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首月亮古诗二年级》可能是您在寻找古诗词推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第1首、哭别月村(元代-黄庚)
交游惟子独相知,此老天胡不憖遗。
行辈凋零亡益友,文风寥落失儒师。
在生曾与传遗像,临死犹能寄别诗。
月落村空人不见,伤心千古隔幽期。
第2首、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宋代-杨万里)
除却锺山与石城,六朝遗迹问难真。
里名只道新名好,不道新名误後人。
第3首、三月初五日先秘阁忌(宋代-马廷鸾)
鸟啼花落暮春天,一遇斯晨一泫然。
旧业岂无书可读,遗言犹有石堪传。
孝思不碍飞遐想,忠愤何由竭报缘。
庙社已同缨绂尽,尊尧千古忆陈编。
第4首、倦寻芳 三月二十日饯春(清代-冒殷书)
咄嗟过容,离别年年,舍我原惯。我定难留,留下乱红成片。
忆花朝,思寒食,更怀上巳情难遣。问春光,自古归何处,空随云散。
送行人、缠绵不了,那个临歧,能免三叹。却怪芳时,不把故人依恋。
也似伤心无一语,奈何频倩啼莺唤。更无端,变晴天、雨悲风怨。
第5首、九月二十九日十八叠韵寄伯瑶(清代-丘逢甲)
江天漠漠纸鸢舞,秋入三阳霁无雨。寒斋独客温乡语,海上桑田农谚古。
客中谁念悲秋人,天涯芳草歌伤春。平生绮习刬除尽,冷落过岭东坡身。
岭外有人吟感遇,丹橘满林写佳句。秋心不冷冬心暖,待起群阳斡元气。
第6首、后秋兴八首壬寅三月二十三日以后,大临无时,啜泣而作 其五(明代-钱谦益)
橘中何地有商山?只影孤拳盖载间。十日焚天人少种,九幽持地鬼为关。
诘盘周诰封京观,雕琢淮碑颂伯颜。叹息申胥重趼后,报吴异策尚班班。
第7首、春三月奉使临清(明代-程通)
三月正当初一日,驱驰王事上临清。马蹄踪迹追风去,锦服联翩照日明。
花不知名随路发,鸟如相识向人鸣。行行西出榆林外,才过长亭又几程。
第8首、八月二十三日先慈八秩忌辰礼佛志感四首 其二(清代-王润生)
一镫五夜永蓬庐,半照呜机半读书。毕竟孤儿蹭蹬老,九原遗恨定何如。
第9首、寒月郊居(宋代-张炜)
心远郊居閒亦胜,砖炉纸阁类僧房。
倦抽乐府翻吴韵,独对骚经味楚羌。
句到夺将袍锦赤,功成消得带金黄。
相逢每惜芝兰种,犹在潇潇水竹傍。
第10首、龙凤己亥秋九月上於建龙关仪凤楼杂写金陵山川六处命僚属各赋绝句走笔立成(明代-陶安)
秦淮流入大江来,白鹭中分水势开。牛首峰前曾谒望,三山遥拱凤凰台。
第11首、庚申岁八月十三日陪祭山川因怀诸友(元代-凌云翰)
山川陪祭祀,引望见江云。月到今宵好,秋从此日分。
声驰黄鸟咏,梦绕白鸥群。谩忆岩头桂,无由折赠君。
第12首、赋得长安一片月(清代-陈锡嘏)
谁领高秋意,当头片月看。碧空云自淡,金掌露初漙。
柝起街声静,砧鸣夜色寒。清辉应万里,不独照长安。
第13首、三月十六日送凤俄大嫂之盛京(清代-那逊兰保)
一曲骊歌百感生,夕阳流水送君行。临歧莫作伤心语,纵有关山不隔情。
第14首、东林寺逢安大行小范游天池不得偕往是夕至九江承徐刺史见招对月次韵寄慨时四月八日也(明代-唐伯元)
若为邂逅惜芳辰,指点峰头月色新。对眼忽疑天有路,逢君况是玉为人。
虎溪别去多应笑,马上看来几处真。不有风流贤刺史,清光今夜共谁论。
第15首、庚戌九月将有浙行舟泊穗城怅然有作(明代-郑学醇)
木落转深秋,衣轻怯远游。层城烟渐暝,孤树鸟先投。
灯影乱流水,筝声多酒楼。悠悠吴楚去,何处是严州。
第16首、人月圆(宋代-汪梦斗)
寻常一样窗前月,人只看中秋。年年今夜,争寻诗酒,共上高楼。
一奁明镜,能圆几度,白了人头。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输少年游。
第17首、【黄钟】人月圆 山中书事兴(元代-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秋日湖上
