝-萧绎)
嶰谷管新抽,淇园节复修。作龙还葛水,为马向并州。
柯亭临绝涧,桃枝夹细流。冠学芙蓉势,花堪威凤游。
邛王若有献,张骞应拜侯。
第18首、倪元镇画竹沈御史所藏(明代-张羽)
云林之子有仙骨,平生好洁如好色。
纷纷浊士等虫沙,呜呼瓒也何由得。
忆昔常登清掞堂,鹊尾炉爇龙涎香。
绍京妙墨僧繇画,示我不啻千明榼。
人间万事如飞电,洗玉池空人不见。
季子城东土一抔,何人为著黔娄传。
绣衣使者骑青骢,曾听《竹枝》湘水东。
归来见此若梦寐,巴陵洞庭生眼中。
江湖豪翰今零落,君得此图良勿薄。
愧我题诗忆故人,黄鹤何年下廖廓。
第19首、锦城馆杂题十三首 其十三 竹径(明代-薛瑄)
竹径通书室,行来宛转深。举头交翠叶,步屣踏清阴。
旧箨频飘地,新篁乱满林。好风凉不断,洒洒涤尘襟。
第20首、墨竹歌 其二(明代-释宗泐)
魏公文章妙天下,世称善书兼善画。松雪高斋秋气清,照眼琅玕入模写。
一竿秀出何潇洒,美人独立疏而野。九疑云老楚江寒,翠盖临风为谁把。
第21首、采桑子 题画竹(近现代-陈衡恪)
岩扉旧掩参天翠,月悄霜乾。瘦影啼猿。不似萧郎十五竿。
凌霄饥凤归来晚,梦绕千山。眼底江南。萧飒西风送暮寒。
第22首、水竹幽居堂(宋代-曾兴宗)
山深景最幽,正为幽人设。
获此一段奇,天意亦特达。
水清濯吾缨,竹劲抱高节。
凿池为延客,筑室相娱悦。
故人来清风,莫逆友明月。
雅与仙境连,迥隔红尘绝。
此乐只自知,切勿下人说。
第23首、百字令 孙平叔孝廉招同竹士陪侍淳斋先生为管社之游,归述其胜,三叠前韵(清代-王倩)
拍天烟水,问何人十筑,遍栽杨柳。险绝独山门两扇,拦住太湖东走。
环石为城,诛茅作屋,结构原非偶。此间小隐,折腰肯换升斗。
最怜蟹簖连村,菱花拂棹,到处喧鸡狗。大好清风来四面,顿觉凉生双肘。
螺髻千层,波涛万倾,把酒同消受。累侬神往,梦醒几度搔首。
第24首、题姚雪谷墨竹 其二(元代-唐桂芳)
每忆东坡道上归,女奴执烛立多时。毫端欲写无穷态,得似清风一两枝。
第25首、和西筑咏 其二 种竹(明代-高攀龙)
自将山竹种,岂望便成林。一竿明月里,聊尔步清阴。
第26首、竹岩有引 其二(明代-柯潜)
茆屋经年葺,柴扉镇日开。竹蕃多迸笋,梅古半生苔。
窈窕行春径,高寒步月台。风光有如此,便欲赋归来。
第27首、怀修竹书隐(明代-吴宽)
春寒漠漠雨溟溟,假寐书床午梦醒。
十载客居便巷陌,一时乡思绕园亭。
繁花照槛知堪赏,乱石钩衣忆所经。
恰有古苔三亩绿,都来修竹万竿青。
当窗好鸟通人语,挂树危藤学字形。
日射韭畦朝可剪,香凝棕室昼常扃。
鹿场旧筑犹存号,鹤冢新封未刻铭。
架上残编归拟读,移文不待北山灵。
第28首、紫竹(宋代-张重)
颜色耐雪霜,桃李不能妒。但取节操高,莫起夺朱恶。
第29首、长沙历冬无雪正月十日与客登卷云亭望西山始见一白莫夜复大作竹声萧然是日坐上分韵得云字(宋代-张栻)
冬温气苦盭,玄冥未书勋。薄雪殿馀腊,一夜收楚氛。
欢欣想农圃,润泽到蒿芹。我亦破晓出,唤客来卷云。
苍苍西山树,栖此万鹤群。爽气入病眼,幽怀惬前闻。
意到自举酒,语多祇论文。薄莫势未已,飞花复缤纷。
还将萧瑟声,一一付竹君。洗盏且更酌,清绝未酣醺。
第30首、竹(唐代-张南史)
竹,竹。披山,连谷。出东南,殊草木。叶细枝劲,
霜停露宿。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天风乍起争韵,
池水相涵更绿。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第31首、诸公咏竹以笼竹和烟滴露梢为韵得滴字(宋代 郭印)
