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花的古诗20首简短》可能是您在寻找古诗词推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第1首、桃花曲(元代-刘秉忠)
一川芳景,一壶春酒,一襟幽绪。今朝好天色,又无风无雨。水满清溪花满树。有闲鸥、伴人来去。行云望逾远,更青山无数。
第2首、木兰花慢 题阙(元代-白朴)
听鸣驺入谷,怕惊动、北山猿。且放浪形骸,支持岁月,点检田园。先生结庐人境,竟不知、门外市尘喧。醉后清风到枕,醒来明月当轩。伏波勋业照青编。薏苡又何冤。笑蕞尔倭奴,抗衡上国,挑祸中原。分明一盘棋势,谩教人、着眼看师言。为问鲲鹏瀚海,何如鸡犬桃源。
第3首、木兰花慢 纸烟(近现代-邓潜)
是情根一寸,雪茄味,吐清芬。拣钿叶张张,轻揉细铰,包裹均匀。
筒分。小鬟擎出,玉搔头一缕荡轻云。恰称银娘吸取,红樱半晌温存。
西人。节节缔前因。彩伴款殷勤。道拈上葱尖,穿防藕孔,味亚兰薰。
氤氲。遍于香国,似吹笙鹅管逆风闻。赠与芙蓉仙子,羞他枕上回春。
第4首、雨中花(元代-王哲)
金菊初开,银蟾渐显,新蕊皓色为俦。绽清芳空外,素魄深秋。
便谨按中央雅致,又应当、望夜圆周。称予家赏玩,正许邀枝,迎照琼楼。
堪餐秀色艳,好铺明卧影,两两相酬。顿省悟灵英,玉兔因由。
馥郁盈盈,喷喷婵娟莹莹悠。遇重阳七八,香传三岛,光满十洲。
第5首、惜黄花·大仙师父(元代-王哲)
大仙师父。常来救苦。且作凡间人、说些宗祖。地下一声雷,震动山头雨。怎知道、铁牛耕土。坎离并子午。擒龙捉虎。这般事,无一个、与心为主。越斗巧机关,大限数来取。看你得、那个门户。
第6首、木兰花慢 送赵治中(元代-张之翰)
见平蛮诗卷,都道是、胆包躯。听细话平生,辞虽慷慨,气却舒徐。春风忽然吹兴,正琼花时节别江都。恨煞楼头双鹤,不能留住须臾。轻烟细雨湿平芜。一舸下东吴。想柱杖寻梅,敲门看竹,多在西湖。行装不须多办,把锦囊、分付小奚奴。怕过孤山山下,一杯先酹林逋。
第7首、减字木兰花(清代-朱祖谋)
谈天有口。指点银瓶惟索酒。把臂周聃。身是嵇康七不堪。
昏镫照定。罔两何须频问影。谁是谁非。放著青山自不归。
第8首、夜读花翁诗什有感漫成鄙句拜呈藉以求教痴目(宋代-杜范)
士有当世志,谁肯专诗名。
自古巧文字,与道关废兴。
倾座听君语,雄辨穷粗精。
目中无全牛,肯綮技未经。
胡为趁风月,候虫相与鸣。
静夜诵佳什,泠然如梦醒。
瘦语自腴泽,险句自稳平。
譬彼有源水,随流作幽清。
奇抱叹皓首,败屋挑寒灯。
天运岂其然,人力非所能。
我读渊明诗,悠悠千古情。
衔觞岂好饮,采菊非餐英。
何时共皋益,赓歌在虞庭。
第9首、鸡冠花(宋代-赵汝绩)
木鸡不与众鸡同,曾逐旌阳上碧空。
学得仙家餐玉法,至今木血不能红。
第10首、牵牛花三首(宋代-杨万里)
素罗笠顶碧罗檐,晚卸蓝裳著茜衫。
望见竹篱心独喜,翩然飞上翠琼篸。
第11首、减字木兰花·春情【宋代: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馀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第12首、初识茶花【宋代:陈与义】
伊轧篮舆不受催,湖南秋色更佳哉。
青裙玉面初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
第13首、简见心上人【元代:月鲁不花】
避地东鄞郭外居,坐无斋阁出无舆。云山满眼常观画,烽火连年近得书。
坐久颇能评海错,交深多感馈鲈鱼。论文正欲频相过,门掩清风客到疏。
第14首、苦楝花【朝代:唐代|作者:温庭筠】
院里莺歌歇,墙头蝶舞孤。天香薰羽葆,宫紫晕流苏。
晻暧迷青琐,氤氲向画图。只应春惜别,留与博山炉。
第15首、减字木兰花【朝代:宋代|作者:李之仪】
乱魂无据。黯黯只寻来处路。灯尽花残。不觉长更又向阑。
几回枕上。那件不曾留梦想。变尽星星。一滴秋霖是一茎。
第16首、采桑子·水亭花上三更月【朝代:宋代|作者:吴文英】
水亭花上三更月,扇与人闲。弄影阑干。玉燕重抽拢坠簪。
心期偷卜新莲子,秋入眉山。翠破红残。半簟湘波生晓寒。
第17首、梁子正有诗谢牡丹及聚仙花次其韵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洪适】
天教国色傲春华,不肯争先伍杂花。
西洛尘埃长太息,名园今属犬羊家。
第18首、招亲旧赏花【朝代:宋代|作者:张纲】
名花朵朵向人开,家酿沈沈旋拨醅。
咫尺晴川风更便,追欢何惜片帆来。
第19首、雨后行花圃【朝代:宋代|作者:黄公度】
习习春风软,迟迟春日暄。
生意遍宇宙,尽托青皇恩。
屏翳刚作恶,一夜如翻盆。
奔流万壑怒,比晓千山昏。
鸣鸠唤我起,杖屦行中园。
呼僮理僵仆,春事无半存。
蓬蒿增意气,兰药遭排根。
虽无桃李妍,却有桑麻繁。
万化相除谢,此理谁明论。
去去勿复辨,荣枯任乾坤。
第20首、留题徐氏花园二首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莫寻群玉山头路,莫看刘郎观里花。
但解闭门留我住,主人休问是谁家。
第21首、予告客不能饮酒尝使宾主俱劳客言有二事便可痛饮谓对花对佳人予病眼难看花从照律师授四分律远妇人作绝句谢客【朝代:宋代|作者:晁说之】
眼病身持四分律,流芳巧笑两如何。
从教酩酊非吾事,免得醒来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