笙歌苏小楼前路,杨柳尚青青。画船来往,总相宜处,浓淡阴晴。杖藜闲暇,孤坟梅影,半岭松声。老猿留坐,白云洞口,红叶山亭。
春晚次韵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雪中游虎丘
梅花潭似真真面,留我倚阑干。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会稽怀古
林深藏却云门寺,回首若耶溪。苎萝人去,蓬莱山在,老树荒碑。神仙何处?炼丹傍井,试墨临池。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
客垂虹
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涤。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吴门怀古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鲙银丝。白家池馆,吴王花草,长似坡诗。可人怜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春日湖上二首
东风西子湖边路,白发强寻春。尽教年少,金鞭俊影,罗帕香尘。蹇驴破帽,荒地废苑,流水闲云。恼余归思,花前燕子,墙里佳人。
小楼还被青山碍,隔断楚天遥。昨宵入梦,那人如玉,何处吹箫?门前朝暮,无情秋月,有信春潮。看看憔悴,飞花心事,残柳眉梢。
开吴湘江遇雪
一冬不见梅花面,天意可怜人。晓来如画,残枝缀粉,老树生春。山僧高卧,松炉细火,茅屋衡门。冻河堤上,玉龙战倒,百万愁鳞。
寄璩源芝田禅师
龙湫山上云屯寺,别是一乾坤。僧参百丈,雪深半尺,梅瘦三分。几时亲到?松边弄水,月下敲门。相思无奈,烟萝洞口,立尽黄昏。
三两道中有怀会稽
松风十里云门路,破帽醉骑驴。小桥流水,残梅剩雪,清似西湖。而今杖履,青霞洞府,白发樵夫。不如归去,香炉峰下,吾爱吾庐。
第18首、江城梅花引 次巽兄中秋对月忆杭州韵【五代:袁思古】
吴山立马瞰神州。左江流。右湖柳。海上潮来,摇动一天秋。
如此江山无限好,忍抛却,到于今,生客愁。
客愁。客愁。为谁愁。别杭州。恋杭州。五载浩劫一瞬过,如梦悠悠。
未必升平,歌舞此生休。佳节忆君千里隔,同望月,想团圆,独倚楼。
第19首、大观秋分夕月四首 其三 酌献。【宋代:郊庙朝会歌辞】
名稽汉仪,歌参唐宗。往于卿少,乘秋气中。周天而行,如姊之崇。
可飞霞佩,下琉璃宫。
第20首、鹊桥仙 阆州得稼轩乐府全集有西江月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閒宜睡或曰不若道宜笑宜狂宜醉请足成之【宋代:耶律铸】
皇都门外,玄都观里。露井树傍歌意,先生凭恁作生涯,只嘲柳嘲桃嘲李。
酒龙歌凤,莫相回避。就取逢场戏。且听人劝要推移,更宜笑宜狂宜醉。
第21首、水调歌头 其六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宋代:辛弃疾】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第22首、江心寺步月诸公用甄监簿云卿韵【宋代:释居简】
爱此凭阑夜不眠,欲将风驭作泠然。呼蟾驾起三更月,展镜摊开万顷天。
亦有山灵回俗驾,可无蕙帐著胎仙。试看拍岸涛翻雪,几许骊珠碎又圆。
第23首、二月八日二首【宋代:刘克庄】
百骸岂久坚牢者,两曜宁逃薄蚀哉。
有玉斧修圆复阙,无金篦刮膜难开。
坐跏趺榻尘慵扫,手校雠书记不来。
辜负持螯把杯兴,暮年十日九清斋。
第24首、八月十四夜得直指虞石王公书贶以还朝束急不果罗浮之游因偕里中诸缙绅攀宴小园赋此候别 其二【明代:张萱】
绛韝遥临白板扉,书来应念雅盟违。巡方不问平原酒,授粲还寻北涧薇。
六辔日边玄豸去,千山马首白云飞。南宫独坐从今日,莫忘扶藜恋衮衣。