草木尽柔脆,夫君抱刚质。
孤标老更高,翠叶秋仍密。
伊余亦刚介,论交自畴昔。
相见眼终青,直谅盖多益。
夕阳映雪低,晓露和烟滴。
清修良起予,安可无一日。
柳条但柔姿,桃李从令色。
与君期岁寒,勿作春风客。
第32首、嘉平月十九日寄怀竹庄观察【清代:慧霖】
一剑光寒山外山,半空星挂斗牛閒。江分九派东南去,云在双孤大小间。
风雪更番传岁暮,梅花消息动乡关。石钟曾有髯翁记,可为参寥选韵还。
第33首、望廨前水竹诗【南北朝:顾】
萧萧丛竹映,澹澹平湖净。叶倒涟漪文,水漾檀栾影。
相思不会面,相望空延颈。远天去浮云,长墟斜落景。
幽痾与岁积,赏心随事屏。乡念一邅回,白发生俄顷。
第34首、为达兼善御史题墨竹【宋代:虞集】
蜀道荒凉多古木,筼筜千尺相因依。小年惯见今白发,杜宇夜啼愁不归。
老可尝作陵州守,古墨蛟龙多入手。春雷每恐破壁去,神鼎空令夔魅走。
丹丘越人不到蜀,脩叶何以能纵横。内府人家烂熳写,使可见之心亦惊。
江南御史龙头客,暂别那能不相忆。知君深识篆籀文,故作寒泉溜崖石。
第35首、庭竹【唐代:唐求】
月笼翠叶秋承露,风亚繁梢暝扫烟。
知道雪霜终不变,永留寒色在庭前。
第36首、钓丝竹【唐代:徐夤】
藋藋拂清流,堪维舴艋舟。野虫悬作饵,溪月曲为钩。
雨润摇阶长,风吹绕指柔。若将诸树比,还使绿杨羞。
蚕妇非尧女,渔人是子猷。湖边旧栽处,长映读书楼。
第37首、竹【唐代:贾岛】
篱外清阴接药栏,晓风交戛碧琅玕.子猷没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
第38首、池上竹下作【唐代:白居易】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食饱窗间新睡后,
脚轻林下独行时。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第39首、湖山秋霁图图有鸿雁乌鸦竹木为吴太守作【宋代:郑亮】
太湖潋滟浮晴玉,芦荻河洲秋蔌蔌。悬崖崒嵂黛蛾森,群雁盘翔下平陆。
瑶天捲云碧于镜,山空水阔横秋影。玉笔峰前铁画书,白榆川上金蛇阵。
哀乌冥冥破昏碧,寒声带暝相呼急。兰室银釭融冷光,佳人半掩罗襦泣。
小奴有警相依眠,野人缯缴今悄然。梦回边塞三更月,魂逐衡阳万里天。
栖栖有恨谁教省,啄者自啄饮自饮。南国原田菰米稀,洞庭渚泽烟波冷。
学渊老仙鹤骨清,修筠落木多秋情。夕阳树杪散馀绮,归鸟欲宿哑哑鸣。
尔乌已托一枝安,征鸿暂喜平柯宽。明日飞骞九逵上,请看仪羽天朝端。
第40首、武夷毛竹洞【宋代:翁彦约】
毛竹连云路欲迷,洞门深锁落花迟。鲁孙几度春风老,未了仙人一局棋。
第41首、□□□□次竹溪韵【宋代:刘克庄】
□□□□□□□,拂尘犹认壁间题。
于何林叟自拾□,却遣□□□□□。
白也新诗追鲍庾,迁之自叙本重黎。
不知□□□□□,□在牛栏更向西。
第42首、龙孙竹生辰阳山谷间高不盈尺细仅如针而凡所以为竹者无一不具予寘石斛中暮春生数笋森然可喜为赋此【宋代:张栻】
小竹如针能具体,方春茁笋更堪怜。乾坤妙用无馀欠,隐几旁观为莞然。
第43首、题竹【元代:贡性之】
翩翩ㄠ凤下晴空,半入江云半落风。忆昔潇湘泊船处,玉箫声断月明中。
第44首、自题画竹【元代:管道升】
罢宴归来未夕阳,锁衣犹带御炉香。侍儿不用频挥扇,修竹萧萧生嫩凉。
第45首、同夫尝大醉过予斋壁作枯竹一枝仍题曰与吾子高扫尘而去戏荅一绝【元代:刘崧】
