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风的古诗20首大全》可能是您在寻找古诗词推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第1首、风赋(先秦-宋玉)
楚襄(xiāng)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sà)然而至,王乃披襟(jīn)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shù)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pǔ)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zhǐ)句(gōu)来巢(cháo),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yín)溪谷,盛怒于土囊(náng)之口。缘太山之阿(ē),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péng)滂(pāng),激飏(yáng)熛(biāo)怒。耾(hóng)耾雷声,回穴错迕(wǔ)。蹶(jué)石伐木,梢(shāo)杀林莽(mǎng)。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jiàn),眴(xuàn)焕粲(càn)烂,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抵华叶而振气,徘(pái)徊(huái)于桂椒(jiāo)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huì)草,离秦衡,概新夷,被荑(tí)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cháng)徉(yáng)中庭,北上玉堂,跻(jī)于罗帏(wéi),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zhòng)人状,直惨凄惏栗(lì),清凉增欷(xī)。清清泠(líng)泠,愈病析酲(chéng),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wěng)然起于穷巷之间,堀(kū)堁(kè)扬尘,勃(bó)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溷(hùn)浊,扬腐余,邪薄入瓮(wèng)牖(yǒu),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憞(dùn)溷郁邑(yì),殴温致湿,中心惨怛(dá),生病造热。中唇为胗(zhěn),得目为篾(miè),啖(dàn)齰(zé)嗽(sòu)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第2首、风入松(元代-张可久)
哀筝一抹十三弦。飞雁隔秋烟。携壶莫道登临晚,双双燕、为我留连。
仙客玲珑玉树,佳人窄索金莲。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
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当年。
第3首、泊寿春龙潭上夜半黑风破一舟(宋代-梅尧臣)
盲风吼空来,不识前山遮。
回激入湾口,暗浪腾水涯。