第25首、九月望日陪吴困宇大尹陈曲江邑博登楼作【明代:饶相】
山城霁景重阳后,与客携尊共赏秋。高栋落成来燕雀,戍楼重起拥貔貅。
飞空瀑布明如练,环列群峰翠欲浮。满目桑麻沾雨露,凭栏倾耳听民讴。
第26首、九月十四日夜访马尚宝文明不值【明代:边贡】
门巷阴阴暮雀飞,北城灯火望熹微。可怜明月映疏柳,更喜秋风吹客衣。
寒露始零鸿渐少,重阳却过菊犹稀。子长素有登临兴,何处淹留乐未归。
第27首、李白对月图【明代:陆深】
老白爱月不爱身,酒阑捉月秋江滨。平生见月即举盏,自道对影成三人。
采石深不测,青天高无垠。骑鲸一去忽千载,月与老白俱精神。
第28首、二月久雨简邻父 其二【明代:陈堂】
小有蔷薇洞,邻沽酒更多。最怜花作态,不分鸟能歌。
水际桃源路,山阴道士鹅。临池如可咏,莫厌客重过。
第29首、二月四日部署宴饯徐顾二子【明代:李梦阳】
春日载阳官署幽,东吴二子过我游。庭空日斜吏人散,窅然何异经林丘。
今晨惊蛰暖气达,昨夜哀鸿呼故俦。中庭古槐苍藓溽,上有百鸟何啁啾。
仓庚交交刷其羽,君看巨细各有求。明时冠轩几邂逅,得暇胡不攀淹留。
自从去年识徐顾,令我意气倾南州。徐郎近买洞庭柂,顾子亦具钱唐舟。
浮生飘转若飞藿,倏忽聚散谁能谋。风光烂熳况复尔,愿写清壶销客忧。
故人若称不好饮,举杯入唇还复休。妙歌时时激慷慨,鄙夫何以答绸缪。
严柝沉沉静夜色,北斗倒挂城南楼。秪恐天明驱马出,揽袪延望河之洲。
第30首、纪赐四十首 其三 丙子八月扈从圣驾幸学赐御膳银叶等物【明代:于慎行】
临雍缛典跨前王,翠辇趋陪侍总章。已听诸生参问难,更随三老沐荣光。
八珍乍见分神鼎,七宝惊看出尚方。国祚知同文运远,皇猷应共圣恩长。
第31首、八月十四日夜饯伯昭五首 其五【明代:薛蕙】
迩别非久淹,征驾憩南馆。黯黯金波灭,离离玉绳断。
绪言殊未竟,积思俄已满。行矣念相慰,裁音冀无缓。
第32首、西江月 秋晚同嶰谷登烟雨楼【清代:厉鹗】
净玉塔前风色,销金锅畔晴澜。都来收拾一楼閒,只少青山数点。
望眼苍黄越树,醉魂清冷吴天。柳边犹繫五湖船,西子烟中去远。
第33首、奉和佛月大师【宋代:周行己】
朝出太学门,广路长飙飞。如可缁尘微,污我如雪衣。
拟足投清净,入寺扣禅扉。遇彼赏心人,发言破夕霏。
既见弥明句,乃知侯喜微。琅琅发妙语,慰此渴与饥。
小卷大字书,一一各有归。更以金玉赠,万丈生光辉。
日落微云收,明月满书帏。
第34首、书空对月【宋代:洪迈】
天公自厌雨,一夕开寒晴。
霜风净旷野,鸿落有余声。
饥鸦得林静,霁月素窗生。
慰开睡眼色,一洗空花横。
故人千里余,壶浊谁与倾,
遥知劝影杯,共此通夕情。
今冬有奇事,三见飞玉英。
明年溪上路,谁饷雨中耕。
第35首、满江红(戊午二月二十四日会碧_·,三用韵)【宋代:吴潜】
楼观峥嵘,浑疑是、天风吹坠。金屋窈,几时曾贮,粗桃凡李。镜断钗分人去后,画阑文砌苍苔缀。想当年、日日醉芳丛,侯鲭美。
春水涨,鳞鳞细。春草暗,茸茸腻。算流连光景,古犹今尔。椿菌鸠鹏休较计,倚空一笑东风里。喜知时、好雨夜来稠,秧青未。
第36首、八月二十四日【元代:郭钰】
鹊声喧晓庭,扫门独延伫。误喜故人来,竹篱堕腐鼠。
第37首、金缕歌 寿胡涧泉宪佥二月七日【元代:程文海】
八桂归来后,又十年、泉红涧碧,蟠桃春晓。老子精神真满腹,合借福星当道。怎长寄、东皋舒啸。是则颠崖人渴想,柰一川风月多情好。攀琪树,拾瑶草。耆英洛社尊胡杲。问何当、棕鞋桐帽,率先九老。岁月天长留石磴,此约他时须早。定分我、香山歌笑。未论桑田沧海事,比诸公、他日犹年少。政恐有,锋车到。
第38首、十五夜与友人对月【朝代:唐代|作者:张蠙】
每到月圆思共醉,不宜同醉不成欢。
一千二百如轮夜,浮世谁能得尽看。
第39首、赠月君【朝代:唐代|作者:徐夤】
出水莲花比性灵,三生尘梦一时醒。
神传尊胜陀罗咒,佛授金刚般若经。
懿德好书添女诫,素容堪画上银屏。
鸣梭轧轧纤纤手,窗户流光织女星。
第40首、三让月成魄(不得泛说乡饮之事)【朝代:唐代|作者:刘gL】
为礼依天象,周旋逐月成。教人三让美,为客一宵生。