郑公大醉仍能画,雪壁霜枝故有神。赖得山斋清似水,不妨无叶自无尘。
第46首、竹墟宅宴集口占【明代:张时彻】
谁下陈蕃榻,青山有逸民。来从芳草引,坐与碧山邻。
中酒无虚日,寻花及好春。相看莫相笑,同是竹林人。
第47首、题文衡山竹【明代:朱朴】
衡山先生玉堂客,援笔戏写青琅玕。萧萧瘦干疏疏叶,疑有清风六月寒。
第48首、题墨竹寄赵君公复 其四【明代:金幼孜】
新梢出林表,可儗青琅玕。应知晚节至,结实待凤鸾。
第49首、题竹赠萧思敬致事【明代:杨士奇】
三年丞邑民皆爱,未老辞官兴浩然。流水清山竹林下,清风日日听鸣弦。
第50首、题竹赠萧令复任归安 其一【明代:杨士奇】
我忆同乡萧县尹,人来频问水精宫。万里趋朝书上考,相逢还恨别匆匆。
第51首、风雨墨竹二首为崔廷佩题 其一【明代:张宁】
萧萧檐外声,拂拂窗上影。美人期不来,叶落瑶阶冷。
第52首、对竹图【明代:唐寅】
箪瓢不厌久沉伦,投着虚怀好主人。
榻上氍毹黄叶满,清风日日坐阳春。
此君少与契忘形,何独相延厌客星。
苔满西阶人迹断,百年相对眼青青。
第53首、夜宿陈尔昭竹溪山馆得西字【明代:黄克晦】
回磴断桥山日西,高枫叶赤飞满蹊。
一家村巷到始觉,千树花源行转迷。
野夫欺虎度林黑,沙鸟避人穿竹低。
欲移衾枕抱云宿,月白天鸡空里啼。
第54首、寄题杨曙宇寅丈竹梅馆 其四【明代:张萱】
芳园遍植岁寒丛,结伴何须十八公。见说森森曾入梦,阶前原有两株松。
第55首、同姚君左张草臣刘公旦李文中饮竹圃各限韵立就【明代:黎遂球】
清秋江上泛芙蓉,信宿时看雨后峰。还向姑苏城下泊,两三烧烛醉闻钟。
第56首、竹【明代:钟芳】
翠实连千亩,扶疏荫绿苔。秦台骈月管,应有凤凰来。
第57首、伤竹三首 其一【明代:林光】
嫩箨新移不耐吹,狂风拜舞久离披。归来欲把墙高筑,不是嫌他冷眼窥。
第58首、题姚雪谷墨竹 其一【明代:唐桂芳】
道人胸次著琅玕,破墨淋漓作雨寒。万丈晓风吹欲暮,误疑翠佩响珊珊。
第59首、夏日竹间独坐【明代:许继】
徘徊丛竹间,竹深气弥清。微风引天籁,飘洒何泠泠。
天高白日午,景彻朱夏明。密荫爰可托,静念娱幽贞。
遥空望层巘,远黛积深清。时见孤云来,复与飞鸟并。
顾境已远世,长啸忽忘形。惜无会心者,共言千古情。
第60首、竹湛【清代:超远】
数家烟树里,竹湛最佳名。茅屋经秋补,山田隔岁耕。
残阳归牧笛,零露咽虫声。更遇村翁说,生平未入城。
第61首、春日游上方寺访竹塘上人禅房四首 其二【清代:李英】
披云游古刹,问偈欲栖禅。共倚梅花阁,因翻贝叶篇。
青霞吾道在,丹壑此心悬。何事劳行役,尘踪只自怜。
第62首、春日游上方寺访竹塘上人禅房四首 其三【清代:李英】
春草正芳菲,禅关隐翠微。古堂僧定后,荒径客来稀。
烟散千山远,江空一鸟飞。坐听钟磬晚,双树思依依。
第63首、题竹庵画 其三【清代:范当世】
名山无分十年留,检点征衫待远游。大好烟峦今付汝,他时猿鹤未应羞。
第64首、题赵承旨墨竹【元代:柯九思】
阊阖风来玉佩珊,洞庭秋入泪痕斑。至元朝士今谁在?翰墨风流满世间。
第65首、题皮如心行囊中画竹图【元代:吴澄】
畴昔江乡识此君,清风凛凛动霜筠。被谁点染移将去,也受京华半面尘。
第66首、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第67首、竹边【朝代:宋代|作者:释文珦】
野性何曾计此身,老来方觉负初心。
故山无地堪栽竹,犹傍人家看竹林。
第68首、竹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任希夷】