喧闻破我船,沉没惊一家。
晦昧若涂漆,心绪如乱麻。
灯光不出户,鬼火空照沙。
百物任漂荡,薄命谁怨嗟。
但存此空舟,坐类鸟寄槎。
妻孥皆失色,一夕鬓欲华。
詹惶俟天明,顷刻抵岁遐。
雨寒鸡唱迟,况乃城上鸦。
第4首、菊坡叠遣梅什忽惠兰芽此变风也敢借前韵效楚(宋代-郑清之)
霜雰雰风乍力,草变衰兮蛩罢织。
思秋兰兮委萧艾,望椒丘兮聊止息。
怅佳人兮既远,纷吾美兮谁识。
忽有人兮好修,遗予佩兮春色。
茁琼芽兮九畹,带杜衡兮被石。
凛增冰兮峨峨,杳光风兮骤得。
卜兰居兮南坡,拂余龟兮食墨。
第5首、江行迓宪使遇风(宋代-崔敦礼)
星使乘槎势若飞,微官奔走遂忘危。
扁舟掀舞身如叶,短棹欹斜命缀丝。
乱眼云山疑醉梦,拍天波浪意蛟螭。
西风送我归渔浦,落日衔山未晚炊。
第6首、邯郸道中夜行阻风(宋代-邓忠臣)
欲泻悬河雨,先号拔木风。
问津龙吠处,觅路霓光中。
徙御忧群盗,儿童笑拙翁。
当知步兵哭,初不为途穷。
第7首、赵屯阻风书怀示黄成伯章子脩二首 其一(宋代-刘弇)
漾漾云
第8首、风入松(为山村赋)(宋代-张炎)
晴岚暖翠护烟霞。乔木晋人家。幽居只恐归图画,唤樵青、多种桑麻。门掩推敲古意,泉分冷淡生涯。
无边风月乐年华。留客可茶瓜。任他车马虽嫌僻,笑喧喧、流水寒鸦。小隐正宜深静,休栽湖上梅花。
第9首、阻风南康何郡丞招游庐山白鹿洞(明代-李孙宸)
丹梯万仞上虚无,几度经行入望孤。祇为风波淹画舫,翻便杖屦到蓬壶。
云边欲采三珠树,涧底时逢九节蒲。不是使君心似水,可能踪迹混江湖。
第10首、初二日甲子雨阻风自次韵(宋代-方回)
居民汲江水,上下几千尺。
麹糵化为酒,不肯赊一滴。
高要堕黄叶,草树黯无色。
讵意阻风人,于此费永日。
篷低首难抬,薪重舟颇侧。
醉乡失乐土,愁城遇坚壁。
呻吟得新句,欲往题藓石。
岸滑不可登,纵写复谁识。
故庐百滩西,何事乃东适。
兀坐但默然,顺走阅健席。
豪举与时会,汹涌浪头白。
及夫气势尽,泡灭岂有迹。
第11首、秦楼月 盂湖道中,借风挂席,蓬窗徒倚,涉笔成章(清代-许诵珠)
秦邮路。层冰冻裂溪声怒。溪声怒。扁舟颠簸,浪花飞舞。
乌篷倦倚心惊怖。联吟赖有吹箫侣。吹箫侣。戏拈红豆,共调鹦鹉。
第12首、隔林泉声随风出不得见(明代-王履)
窈窕锵鸣不见形,两情相倚进无声。
闲云忽似神交意,行到声边再不行。
第13首、二月二日阻风呈同行(宋代-赵蕃)
平居说江湖,似若苦饥渴。及今落吾手,谓可娱朝夕。
胡为连日行,乃复形叹息。使风不终朝,阻风有并日。
欲行波涛恐,欲住饿馁迫。吾舟仅如芥,吾命真若发。
吾罪不足云,吾家复何说。不唯风浩荡,更直雨骚屑。
鸡啼三家幽,鸟度万里阔。遥闻君山青,旧咏高楼月。
何当俱醉倒,梦去山南北。
第14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第15首、瑞鹤仙 风入琼林【金朝:长筌子】
玉峰时暂歇,觉风入琼林,倍增真悦。烦蒸顿消灭。
扫尘埃四海,廓然施设。八方静洁。布一味、清凉妙绝。
这些儿冷淡生涯,等闲未曾轻泄。
奇别。萧萧昼夜,飒飒乾坤,几人能瞥。随机应辙。寻知友,伴明月。
绕群芳结秀,响报声闻,动用阴阳正诀。待浮生,吹散迷云,恁时细说。
第16首、荷花四绝·风【宋代:吴龙翰】
飒飒凉生水国秋,可怜无计解花愁。
飘然一叶随流水,付与真人驾作舟。
第17首、排湾遇风对岸即彭泽旧县二首 其一【宋代:岳珂】
隐约山藏雾,砰
第18首、乘舟阻风【宋代:张嵲】
泽国天低星斗湿,疾风吹波作山立。岸头草木皆震动,鸡犬鸣吠纷相及。
通宵万窍无停声,平明更作春涛惊。青天东下日杲杲,风伯盛怒何当平。
人言航河只一苇,咫尺犹须论万里。乃知世事不可期,指点舟人转船尾。
常悲无梁越长川,我今操舟翻百难。平生所遇半如许,岂独此事堪长叹。
吁嗟屏翳真可鄙,岁岁祠官费秩礼。我闻敌骑南渡年,万里长江波不起。