初进轮犹暗,终辞影渐明。幸陪宾主位,取舍任亏盈。
第41首、西江月(一名白蘋香,一名步虚词)【朝代:五代|作者:欧阳炯】
月映长江秋水,分明冷浸星河。浅沙汀上白云多,
雪散几丛芦苇。
扁舟倒影寒潭,烟光远罩轻波。笛声何处响渔歌,
两岸蘋香暗起。
水上鸳鸯比翼,巧将绣作罗衣。镜中重画远山眉,
春睡起来无力。
细雀稳簪云髻,含羞时想佳期。脸边红艳对花枝,
犹占凤楼春色。
第42首、西江月·咏梅【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第43首、十二月十三日喜雪二首 其二【朝代:宋代|作者:郭印】
缤纷飞六出,景色兔园同。
桂树非摧月,杨花不起风。
布银成世界,屑玉满虚空。
此地知丰乐,如何答上穹。
第44首、三月一日【朝代:宋代|作者:赵蕃】
粤山深历备辞劳,虽有故人谁赠袍。
归卧茅斋且休歇,竹风山雨两萧骚。
第45首、所寓天宁方丈后有阇提花数株连月盛开玉雪可爱怅然有怀成三绝句寄吴元中 其三【朝代:宋代|作者:李纲】
冰玉风姿照坐寒,炎荒相遇且相宽。
缟衣纻带平生志,正念幽人尚素冠。
第46首、九月十五日迩英讲论语终篇赐执政讲读史官燕于东宫又遣中使就赐御书诗各一首臣轼得紫微花绝句其词云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微花对紫微郎翼日各以表谢又进诗一篇臣轼诗云【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绣裳画衮云垂地,不作成王剪桐戏。
日高黄伞下西清,风动槐龙舞交翠。
壁中蠹简今千年,漆书科斗光射天。
诸儒不复忧吻燥,东宫赐酒如流泉。
酒酣复拜千金赐,一纸惊鸾回凤字。
苍颜白发便生光,袖有骊珠三十四。
归来车马已喧阗,争看银钩墨色鲜。
人间一日传万口,喜见云章第一篇。
玉堂昼掩文书静,铃索不摇钟漏永。
莫言弄笔数行书,须信时平由主圣。
犬羊散尽沙漠空,捷烽夜到甘泉宫。
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
文思天子师文母,终闭玉关辞马武。
小臣愿对紫微花,试草尺书招赞普。
第47首、和王禹玉相公三月十八日皇子侍宴长句三首 其二【朝代:宋代|作者:苏颂】
从臣环极宴披香,帝子趋庭揖在旁。
日御舒长延昼景,星辉明润照天光。
沉沉殿幄三云邃,簇簇宫花五采章。
四曲汉歌齐祝圣,九宾周卫尽班觞。
第48首、八月十六日过天街怀景仁【朝代:宋代|作者:司马光】
秋潦收四野,晴云无一斑。
忽惊龙门缺,远见鸣皋山。
凉飙入毛发,颢气清心颜。
悠然念吾友,逍遥城阙间。
思陪篮舆尾,共此登临闲。
第49首、次大人二月三日过吴德仁韵二首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刘跂】
溪上高人称福吴,一尊深喜共为娱。
步行可是困公子,日晏不应骄灌夫。
纵履全胜驱下泽,缓歌长欲听提壶。
行年八十心如水,正觉公非嵇阮徒。
第50首、待月了残经赞【朝代:宋代|作者:释心月】
数黑豆子老和尚,石上松根得意时。
自怜末后一句子,只许天边明月知。
第51首、十二月六日【朝代:宋代|作者:韩淲】
小园梅树已吹花,山映疎林水映沙。
风信不禁时动荡,雨丝维见日交加。
虽无清影为吟笔,犹有繁香在物华。
我老一杯随意饮,数声归雁落天涯。
第52首、城上观月【朝代:宋代|作者:朱翌】
月上孤城早,山迎雉堞低。
四天浮沆瀣,万瓦贮玻璃。
松猎风声北,江摇斗柄西。
诸公宜款曲,吾且倚枯藜。
第53首、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于省记为韵语以记之舟中马上随得随书不复叙次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魏了翁】
周官虽有墓为尸,细考元非墓祭仪。
九十年闲仇未复,陵{儧亻=歹}杂用最堪悲。