数十琅玕足辟尘,何须千亩比封君。
一从清士心相许,眼看浮花薄似云。
第69首、题质夫竹居【朝代:宋代|作者:陆文圭】
西园一丛竹,岁久枝干繁。
会见鸾凤栖,莫厌鸟雀喧。
玉声寒雨碎,翠色朝烟昏。
萧萧黄素叶,风吹拥篱根。
主人避俗客,青苔坐柴门。
劲节谅无比,幽怀不可言。
第70首、送友竹弟入京【朝代:宋代|作者:王镃】
送君去作江湖客,我亦心飞逐海鸦。
有竹有梅须歇舫,可诗可酒便为家。
秦楼夜月听传曲,辇路春风看卖花。
吊古须瞻岳王墓,留题好句入栖霞。
第71首、声声慢·和韩竹闲韵,赠歌者关关,在两水居【朝代:宋代|作者:张炎】
鬟丝湿雾,扇锦翻桃,尊前乍识欧苏。赋笔吟笺,光动万颗骊珠。英英岁华未老,怨歌长、空击铜壶。细看取,有飘然清气,自与尘疏。
两水犹存三径,叹绿窗窈窕,谩长新蒲。茂苑扁舟,底事夜雨江湖。当年柳枝放却,又不知、樊素何如。向醉里,暗传香、还记也无。
第72首、南楼令·送韩竹闲归杭,并写未归之意【朝代:宋代|作者:张炎】
一见又天涯。人生可叹嗟。想难忘、江上琵琶。诗酒一瓢风雨外,都莫问,是谁家。
怜我鬓先华。何愁归路赊。向西湖、重隐烟霞。说与山童休放鹤,最零落,是梅花。
第73首、剡溪竹纸三首 其三【朝代:宋代|作者:曾几】
会稽竹箭东南美,研席之间见此君。
为间溪工底方法,杀青书字有前闻。
第74首、洗竹【朝代:宋代|作者:郭印】
林茂竹太繁,污秽在眼底。
枯筠与弱干,兹辰为一洗。
万竿何足惜,恶尽意乃已。
其余擢青青,玉立比君子。
姿色秀可飡,莫道膏粱美。
我来不忍去,日日对园绮。
第75首、题县楼呈丘竹坡【朝代:宋代|作者:许棐】
令君聊试栋梁材,结就谯楼亦壮哉。
疑是海宫新涌出,不然仙府乍移来。
无人敢带私心入,万户皆知正道开。
细数代瓜能几日,晓筹昏鼓莫相催。
第76首、送李季允侍郎归蜀五绝用禅房花竹幽为韵 其五【朝代:宋代|作者:刘宰】
日脚收新雨,禅房早得秋。
重来应更好,谁与共清幽。
第77首、次韵竹子彬五言二首 其二【朝代:宋代|作者:刘克庄】
短章足光怪,夭矫暮天虹。
俗子仙凡判,诗人伎俩同。
君奚惭有道,吾欲访无功。
肉眼非弘景,何由见碧瞳。
第78首、次韵季共月夜见怀竹坡用子绍韵 其二【朝代:宋代|作者:周紫芝】
寒窗有意过我无,雍容车骑子甚都。
更当为作子虚赋,王郎文彩今相如。
第79首、次新竹韵【朝代:宋代|作者:万俟绍之】
箨粉飘零干拂檐,午阴比似旧时添。
栖留薄雾生秋意,勾引清风涤夏炎。
弱质自同诗骨瘦,新竿也学舞腰纤。
丁宁养就化龙杖,休劈轻丝织绣帘。
第80首、伯辉竹林书院【朝代:宋代|作者:韩淲】
竹林彼一时,仲容乃此游。
寥寥千载后,忍曰为良谋。
古人心匪遐,用舍多风流。
身容纵未老,岁月去不留。
结茅我山椒,诗书尚何求。
固将淑诸人,犹能诵轲丘。
朅来南风薰,见子忘百忧。
阮盖青云器,涛戎信其俦。
取酒且勿饮,听作商声讴。
第81首、竹鸡【朝代:宋代|作者:蔡戡】
积雨霖淫四月寒,春泥一尺未曾干。
勃姑犹自相呼唤,不念征人行路难。
第82首、谢王粹中惠白鹤山麟川观斑竹杖并竹舆【朝代:宋代|作者:楼钥】
麟川仙馆翠琅玕,荷子携来白鹤山。
未效葛陂龙种化,绝胜湘浦泪痕斑。
裁为拄杖一寻许,巧作轻舆四尺悭。
儿子门生俱努力,病夫欲过虎溪还。
第83首、次韵杨宰爱竹【朝代:宋代|作者:陈造】
看竹排门爱靓深,青青不受雪霜侵。
谁知倦客幽寻去,老越风波亦此心。
第84首、谢刘提干墨竹见遗二首 其二【朝代:宋代|作者:陈造】