第19首、泛舟沥湖遥望邻天阁阆风岩飞仙阁诸胜【明代:区怀嘉】
层峦耸翠影参参,清浅沿洄一水涵。龙卧石床收暮雨,鹤归岩岫带秋岚。
楼台隐映摩霄汉,磴道斜飞入洞庵。不为过寻幽寂地,兰桡何用泛澄潭。
第20首、守风厦门排闷 其一【清代:孙元衡】
岛屿浮空天地青,舟人束手坐邮亭。风威豫识逡巡月,潮信真随长短星。
第21首、莫春阻风黄梅界同杨海门监军段明宇游击涯上散步 其三【清代:梁朝钟】
枳树为篱半亩,日斜漂麦溪边。天涯万里归客,路上犹闻杜鹃。
第22首、风入松 拟塞上词【清代:柴静仪】
少年何事远从军。马首日初曛。关山隔断家乡路,回首处,但见黄云。
带月一行哀雁,乘风万里飞尘。
茫茫塞草不知春。画角那堪闻。金闺总是书难寄,又何用、归梦频频。
几曲琵琶送酒,沙场自有红裙。
第23首、皖口遭风【宋代:晁补之】
欻起惊涛渺去程,扁舟三日滞长汀。
无心坐使群鸥舞,莽眇吾知未可乘。
第24首、过邵伯得风喜赋【元代:刘崧】
长洲短岸去匆匆,坐看云霞西复东。最爱归船胜走马,不烦鞭策只乘风。
第25首、赠风鉴【朝代:宋代|作者:苏寿元】
空有奇胸贮石渠,功名不许老头颅。
凭君细阅寒窗下,还有它年房杜无。
第26首、铜陵阻风【朝代:宋代|作者:李纲】
春色到江渚,梅花正断魂。
风波留远棹,烟雨湿寒村。
雁过传遗响,潮来没旧痕。
凄凉一樽酒,愁绝与谁论。
第27首、庙下候风呈同行【朝代:宋代|作者:孔武仲】
楚水千百源,洞庭为壮观。
势居七泽右,地裂荆吴半。
而我泛扁舟,飘然一归雁。
来之岂为益,去亦未足算。
胡不吹清波,纵发如飞翰。
朝辞庙山曲,午泊巴陵岸。
况有三面风,迎送俱无间。
定非偏薄厚,以掇行旅讪。
奈何苦流滞,兀兀晨复旰。
采芹朝当蔬,伐竹暮供爨。
舟师三十人,饿虎奔刍豢。
使之裹粮绝,虑有探囊患。
二王东南望,貌像颇辉焕。
歌鼓岁无休,香灯夜侵旦。
我为江湖士,乞灵从弱冠。
四到祠宫下,霜髯今已灿。
王其故旧恤,勿以涂人看。
尊师况慈忍,善道阴有赞。
王心或未回,师颊固宜缓。
灵珓似见许,归来整樯幔。
第28首、马当夹阻风【朝代:宋代|作者:孔平仲】
蒿田荻野无人烟,我来日暮双系船。
半夜星斗垂栏干,银河倒影摇清川。
人言神物当会合,铁缆缠绕安如山。
五更汹汹有声至,车骑蹴踏乾坤翻。
怒雷殷殷雨随下,黑风三日不见天。
此中道路多险恶,正在马当小孤之两间。
三江五湖所钟聚,直下无底旁无边。
掀腾摆触作意气,更无拘束随所便。
巨矶突若虎头出,黄沙莽作车轮旋。
端居不动尚股栗,谁敢身试蛟龙渊。
自吾泛洛涉淮泗,间关淫滞今半年。
庐山苍翠已在目,毋用急进干忧患。
不如宿留会澄霁,淹速有数非偶然。
篘中酒熟聊一醉,春梦酣酣牵昼眠。
第29首、风吹木叶吟【朝代:宋代|作者:邵雍】
风吹木叶不吹根,慎勿将根苦自陈。
天子旧都闲好住,圣人余事冗休论。
长年国里神仙侣,安乐窝中富贵人。
万水千山行已遍,归来认得自家身。
第30首、舶趠风【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
惊飘{艹敕}{艹敕}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
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
第31首、仆所至未尝出游过长芦闻复禅师病甚不可不一问既见则有间矣明日阻风复留见之作三绝句呈闻复并请转呈参寥子各赋数首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亦知壶子不死,敢问老聃所游。
瑟瑟寒松露骨,眈眈病虎垂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