龙孙袅袅初辞箨,凤尾娟娟拟受风。
疎影向人翩欲舞,梦残依约月庭空。
第85首、西邻桑间有隙地从可五丈其横五分之一荒蔓瓦砾之所聚也邻翁借予栽竹因赋之【朝代:宋代|作者:郑刚中】
荒园茅塞闭墙隈,多谢西邻借我开。
力课顽僮移断甓,小通幽径养苍苔。
种云无处容桤木,遮日聊须买竹栽。
十亩故乡松与菊,不须便望主人回。
第86首、竹醉日怀故山【朝代:宋代|作者:朱槔】
一室真容膝,何人客子猷。
土浮迎竹醉,云净对山羞。
无地青归幌,他年翠绕楼。
且从邻寺去,烟雨看沙鸥。
第87首、追和范文正公鄱阳诗 移竹植郡斋之东用怀庆朔堂韵【朝代:宋代|作者:王十朋】
手移修竹傍墙栽,老眼青青为竹开。
独坐书斋谁是伴,清风时作故人来。
第88首、竹醉日【朝代:宋代|作者:晁公溯】
尘埃蓬勃欲障天,略无爽气北牖前。
五月风炎竹尚醉,九衢日长柳亦眠。
小儿畏热书颇废,老子罢食梦相牵。
桂浆蔗饮不解渴,汲尽百壶冰井泉。
第89首、竹间看雪二首 其二【朝代:宋代|作者:孙觌】
受风岂免长低首,戴雪何妨暂折腰。
莫道此君无特操,风回雪霁便昂霄。
第90首、题王氏欵竹亭【朝代:宋代|作者:李石】
夏虫不知冰,朝菌不见月。
吹息天地间,随分了寒热。
谁为欵岁晚,久久媲清节。
君家小令君,千金僦别业。
不殊山阴宅,孙子今几叶。
胜取三百廛,共坐六十劫。
春林扇温风,夏簟落苍雪。
重来得更仆,千偈不须说。
第91首、去岁尝以纸被竹简遗刘致中后为大水所漂致中有诗以二绝句答之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吕本中】
念君无爱亦无求,一室翛然冷欲秋。
尚恐深居有余念,更将衾简委洪流。
第92首、林下十二子诗 竹子修【朝代:宋代|作者:王十朋】
万木萧疏怯岁寒,子修相见喜平安。
世间宁有扬州鹤,休讶平生肉食难。
第93首、和刘珵西湖十洲 竹屿【朝代:宋代|作者:舒坦】
欲问葛陂安在哉,端疑波底化龙来。
子猷此兴君知否,小径何妨卷竹开。
第94首、次韵子瞻题无咎所得与可竹二首粥字韵戏嘲无咎人字韵咏竹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黄庭坚】
十字供笼饼,一水试茗粥。
忽忆故人来,壁间风动竹。
舍前粲戎葵,舍后荒苜蓿。
此郎如竹瘦,十饭九不肉。
第95首、到润望竹林寺忆朱昌叔【朝代:宋代|作者:王令】
常与幽人过竹林,重来无地豁烦襟。
青山欲去谁堪语,薄俗相期不到心。
何计江湖终隐钓,去随鱼鸟共飞沉。
尘埃闻说难为客,早晚归来忆旧吟。
第96首、墨竹【朝代:宋代|作者:石延年】
昭阳雨过笼斜日,长信风来扫落花。
无限春情与春恨,几条分在后妃家。
第97首、天皇竹【朝代:唐代|作者:克符道者】
龙吟凤彩震乾坤,熊耳鸡山海内闻。
一片雪霜三岛外,虎心半偈洒风云。
第98首、孙元忠寄示种竹诗戏以二十篇答 其八【朝代:宋代|作者:孔平仲】
古墙犹竹色,真作野人居。
青云羞叶密,空翠扑肌肤。
寒日外惨淡,泠泠风有余。
高斋坐林杪,兴远一萧疏。
第99首、孙元忠寄示种竹诗戏以二十篇答 其一八【朝代:宋代|作者:孔平仲】
欻翕炎蒸景,汗踰水浆翻。
凄凄自生凉,风竹在华轩。
萧摵寒箨聚,比公头上冠。
独在天一隅,可望不可攀。
第100首、山居 竹岭【朝代:宋代|作者:程俱】
嘉名追辋川,未辨茱萸沜。
勿使斤斧侵,烟梢拂云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